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音频|深透:喀布尔机场恐袭,令美国反恐战陷入尴尬轮回

壹点音频|深透:喀布尔机场恐袭,令美国反恐战陷入尴尬轮回

00:00
04:3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8月26日,撤离秩序混乱的阿富汗喀布尔国际机场,还是出事了——机场外发生极端分子自杀式炸弹爆炸袭击事件,造成包括阿富汗平民和美军士兵在内100多人死亡。美国中央司令部证实,死者中包括13名美军士兵,另有18名美军士兵受伤。

这是8月26日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拍摄的爆炸产生的烟雾。(新华社)

这是2011年以来美军在阿富汗遭遇的最严重袭击事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阿富汗分支“呼罗珊”组织宣称制造了这起恐袭。事发后,美国总统拜登发表讲话,要点有二:一是继续争取在8月31日最后期限前完成撤人,二是要求军方制定打击“伊斯兰国”阿富汗分支目标的计划。

这意味着美国一方面想赶紧从阿富汗抽身,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增加在阿富汗的反恐资源投入。8月27日,美军出动无人机针对“伊斯兰国”阿富汗分支的一名袭击策划者实施定点清除。

但这种事后报复式还击,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除恐袭威胁,更像是拜登政府为应对政界和民间批评声浪的权宜之计。毕竟,在喀布尔机场恐袭发生之前,美国和北约方面就曾获得情报,并发出了喀布尔机场可能遭袭的警报。就连阿富汗塔利班方面也宣称,其将此类情报通报给了美方。

这是8月27日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附近拍摄的爆炸现场。(新华社)

既然如此,恐袭依然防不胜防,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年来的反恐成效可见一斑。或者说,喀布尔机场的爆炸声,震碎了美国耗费20年营造的反恐假象,反恐战争并没有胜利可言。

20年前,2001年的“9·11”恐袭事件,促使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当时被指包庇恐袭凶手“基地”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迅速推翻。10年前,2011年5月,美军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视为反恐战的重大成果。

2021年,当美国宣称完成反恐目标,匆忙撤离阿富汗之际,“送别”它的又是一场造成美军重大伤亡的恐袭,只是凶手从“基地”组织变成了“伊斯兰国”——那个特朗普于2018年底高调宣称在叙利亚被打败的极端组织。

8月27日,喀布尔机场外恐袭事件的伤者在一家医院接受治疗。(新华社)

过去20年间的前十年,美军通过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地”组织的威胁,但却按下葫芦浮起瓢,“伊斯兰国”取而代之在中东做大做强。可当美国率领国际联军在中东打散“伊斯兰国”之后,阿富汗重新成为“伊斯兰国”分支等极端组织滋生的温床。

据统计,过去20年来,阿富汗境内的恐怖组织数量从3个增加到了现在的20多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统计显示,2001年阿富汗发生20起恐袭,死亡177人。而《简氏防务周刊》的统计显示,2020年阿富汗发生2373起恐袭,是全球恐袭数量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高达6617人。

如果这种现状都能被包装成反恐战争的“胜利”,要么是美国人对“胜利”这个词有什么误解,要么所谓“胜利”只是一个为撤军寻找的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借口。

美国总统拜登


美国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无不充斥着单边主义为基调的“美国优先”,拜登政府所谓“重回多边主义”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它既在阿富汗政府大厦将倾之际将其抛弃,又在撤军时间表等问题上未与盟国充分沟通协调。

现在,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建立起的微妙合作关系,也因这次喀布尔机场恐袭事件而备受考验。一方面塔利班宣称事前向西方国家提供了相关情报,另一方面塔利班谴责美国没有事先通报针对极端组织的空袭行动,认为此举侵犯了阿富汗的领土主权。

眼下,马上就到了8月31日美国完成撤离的最后期限,一旦相关撤人工作结束,美国与塔利班之间还能维持当前这种关系吗?这既取决于二者如何看待对方,也关联接下来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势力活动情况,以及塔利班能否兑现与恐怖组织划清界限、不允许它们在阿富汗活动并威胁其他国家安全的承诺。




只要阿富汗政局一天不稳,其境内的安全形势以及对地区乃至全球安全构成的威胁就难以消除。美国不管不顾一走了之的不负责任做法,加剧了这种局面的严峻性,喀布尔机场恐袭事件便是一个不得不吞下的苦果。这样的苦果很可能还有。


主播:朱若彤

后期剪辑:朱若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