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教的产生与基本信仰
1.产生时间
东汉中叶
创始人:一说于吉 一说张陵
2.思想渊源
(1)原始宗教和巫术
(2)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
(3)阴阳五行学说
(4)黄老学说
3.基本信仰
(1)“道”是宇宙的本体
(2)清静无为恬淡寡欲才能体“道”
(3)“一气化三清”
(4)三清、四御
4.基本特点
(1)保留民间信仰和方术
(2)带有迷信成分
(3)包括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几个层次
(4)以长生成仙为目标,以修身养性为现实利益
5.道教与道家的联系与区别(简答)
联系:最高这学范畴都是“道”,基本概念有相合之处
不同:(1)道教讲求养生延年追求长生不老;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自化
(2)道教有宗教组织体系;道家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6.道教发展快,影响却不如佛教大的原因(简答)
背景:中国古代灾难不断,民不聊生。
(1)佛教中的大乘佛教糅合了儒学思想主张普度众生;
(2)道教更注重修炼养生,更多限于个人修行,没有深入民众(缺乏群众基础)
(二)道教的发展
简答考点:道教发展的原因(三个)
关键点:阶段 发展原因 人物 创立教派和著述 发展情况
1.初始阶段--东汉三国时期(张陵张鲁 于吉 张角张宝张梁)
2.重要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 寇谦之 陆静修 陶弘景)
3.进一步兴盛发展阶段--唐宋时期(唐高宗 唐玄宗 宋徽宗)
4.元明时期(明世宗)
5.官方道教失去势头--明中叶以后
6.衰微--清代
(三)道教的派别
天师道
丹鼎派
符箓派
太平道
楼观派
茅山派
上清派
灵宝派
正一道
全真道
(四)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文化:
1.某些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
2.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 养生理论的影响
3.成仙思想和仙界构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4.对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的影响
道教与中国的文化性格:
1.寿为最善、长生不死
2.奉道培德、无量度人
(五)道教胜迹
1.重要道观:楼观台 太清宫 上清宫 白云观 永乐宫
2.道教名山:“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