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线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线

00:00
06:45

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线



从元建大都以来,北京城就有了一个问题,不断地需要完满解决,到了今天同样问题也仍然存在。那就是北京城的水源问题。这问题的解决与否在有铁路和自来水以前的时代里更严重地影响着北京的经济和全市居民的健康。


在有铁路以前,北京与南方的粮运完全靠运河。由北京到通州之间的通惠河一段,顺着西
高东低的地势,须靠由西北来的水源。这水源还须供给什刹海、三海和护城河,否则它们立即枯竭,反成孕育病疫的水桂,水源可以说是北京的生命线。





>北京玉泉山



北京近郊的玉泉山的泉源虽然是“天下第一”,但水量到底有限;供给池沼和饮料虽足够,但供给航运则不足了。辽金时代航运水道曾利用高粱河水,元初则大规模地重新计划。起初曾经引永定河水东行,但因夏季山洪暴发,控制困难,不久即放弃。当时的河渠故道在现在西郊新区之北,至今仍可辨认。废弃这条水道之后的计划是另找泉源。于是便由昌平县神山泉引水南下,建造了一条石渠,将水引到瓮山泊 (昆明湖)再由一道石渠东引入城,先到什刹海,再流到通惠河。这两条石渠在西北郊都有残迹,城中由什刹海到二闸的南北河道就是现在南北河沿和御河桥一带。元时 所引玉泉山的水是与由昌平南下经同昆明湖入城的水分流的。这条水名金水河,沿途严禁老百姓使用,专引入宫苑池沼,主要供皇室的饮水和栽花养鱼之用。金水河由宫中流到护城河,然后同昆明湖什刹海那一股水汇流入通惠河。元朝对水源计划之苦心,水道建设规模之大,后代都不能及。城内陆下暗沟也是那时留下绝好的基础,经明増设,到现在还是最可贵的下水道系统。



明朝先都南京,昌平水渠破坏失修,竟然废掉不用。由昆明湖出来的水与由玉泉山出来的水也不两河分流,事实上水源完全靠玉泉山的水。因此水量顿减,航运当然不能入城。到了清初建设时,曾作补救计划,将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同香山的泉水都加入利用,引到昆明湖,这段水渠又破坏失修后,北京水量一直感到干涩不足。解放之前若干年中,三海和护城河撤塞情形是愈来愈严重,人民健康曾大受影响。龙须沟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


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大力疏浚北京河道,包括三海和什刹海,同时疏通各种沟渠,并在西宣门外増凿深井,增加水源。这样大大地改善了北京的环境卫生,是北京水源史中又一次新的记录现在我们还可以期待永定河上游水利工程,眼看着将来再努力沟通京津水道航运的事业。过去伟大的通惠运河仍可再用,是我们有利的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