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练习2.m4a

《城南旧事》练习2.m4a

00:00
05:54
城南旧事
林海音
差不多快四十年了,我还总是会想起我的小时候,那是1923年,我六岁,刚和爸妈搬到北京,就住在北京城南的胡同里,那时的北京,不叫北京,叫北平。//记得夏天的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想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急忙抹抹嘴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夜来香的花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妈妈总是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来了。贴几个钱,拿家里断了丝的跟他换新的。再然后,再然后就是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背着“话匣子”,扛着一个大喇叭,走街串巷地吆喝,谁给钱就能点播一段戏文儿。我听见唱话匣子的,便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嘿!唱话匣子的!别走阿!”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妈子。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便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这叫作“听蹭儿”。唱话匣子的人,把那话匣子安在大喇叭上。金刚钻的针头在早该退休的唱片上嗞嗞啦啦地唱起来。对了,还有一件最快乐的事儿。妈妈常会交给老妈子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子到“城南游艺园”去。看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看扎着辫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摆瓜子碟儿的,卖玉兰花的,卖糖果的,穿来穿去,吵吵闹闹。戏台上贴着“禁止怪声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儿痒痒,非喊两声“好!”才过瘾。//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拆除改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城市的变迁而没落了,偶尔经过那里,总不由得想起童年时在那里的快乐日子。我曾想:我何不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呢?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那些故事里的人一个一个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草丛里的小偷儿,还有椿树胡同里的疯女人。他们从我的童年走过,又一个一个的离我而去。直到...直到我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我是多么怀念住在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慢慢地,慢慢地把他们写下来。童年又重新填满了我的心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