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江汉 | 炸肉圆,武汉人年前的仪式感

话说江汉 | 炸肉圆,武汉人年前的仪式感

00:00
04:12

话说江汉 | 炸肉圆,武汉人年前的仪式感 


本文选自《江汉之声》微信公众号


武汉人对于圆子的热爱

雨露均沾地挥洒于

肉圆、鱼圆、藕圆之中

花样繁多,口味不同

没有一种圆子

能逃得过湖北人的新年

腊八过后,家家户户置办年货,最迫切的,莫过于炸上一锅金黄酥软的圆子。

鄂菜有“无圆不成席”的说法,大概是湖北人对于团圆最殷切的寄托。

武汉人常说:过年一定要吃圆子,吃了圆子,全家团团圆圆。

食物总是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武汉人对家对团圆的希冀,就装在小小的肉圆中。


十多年前,大人们准备一顿年饭是要花上十几天时间的。老一辈的人讲究除夕过后就不能再动刀子、开油锅了。

临近春节的那几天,孩子们竖着耳朵,听到哪家的砧板在响,就知道哪家在剁肉;哪家的油香最足,就知道肉圆子要下锅了。

家家户户炸圆子的时间似乎都掐着表,除夕夜的前两天,全家上阵,有人炸,有人捞,有人吃,油锅噼里啪啦地作响,家家户户像是在用这种方式,弥补失去了鞭炮礼花的热闹。

湖北人判断肉圆好坏的标准,第一在于“泡”不“泡”,不同于潮汕牛肉丸出了名的弹性十足。武汉人把“丸子”叫做“圆子”,它必须滚圆肥硕蓬松,肉质饱满。

 

一半鱼红,一半肉糜,再加上些许荸荠,鱼肉的细腻与猪肉的满足感充分混合,炸出来的肉圆才会松紧有致,刚出锅的肉圆被那口热气撑着,浑圆蓬松。

湖北炸肉丸要的是那股炸出来的热气,一口下去,没有汁水四溢,只有缭绕的热气从嘴中喷薄而出,从口腔一路暖到胃里,舒坦极了。

团年饭桌上,往往抢到第一个肉圆的孩子,都会被烫得连连呼气,却又爱不释手。

既滑稽,又暖心。

自家备的肉圆,往往不会一次炸透。

肉圆七八成熟就出锅,余下的温度,留给下一次的蒸、煮,否则火候太过,肉丸就老了。

只有馋嘴的孩子会守在油锅旁,央求着母亲高抬贵手,留下一两个肉圆炸透后给自己尝尝鲜。

以前的新年,都是父母早早就开始忙活,炸圆子、晒腊味、买零嘴。如今大街小巷商贸林立,置办年货也不再那么费心费力,越来越多原本过年才能看到、吃到的食物,渐渐变得不再稀奇,仿佛再也没有了那股期待的劲头。

常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肉圆虽然依旧是团年饭桌上的常客,但炸肉圆,已经不再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工序了。

 

年轻人们成家立业后,又开始关注起那些做起来热闹、吃起来平常的老味道。

才开始慢慢明白,原来自己记忆里的不是那股味道,而是那些热气腾腾的年,那些亲手做出的年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爱笑的姐姐55555

    口语不好听,前面可以用普通话,中间的故事要用家乡话才有味道!

  • 灵魂之剑丶萨尔拉丁

    砧(zhen)板

  • qiuqiuliu123

    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