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选 前言

泰戈尔诗选 前言

00:00
16:20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但是印度文学史上罕见的巨匠,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师。在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保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过人的创作精力,以其全面的艺术天才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数量惊人、种类繁多的艺术珍品。他毕生创作五十余部诗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九十多篇短篇小说、二十余种戏剧,同时著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散文作品和其他杂著。这些作品主要收在多达二十九巨册的《泰戈尔文集》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作品愈益放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它们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被作为教材在中学和大学讲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泰戈尔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生于印度孟加拉省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开明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宗教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泰戈尔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学问主要是靠家庭聘用教师施以严格教育和自学获得的。当时,孟加拉是印度的文化中心,他的家庭则弥漫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他于一八七五年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一八七八年九月赴英国学习法律,一八八〇年二月回国。一八八二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从此正式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听从父命离开城市到乡下经管祖上的田产,在乡间生活了整整十年。一九〇一年,他在圣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小学。这所学校后来在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大学。他的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这里。一九〇五年,他积极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者分割孟加拉的民族运动。一九一三年,他以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一九一九年,印度发生英国殖民者血腥镇压反英民众的阿姆利则惨案,他愤然辞去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头衔。一九二四年,他应梁启超先生邀请访问中国,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极其友好的感情。一九三〇年,他访问苏联,衷心赞美它所取得的成就。他还访问了欧洲和亚洲的其他许多国家以及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日益猖獗。泰戈尔拍案而起,强烈谴责它们的暴行。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泰戈尔病逝于加尔各答。

尽管泰戈尔多才多艺,但他在本质上却是一个诗人。从他的创作实践看,诗也的确是他毕生最为倾心也最为得心应手的艺术形式。他虽然成功地运用过各种文学体裁,但惟有诗歌被他当做终生的事业。他的诗歌不仅是印度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至今依然为各国人民所珍视,在世界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泰戈尔主要用自己的母语孟加拉文写作,但也用英文写了一些诗歌和大量演说。在印度之外,他的作品主要以英文译本流传。他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等就是诗人自己翻译的。他的译笔流畅而自然,被西方学者视为“第二原著”。

这部《泰戈尔诗选》共收入诗人的四部诗集。现将其内容分别简介于下:《故事诗》。这是泰戈尔前期诗歌创作中一部极其重要的孟加拉文叙事诗集,在印度历来被视为泰戈尔留给人民的最好的精神遗产之一。诗集收入诗歌二十四首,并有序诗一首,初版于一九〇〇年。当时,诗人不但正处于创作井喷阶段,也处于爱国主义激情汹涌之时。诗集主要取材于印度古代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传说,其中既有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和锡克教故事,也有拉其普特人及马拉塔人的英雄传说。诗人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在抵御异族入侵时英勇献身的精神。其中《被俘的英雄》简直就是一部锡克教徒英勇斗争的史诗。在莫卧儿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英雄们的鲜血洒遍五河之邦,七百个英雄连同他们的首领般达都因战败被俘,全部壮烈牺牲。般达父子在死亡面前尤其表现得泰然自若,视死如归:“孩子的嫩脸上闪耀着英勇无畏的光辉”;父亲“屹立着死去——不曾发出一声痛苦的叹息”。《戈宾德·辛格》一诗充分表现了锡克教祖师戈宾德·辛格百折不挠的坚强斗志。他在战斗失败之后仍然对未来信心百倍,怀着豪迈的英雄气概去重整旗鼓,“等待着晓日初升的黎明出现”。《洒红节》写拉其普特人用计谋战胜入侵者。《婚礼》表现了一个王子在婚礼上壮别新娘,奔赴疆场,马革裹尸而还的牺牲精神。这些诗歌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感叹。《故事诗》中的佛教和印度教故事,表现了诗人对人道主义的弘扬和对真善美的礼赞。这部诗集在当时极大地激励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意志,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吉檀迦利》。这部英文宗教抒情诗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诗集。诗集共收诗歌一百零三首,一九一二年在伦敦出版后随即风靡西方世界。这些诗歌,是诗人从其同名孟加拉文诗集和另外几部孟加拉文宗教抒情诗集选译而来的。孟加拉文《吉檀迦利》有着严格的韵律,而英文《吉檀迦利》则是以散文为体。“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献歌”,因此这部诗集的名字似可意译为“献歌集”。纵观诗集,我们不难看出,它是诗人献给一位神的。在诗人笔下,这位神有着种种名称和身份。诗人时而称他为“主人”,时而称他为“朋友”,时而称他为“父亲”,时而又称他为“国王”,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直接称他为“神”。在翻译这部诗集时,诗人借用了英语中“God”一词,但他诗中的“God”并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而是从印度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梵”这一抽象概念演化而来的一个具有人格的宗教神。两者虽然同为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但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泰戈尔的宗教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印度古代奥义书哲学和印度教毗湿奴派教义。这是一种类似于泛神论的思想。奥义书哲学认为,万有同源,皆出于梵。它又认为,万有一如,皆归于梵。换言之,梵是宇宙的最高本质和最高实在。宇宙万物皆派生于梵,存在于梵,统一于梵。自然、社会、国家及人的意识都不过是这一宇宙精神的显现,是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泰戈尔认为,梵是一种无限的存在,而现象世界和人是有限的存在;人的灵魂与宇宙精神具有实质的同一性。达到梵我一如是诗人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在“有限”中证悟“无限”的欢乐,是他宗教抒情诗歌创作的母题。诗人热爱人民和祖国的赤忱之情感人至深,诗人对自然、人生、欢乐、光明的歌颂洋溢着奋发、热烈的情绪。诗集中关于神在自然中和人类社会显现的描写蕴含着现实主义的因素,飘散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艺术上,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丽;感情热烈真挚,含蓄细腻;意境宁谧深邃,耐人寻味: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活泼。诗集熔哲理与诗情于一炉,充分体现了泰戈尔诗人兼哲人的本色。《吉檀迦利》就是这样一部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的抒情诗集。《新月集》。这是泰戈尔的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共收入诗歌四十首,初版于一九一三年。这些诗歌是诗人从自己一九〇三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迻译而来的。诗集中天真的孩子与慈爱的母亲正是诗人的爱子与贤妻。诗集反映了诗人温馨欢乐的家庭生活。这部儿童诗集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它也深受我国数代读者的钟爱。诗人依照儿童的逻辑,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譬喻,描绘出儿童的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园丁集》。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诗集,诗体为散文诗。共收入诗歌八十五首,初版于一九一三年。诗集中的大部分诗歌是诗人从自己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孟加拉文诗集《刹那集》、《梦幻集》、《金船集》、《缤纷集》等迻译而来的。它们是属于泰戈尔前期创作阶段的诗歌作品。因此,不难发现,这部诗集中的诗歌流溢着青春的动人朝气,闪射着爱情的美丽色彩。如果说《吉檀迦利》主要表现的是人与神之间的精神之爱,那么《园丁集》主要表现的则是男女之间的两性情爱。显然,前者是宗教性的,后者是世俗性的。这是两部诗集的基本分野。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庞德认为,《园丁集》中的诗歌犹如“天上的星辰”。诗人采用象征主义等手法,细腻而又含蓄地表现恋爱中的种种情绪,其言外之意,发人深思,引人遐想。《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诗三百二十五首,初版于一九一六年。其中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一九一六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

是年,泰戈尔在日本居留三月有余。其间,不断有女士求诗人题写扇面或纪念册。考虑到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诗为什么大多只有一两行。诗人曾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因此,这些诗以深刻的智慧和简短的篇幅为其鲜明特色。其诗也短,其思也深。这部富于哲理的诗集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美籍华裔学者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

泰戈尔在其一生诗歌创作的不同阶段所关注的对象尽管有所差异,但他的作品却始终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他对印度锦绣山川的钟情,对儿童的挚爱,对哲理的思索,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丽;感情热烈真挚,含蓄细腻;意象宁谧深邃,耐人寻味;设喻新颖别致,富于情趣。他的诗集往往熔哲理与诗情于一炉,充分体现了他诗人兼哲人的本色。诗人使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在其诗歌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末了,不能不提的是这部《泰戈尔诗选》的译者。诗歌是极难翻译的,因此,倘若翻译诗歌,译者本人最好是个诗人或深得诗之三昧。本诗选中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为冰心先生所译。她是我国读者普遍熟悉和敬重的作家、诗人兼翻译家。她所译的这两部诗集,历来为人称许。《故事诗》的译者石真先生通晓孟加拉文。她的译文音韵铿锵,行文流畅,与原文不但神似,而且形似,可谓难得之翻译精品。《新月集》、《飞鸟集》的译者为郑振铎先生。他是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和学者。以上这些译者的译风均十分严谨,在国内译界有口皆碑。他们的译作也已经历了岁月的考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