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之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的减少了。
——俞平伯(诗人、作者、红学家,曾任北大教授)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到了今天,名利对我都没有什么用处了,我之所以仍然怕,是出于惯性,其他冠冕堂皇的话,我说不出。“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或可道出我现在的心情。
——季羡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过一篇《媍蝂传》,讲得是有一种叫做“媍蝂”的小虫子,生来喜欢背负东西。它一路前行,不论遇到什么总是抓取过来背在身上,因此没多久它就因负重过多累得走不动了。有人可怜它,替它去掉了背上的东西,可媍蝂总是把那些东西再次背上。加上它们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罢休,结果只能疲惫而死。
媍蝂是不是自己把自己累得绝了种,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它只是一种传说中的小动物,但它的贪心,却普遍存在于很多尚未灭绝的动物身上,尤其是我们人类。
《意林》杂志中介绍说,在澳大利亚,有一片名叫“spring look”的草原,那里的草长得特别肥美,因此那里的羊群发展得特别快,但是每当羊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吃到草,而走到后面的就只能吃些“残羹剩饭”,肚子都填不饱。于是后面的羊群就会拼命往前跑,前面的羊群自然不甘落后,吃完眼前的草之后,也会拼命地向前跑。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落后,草原上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羊群你追我赶朝着同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但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边缘收不住脚,就纷纷身不由已地跳下了悬崖。
类似的故事还有爱斯基摩人捕熊的方法。在北极圈内,体重达1000多磅的北极熊没有任何天敌,除了爱斯基摩人——北极熊嗜血如命,爱斯基摩人便利用它们的嗜好,将海豹等动物的血冻结成冰,中间暗藏一把双刃匕首,然后把这种精心制作的“血豆腐”扔在北极熊出没的地方。北极熊闻到血液的气味,就会迅速赶来,然后贪婪地舔食血块。几分钟后,它的舌头就会逐渐麻痹,刀刃划破舌头也感觉不出来,而且受自己的鲜血气味刺激,它会越舔越快,鲜血也越流越多,最终北极熊因失血过多而倒地休克,落入爱斯基摩人手中。
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试想,蛇有可能吞得下一头大象吗?即使是南美洲的大蟒蛇,恐怕也没本事吞下一头刚刚出生的小象,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想说些什么呢?很简单,小心贪心会要了你的命。蛇不能将一头大象活活地吞掉。那么,当一条蛇硬将一头大象活活吞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应该只有两个可能性:第一,这条蛇会活活地被撑死;第二,即使这条蛇没被撑死,它也将会被人活生生地捉住。
很多人不解:贪官们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十辈子都花不完!“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贪官贪财,并不一定都是以享用为目的,他们只是不能克制心中的贪欲而已。我等凡夫俗子也是如此,只是与贪官比在一个重量级而已。君不见无数原本快乐的人,一旦被名枷利锁束缚,就永远在烦恼是非中团团打转,一刻也不得自在、清净。
人要学会知足常乐,否则就会陷入贪得无厌的境地,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甚至自取灭亡。看淡功名,看轻富贵,非大智大勇者不能做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要解脱人生的痛苦,获得心灵的安宁和精神的愉悦,就要学会淡泊,不为名利所累。少一分名利之欲,就多一分清净心。
现代人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能”。物质社会非常现实,一个人没有钱就无法生存,因此身在人世间,我们必须追求这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钱。但叔本华说过:“金钱就像海水,喝得越多,你就越渴。”地球不能没有海水,人类不能没有金钱。但金钱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才会带给你快乐,否则它除了给你烦恼和痛苦之外,毫无任何积极意义。
贪婪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洁,因为不幸的是,人获得愈多,就愈痛苦,因为贪婪的人总是不能满足自己。
——吴文化(国学应有大师,曾在北大演讲)
对于“欲望”本身而言,并无所谓好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孔圣人也说过:“食色,性也”,食即食欲,色即性欲,性即本性。欲望不仅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生命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欲望可谓人类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根本。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季羡林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任何人、任何物都不可能完满。即使有圆满,也是暂时的,而缺憾却是常态。
人生有很多事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比如社会地位;但有些事情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比如我们的父母、出生地、肤色、家境。大丈夫生于人间,绝不应该像蝼蚁那样庸碌一生。对于那些可以改变也应该改变的东西,我们必须自强不息。但是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也必须学会接受。
《百喻经》中有个《比种田喻》,说的是古印度有位农夫,他间邻居的麦子长得很好,便向邻居请教。邻居说:“把地整得平平松松的,再多施些肥料,你的麦子也能长好。”等到再次种麦时,他便按照邻居的方法,把地耙了一遍又一遍,也施了不少肥料,但撒种子时,他想:“如果我的脚踩在田里,岂不是要把耙松的地再次踩硬?不行,我不如坐在一张桌子上,找人抬着桌子,那样我的脚就不会把地踩硬了。”于是他请了四个人帮忙,每个人抬着一根桌子腿,抬着他到田里去撒种,结果四个人在田里抬着他转来转去,反而把地踩得更板结了。
世上很多事情,就如同种地肯定会踩到地一样,必然有其缺憾。我们应该只能尽量努力去做,但不能苛求完满。否则,我们的人生只能更“板结”。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名言。季老在书中写道:“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至于我辈平头百姓,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前些日子在网上斗小三的《蜗居》作者六六在这方面也颇有心得,她说:“一个人圆满的一生,要生过一场大病,离过一次婚,打过一次官司。”听起来好似有点狭隘,但道理再正确不过;人生本无所谓圆满,也无所谓不圆满。圆满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只有经历过缺憾的人才懂得的美好的感觉,圆满的人生,并不是真正拥有一切,而是珍惜现有的一切。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