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打扫茶室外的庭院。他先将落叶彻底扫净,随后,摇晃庭中的一棵树,让些许叶子飘落。
这一则轶事,被认为是贴近侘寂的体验。
“茫茫四顾,
花死,叶亡。
苫屋在这岸边,
独立暮光秋色。”
藤原定家(1162—1241)的短歌,某种程度上能传递侘寂的心境。
冈仓天心于1906年出版的不朽著作《茶书》,虽对其概念触碰极多,却尽量避免使用“侘寂”二字。
“侘寂,乃事物一种未满、无常、残缺之美。它适度、谦逊,同时远离世俗。”
如今,终于有人尝试以理性且具体的方法,接近侘寂这一美学概念。《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收集了侘寂的各种片段——晦暗破碎者有之,年久失修者有之,尝试把它们聚拢,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系统;同时,找出段落中隐藏的含义,匹配意图与现实,去抓住整体——侘寂的全部。
这个每天解读一本书里解读的大部分的书都是扯蛋bullshit
侘寂思想融入在日本艺术设计,茶道等日常生活中,日本与中国是释和儒的区别,中间差个王阳明
那诧寂成为主流是不是就不诧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