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恐慌,源于不学无术(秦荣生)

中年恐慌,源于不学无术(秦荣生)

00:00
05:05

中年恐慌,源于不学无术


   最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44岁以下为青年;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现在说的中年,是指45岁至退休前的一段时光。中年恐慌是指事业平平、容颜渐老,上有老、下有小,身边“潜伏”种种压力与未知的中年人,一方面咬牙担负着社会中坚、家庭脊梁的重任;另一面则在工作、生活压力下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中年恐慌”便是中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位重量级“杀手”。


   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中年恐慌一般发生在45-59岁;然而在中国,这个危机却提前了将近10年。2016年《中国健康绿皮书》显示,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中35-49岁的中年人健康状况最为糟糕:经常会出现腰酸背痛、消化系统紊乱的情况,情绪容易波动、睡眠欠佳,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越来越差,在工作中容易犯错。在中年人对于自己事业的未来发展深感无奈的同时,还要承担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甚至处理婚姻矛盾的压力,这一切都让其不堪重负。


   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曾用一句很精妙的话诠释道:“中年恐慌好比是当你爬到梯子顶端,忽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具体而言,中年恐慌包括对自己的未来、健康、家庭等的担忧和压力,这一切都与其缺乏知识和技能息息相关。中年人离开学校的时间太长,若是其间没有进行继续学习、提升自己,他们便只能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处理自己的工作问题。在工作上,中年人的知识没有得到更新,无法提升自己的技能,随着新人的不断出现,很容易令中年人被淘汰。


   俗话说,“人到中年知酸甜。”人到中年,人的个性完全暴露出来并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定型。一些中年人,特别是45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容易因年岁渐长、事业却没有多大进展,理想没有实现而愁闷。一些用人单位都将招聘年龄要求注明为“45岁以下”,这让一些中年人一过45岁就更加为自己的职场前景担忧。一些中年人会感到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业绩平平,而职业选择的路又越来越窄,焦虑、恐慌的情绪难免会出现,都让中年人在为事业拼搏时很容易产生过度恐慌等不良情绪。


   人到中年后,关键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技能。中年人应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无论工作再忙,都应该保留着每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对抗浮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知识中寻找强大的力量。自身内心强大的人不易受环境的影响。学习包含两方面:一种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单位业务的核心人员,掌握自己的一技之长更是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就是学习金融等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让手中的钱增值增加安全感。


   事实上,人的一生如同一棵大树的生长,人生也是一个轮回和周期,每一个人生阶段,就象大自然的每一季,花谢花开,每一季都有极致的风景。人到中年,一如成熟的秋季,遗弃了春的幼稚,淡化了夏的冲动,拒绝了冬的寂寥,尽情的在田野中、大树下收获着秋实的丰硕。中年,因成熟而稳重,因稳重而深刻,因深刻而淡泊,因淡泊而忘我,于是便有了另一个金黄的空间。 我们到了中年,无法改变自然衰老,唯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可能避免中年恐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