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
龙吟先生近日痛临父丧,不胜伤悲。
先生为父守丧期间,
节目改为每两到三天播出一次,
敬希大家谅解。
大家好!今天是农历八月初二
九百多年前的今天,
苏东坡在做什么?
四十七岁,初贬黄州
元丰五年,他已躬耕东坡
这个“识字农夫”兼“渔者”
除了“医牛老妻”相伴
还有一个风姿绰约佳人相伴
这一年朝云刚满二十岁
像一朵白莲花盛开在池边
情景勾起苏轼七岁时的记忆
他忆起七岁听到的两句歌词
叠加后来四十年的人生阅历
于是便有了世人争相传唱的
描写冷艳美人的“洞仙歌”
元丰五年(1082),苏轼47岁。
秋暑之际,作《洞仙歌》词于黄州。
《洞仙歌·冰肌玉骨》
【原词前小引】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
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
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
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
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
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
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
岂《洞仙歌》令乎?
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
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有这样的名家赏析: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接着这位名家喟叹:
花蕊夫人本是后蜀孟昶的宠妃,后蜀被宋灭亡后,花蕊夫人入汴京,宋太祖问其亡国感受,她吟出诗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赵匡胤为之倾倒。不久孟昶便暴亡,花蕊夫人成了宋太祖的贵妃,据说后来她也令宋太宗赵光义倾倒。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染的“尤物”,苏轼竟把她描写得如同仙女,难怪此词在当时广为传唱,竟然对“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专家大为惊讶,
更让今人惊讶!
若是东坡,如何回复?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情窦未开,其耐他何?
在前面的六月十九日,我们曾讲过:
元丰六年(1083),苏轼48岁。
六月中旬,暑热难忍,侍候朝云。
作《蝶恋花》词:
玉枕冰寒消暑气。碧簟沙厨,向午朦胧睡。
我们再来看看,苏轼描写朝云,
盖棺定论追悼,怎样的追忆呢?
苏轼《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回忆和梦境一样,
总由眼前的类似的
人物和情景唤醒。
苏轼分明借助
花蕊夫人的清凉无汗
赞美身边的玉肌冰骨
年刚二十,最易伤秋的朝云
王朝云之美,犹如花蕊夫人
在苏轼看来,胜过花蕊夫人
那么,词中的苏东坡是谁呢?
这个被贬黄州江边的苏副团练
正在享受三个帝王叠加的艳福
花蕊夫人有多美,那是传说 王朝云有多美呢,东坡知道
太美了
那些解释这首词的老古董,真的还不如道学家
可以评论了吗?
说是这个老尼姑是花蕊夫人的侍女,所以才能听到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