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鱼传奇——离水呼吸的鱼

弓鱼传奇——离水呼吸的鱼

00:00
06:21

弓鱼传奇——离水呼吸的鱼

风雅建瓯,书香芝城。寻访人文历史、领略建州风情。大家好,这里是建瓯市委宣传部、建瓯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建瓯频道《诗画山水风雅建瓯》系列节目。

今天和大家分享建瓯一项古老的民间技艺,神奇的绑鱼保鲜技术,叫弓鱼。

我们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就像人类离不开空气一样。可在闽北建瓯,渔农汉子肩挑一百多斤离了水的鲜鱼赶早市的情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对,你没听错,是肩挑活鱼,这些鱼没有用桶也没用盆等容器装,就那么一串串离开水挂在竿子或木棍上。再看那渔农,神情悠然,没有一点为离水的鱼儿不能活而担心的样子。这项古老的给鱼儿保鲜的民间技艺就是“弓鱼”,已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弓鱼”,这项民间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叶万义有滔滔不绝的话:鱼农下塘捕到鱼后,立即用草绳的一端穿过鱼鼻扎紧,另一端绑扎在鱼的肛门下,叫做“初绑”;而后放入活水中一到两个小时,让鱼吐尽嘴里的杂物,使鱼鳃内的泥巴和粘附的浮游生物都清除干净,再在鱼的肛门上部用草绳绑住,叫作“重绑”; 然后放到溪水中或活水中泡养一两天再上市。弓鱼能保障活鱼运输,叶万义的解释是:“弓鱼”体内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三的水份,鳃更湿润,与空气接触后依然可以“呼吸”;放入活水中,“吐故纳新”,鱼就可以活得特别长。这就是“弓鱼”的绝技。

在当地,即使是酷暑季节,把“弓鱼”放在阴凉潮湿处,也可以保活数小时;寒冷的冬季,可以保活一天以上。传统的“弓鱼”经得起离水运输,建瓯市曾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向外地运送活鱼。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组曾经把这种传统民间技艺制作成节目在“世界真奇妙”报道。

早在元朝末年,这种奇特的绑鱼保鲜法——“弓鱼”便已盛行。据说一百多年前,在如今建瓯市建安街道钟楼村附近,一位名叫王创仔的渔民卷入了一场有关“弓鱼”的官司。王创仔在长期养鱼、捕鱼、卖鱼生涯中,成了弓鱼的行家。他卖的弓鱼少有腥味和泥巴味道,时间久了,口碑载道,老百姓都争着买。却因为这个被其他的渔贩告上衙门,说他的弓鱼是灌水的歪门邪道,让鱼增加份量,唯利是图,坑害百姓。王创仔据理力争,请官老爷秉公执法,县官一时拿不准,就下令开两口锅,分别煮弓鱼和只经过漂水的塘鱼。经过品尝鉴定,果然,弓鱼味道鲜美,而塘鱼,泥巴味与腥臊味都重。王创仔赢了官司,大家一致夸“弓鱼”的好处,老百姓买鱼时也越来越挑选弓过的鱼,商家自然迎合市场与百姓需要,于是建瓯当地逐渐形成非弓鱼不买,非弓鱼不卖的局面。

2010年2月11日至12日,叶万义受邀参加录制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弓鱼传奇”节目,揭示鱼儿离得开水的奥秘。专程前来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鱼类学研究员张春光,与当地畜牧水产局工作人员配合,在11日下午3点,对成批捕捞的塘鱼采用比对方式测算不同状态下塘鱼的存活时间,包括将塘鱼放在草地上、用泡沫板固定、将鱼向左、右方向“弓鱼”等多种方式,每种同样用塘鱼三尾。到12日11点55分,6尾弓鱼中仍有2尾存活,而且鱼鳃仍然能够张合,存活时间超过了20小时,而用其他方式放的塘鱼都在数小时内死亡。

据研究员张春光介绍,鱼的存活状态与季节的气温、空气的湿度有相当大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鱼离开水一到两个小时就会死去,气温低、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鱼的生存时间会延长数小时,但像闽北建瓯的弓鱼能存活这么长的时间,与鱼被捆无法动弹,避免体力消耗有相当大的关系,足见建瓯渔农的智慧。如今,到了建瓯的游客,往往会去观赏“弓鱼”,领略当地的民俗文化。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建瓯的弓鱼传奇故事。感谢您的倾听,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