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的本质是传递好消息

马拉松的本质是传递好消息

00:00
11:03

原文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齐国的陈恒,成子是他死后的谥号。陈恒发动政变,杀了齐简公。孔子此时告老退休在家,沐浴更衣,庄严其事,上朝告诉鲁哀公:“陈恒弑其君,请讨伐他。”据《左传》记载,不仅申明了讨伐之义,而且衡量了军事上的胜算。鲁哀公问,齐强鲁弱,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要伐齐,有什么胜算呢?孔子说,陈恒弑君,齐国有一半的人是不支持他的,以鲁国的力量,再加上齐国的一半力量,就足以打败他了。

孔子这样算,未免有点太简单。春秋时代,各国政变,臣弑君,再立一个新君,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有齐桓晋文那样的霸主,他们能维持国际和平和各国政治稳定。鲁哀公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心气。他跟孔子没法说,也不想说,就打发孔子说:“你去跟三位大夫商量吧!”哪三位?就是孟孙、叔孙、季孙三家,鲁国的朝政,甚至军队,都掌握在这三家手里,公室微弱。即便要打,也得这三家同意出兵。

孔子从朝堂上下来,跟弟子们说:“我是退休大夫,有责任向国君报告。国君却让我去跟三家报告。”

孔子去找三家,三家当然不同意。为什么呢?他们三家都是臣,不是君,而且是有不臣之心的权臣。外国臣弑君的事,对于他们来说,越多越好!所有臣强君弱的事,都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孔子毫无办法,只是又唠叨一遍:“我是离休老干部,有责任来报告。”孔子出发去找鲁哀公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事办不成,鲁哀公让他去找三家,他更知道三家绝对不会出兵。所以他反复唠叨:我知道你们什么态度,但我要把态度表明,要把话说到!

回过头来说说陈恒是什么人。他可不是一般人。你看他的谥号,“成子”,“安民立政曰成”,这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古音陈和田相近,所以他也姓田,又叫田恒。齐国历史,后来发展到田代齐姜,齐国本是姜太公的封国,姓姜。后来田氏夺去齐国政权,灭了姜氏,成了田氏的齐国,并且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做成这事的,是田恒的曾孙。而奠定基础的,正是田恒。

田恒有两件有名的事情,一是收买人心。老百姓家里缺粮,他就借粮给他们,借出的时候,用大斗。还粮的时候呢,用小斗。这让老百姓都对他感激涕零,编了歌谣来赞美他,恨不得让他统治齐国。第二件事呢,就是广生儿子。自己生不过来,找人帮忙,他挑选个子高身体好的女子充实后宫,后宫百人,“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这样不管谁的儿子,也搞不清楚是谁的儿子,反正生在他家就跟他姓,就是他的儿子,这样得了七十个儿子,儿子越多,势力越大,这样的办法他也想得出来!不过司马迁肯定他说,田恒志向远大,虽然有弑君之恶,但是他行事也修整。成事在德,田恒如果无德,七十个儿子,也是添乱而已,哪能就成为力量呢?

田恒杀了齐简公之后,他也怕诸侯来讨伐,马上主动归还了以前战争中夺去的鲁国和卫国土地,把两个邻国稳住。然后“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搞好外交。对内呢,“修功行赏,亲于百姓”。所以齐国很快安定下来。他立了齐平公,又对齐平公说:“恩德是大家都想要的,由国君来给;刑罚是大家都厌恶的,让我来做恶人吧。”齐平公傻乎乎地同意了。行之五年,齐国之权力都归了陈恒。他几乎把鲍、晏、监止等各大家族及公族中的强者都杀光了。田恒这样,下收买百姓,上屠灭贵族,齐国不就都归他了吗?他把齐自安平以东到琅琊,都封为自己的封邑。他的封邑大过了齐平公。再发展到他的曾孙田和,把齐康公撵到一个海岛上居住,齐国都归了田氏。齐康公死后绝嗣,田和就奏请周天子封他为齐侯,齐国就姓田了。

原文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犯”,是冒犯,犯颜直谏。子路问如何事奉君王。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要敢于冒犯他。张居正说,为人臣者,有匡正君王的职责,发现君王的错误,一定要谏言,甘冒得罪的风险而不顾。而如果你明明看见他有错,却不指出来,反而唯唯诺诺跟着附和赞美,那就是欺君了。

这里的区别,在于你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还是站在老板的立场。喜欢巴结讨好往上爬,或者希望不要惹怒了老板自己倒霉,那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见老板犯错,会影响业务进行、公司发展,就做那个唱反调的人,这是站在老板的立场。

好员工的标准,就是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

好老板的标准,就是总能站在员工的立场。

批评,对于老板来说,是奢侈品。人性的弱点,嘴上都说虚心接受大家批评,实际上都痛恨别人批评冒犯,甚至痛恨带来坏消息的人。所以没人批评他,也没人告诉他坏消息,有过而不能改,发生了什么坏事,也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那就危险了。比如秦二世,谁告诉他坏消息,他就杀谁。到了最后,赵高派人来杀他,他才知道天下都发生了什么事,问身边一直没离开他的一个最忠心的宦官:“你怎么不告诉我啊?”宦官说:“我就是因为不告诉您坏消息,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侍奉您。我如果告诉您真相,早就被您杀了呀!”这就是秦二世,他能逼得最忠于他的人,都要欺骗他。

还有一个传说,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种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因为带来坏消息的人不吉利呀!

现在大家都跑马拉松。马拉松怎么来的呢?是希波战争,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马拉松打仗,雅典人胜了。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菲迪皮茨,是一个带来好消息的人,大家都爱死他了!本来,他跑了42公里,死掉了,大家应该吸取教训,不要跑那么长那么快,但没人想这个,马拉松变成了一个运动,大家来比一比跑42公里,谁跑得快!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雅典战败了,菲迪皮茨跑42公里回来,说:“赶紧上城墙防御,我们战败了!”按理说,这个坏消息,比那战胜的好消息要重要一万倍,因为好消息晚一点知道没关系,坏消息知道得晚了则是要命的事。你想一想,大家还会那么喜欢菲迪皮茨吗?还会有马拉松运动吗?

要深刻地理解这一人性的弱点,讨厌被批评,讨厌带来坏消息的人。转变自己,真正能爱上批评,爱上能带来坏消息的人,这才是进步之道。

原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有志气,志有定向,气血充足,每天都想着怎么进步,日日不断地学习,日日不断地自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登山一样,每天都登一步,过几年你看他,他已经高明得超乎你的想象,完全不是你过去认识的他了。

小人呢,一天接一天地混,浑浑噩噩,没有志气,只是被物欲牵引,或者说被所谓的“机会”牵引。今天觉得这儿有利益,明天觉得那儿有好处,兜兜转转,盘旋而下,心气日益消磨,渐渐变得愚昧不肖,一步低似一步,过几年你看他,已经是朽木不可雕也。这个要十分警醒啊!进步来自于积累,最惊人的改变,是积累的改变。同样,退步也来自于积累,最惊人的堕落,是积累的堕落。所以一定要不停地学习,一定要每天都进步一点!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觉得可以再补上一条:“今天我有什么进步?”

禅宗有个故事,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最后一句,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就是小人下达的道理了。你若是君子上达,他若是小人下达,几年下来,差距是十万八千里,他哪里还够得着谤你、欺你,你又哪里想得起他在哪里。不过拾得的话,也不太有爱,我们对任何人,也只是希望他进步,因为人人进步,对社会有好处,过几年,我们也不怀有胜心,好像我胜过了他,我们希望他也君子上达!

最后再讲一个历史段子,帮助你记住这句话。明朝冯梦龙《古今谭概》:有两个人,一个叫达毅,一个叫王达,二人同为郎中官。一天签署公文时,王达开玩笑戏弄达毅说:“每次签名时,都以你的上半作我的下半。”达毅应声答道:“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