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的目的是追求「合作」。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也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挣钱。那么挣钱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如果你挣了足够的钱,你想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的回答是什么呢?可以先想一想,再往下看。可能很多人的想法是,挣钱,当然是为了可以不用工作 —— 但这真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吗?国外有一个理念,叫做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也就是努力攒钱,攒够一笔足够生活的积蓄,然后早早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那些实现了 FIRE 的人,都去做什么了呢?每天不工作,坐吃山空,游山玩水吗?不是的。实际上,如果你接触过这些 FIRE 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依然还在工作。只不过他们的工作会更加的自由,不再把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作为唯一的追求,而是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喜好、兴趣和平衡。我身边也不乏挣到了一定的钱,打算「不工作」的人,但他们基本上都熬不过一年,就又重新回到职场中去。为什么?因为他们都会觉得,不工作的自己,正在慢慢跟社会隔绝,慢慢跟这个世界脱轨,自己的生活变得苍白、单调,毫无意义。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是自我价值和自我意义的实现,也是一个个体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的过程。借由这个过程,我们才能够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意义感。因此,认为「财务自由」就意味着「不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误解:真正「不工作」的人,其实生活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我们要摆脱的,永远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受困于工作」这个现象。同样,我们要追求的,也一定不是不工作,而是:我可以更加自由地从事我想做的工作,从中体会到愉悦感、成就感、意义感,而无需被逼着加班、熬夜,被强迫剥削,付出健康、生活和家庭的代价。这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自由度」,也就是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的能力。当你刚进入职场时,你是一名职员,是名为「公司」这台庞大机器的一环,你不得不去为了公司所要达成的目标去工作,为这个系统的运转去发光发热。这是每个人都不得不经历的必经之路。但当你慢慢在职场中成长起来,你开始拥有足够的资源,包括能力、经验、成果、影响力……于是,你慢慢地可以用一种更加平等的姿态去跟公司对话,开始用「合作」去替代掉「工作」。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也是我对未来的判断:在未来,每个人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司,通过跟别的个体或机构「合作」,来为这个世界提供价值。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呢?你有一个目的,或者一个兴趣,而恰巧别人也有同样的目的,而你们刚好可以互补,于是你们通过合作,你提供技能、经验、思想,对方提供资源、平台,你们一起去创造出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出来,共同实现双方的目标,并从中获得回报。当然,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还是一个愿景。但我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思维:我现在的工作,不是为了「财务自由」之后可以不再上班,而是为了可以用一种更平等的姿态,更高的自由度,去跟这个世界「合作」。2. 你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职场人很多人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用自己所做的职业,来为自己贴标签,对自己下定义。比如:我是某某公司的;又比如:我是做运营/策划/产品/生意的……这种做法有问题吗?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当然没问题,它可以快速帮助对方了解你。但如果你自己对自己的定义,也局限在这个思维里面,那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有什么东西是能伴随你一生的?你的职业吗?当然不是。能伴随你一生的,只有你自己的能力、经验、知识、思维,只有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才不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许多人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平台「借给」自己的资源当成是自己的资本,把自己因为平台而拥有的权力当成是自己的能力,把自己背靠平台所做成的事情当成自己的成功,把别人因为平台而对你的尊敬当成自己的光环。但这些东西始终都是外部的,换一个位置就没有了,它们不会一直陪伴你。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你对各个领域的理解和经验,你做事情的「手感」,你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你归纳、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你磨炼出来的心性,以及别人对你这个人的认可、好感和信任……所以,一定要明确一点:你首先是一个人,拥有各种各样的技能和经验,然后才是你曾经做出来过的成果,然后才是你的履历和职业,然后才是你的收入方式……你会发现,这个思维链条是什么呢?从内部逐步向外部延伸、拓展。一定是你内部的东西决定了外部,而不是反过来。一定不要用外部的事物来定义你。一旦你明确了这一点,你会发现,你就不会那么容易对外界的变动而感到不知所措 —— 因为你会清楚地知道:一切行业和岗位都是暂时的,你也只是暂时地在这个位置上做事情,通过付出你的劳动来收获对应的「经验值」而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