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起源与习俗

彝族文化起源与习俗

00:00
02:46

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个叫作彝族的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新郎新娘入洞房前必须要打一架,否则不会被人祝福。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彝族是拥有自己文字的一个民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cuàn] 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通称老彝文。

乌蒙山彝族服饰男女均为青、蓝色,大襟右衽长衫或短衫,长裤,缠黑色或白色头帕,系白色腰带,着绣花高钉“鹞[yào] 子鞋”或“鹰头鞋”。

男子服饰无花纹,披羊毛披毡,女子服饰领口、袖口、襟边、下摆均饰彩色花纹组合图案。

贵州和云南北部及中部的彝族房屋建筑多是“土掌房”、“方型碉楼”、“垛木房”和“厦片房”彝族村寨一般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阳避风、树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开阔、有利于耕牧和军事防御的山坡上。

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按彝族习俗,儿子结婚后需另外建房居住,父母随最小的儿子居住。“瓦板房”的建筑材料很简陋,大部分是山草、竹、木、砂土、块石等,用砖瓦甚少。

彝族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豆类多为黄豆、胡豆、碗豆等,黄豆的一种食法彝族称为“都拉巴”,即将黄豆磨成浆,连糟加酸菜煮吃。

彝族年、火把节是彝族的隆重节日,彝族年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火把节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观贵州,涨知识,关注我了解更多贵州知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