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想起这样两句经典的话。
第一句是:
“什么是伟大的事情?
伟大的事情就是无数次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就会做成伟大的事。”
第二句话是:
“风口来了,猪都能飞;风口过去,摔死的,一定也是猪。”
这两句话,符合真相,符合现实。
人生也是这样。
你会在3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你可以一夜暴富,这世界到处有机会。
好的人生,要耐得住寂寞,要熬得住重复与单调。
找到对的方向,重复,再重复,人生繁盛由此而来。
正确逻辑下
重复可以产生奇迹
2020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4982亿,又是历史纪录。
12年前,2009年,这个活动最初开始做的时候,其实成交额只有五千万。
它还险些胎死腹中。
逍遥子张勇说,最初做这个活动,是因为不行了:
“我们没有办法,只想活下去。”
于是,为了让消费者记住淘宝,就联合商家、品牌企业一起搞活动。
那时候,负责这个活动的,是淘宝市场部的一位主管。
主管给张勇发邮件:“我们想搞一个活动,五折促销,预算两千万。”
寥寥几个字,张勇的回复更简单:“OK。”
活动开始那天,张勇去北京出差,正在和友人吃火锅。
在他眼里,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活动放在眼里。
开始的时候,只是发短信问候了一下:“记得汇报进度啊。”
然后,就爆了,五千万。
之后双十一的逻辑没有变过,吸引更多商家,带来更多折扣,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12年来,他们一直在重复这个逻辑,一直不断在执行这个策略。
一个正确的逻辑,一个好的策略,复杂的事情简单地一件一件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地认真做。
12年后,4982亿,人类商业史上的巨大奇迹,诞生了。
你看着这耀眼的数字,会惊叹,会叹为观止,但你别忘了,最初,这只是一颗小火苗。
而人们做的,只是不断添柴,再添柴,于是,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重复的力量
是常识的力量
这个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人剑走偏锋。
越来越多人幻想一夜暴富,越来越多人创造出一些新概念,玩资本游戏,又一夜之间亏得底裤都不剩。
2019年初,张小龙在广州做了关于微信的演讲。
有网友梳理了张小龙长达4个小时演讲中提及的一些词语,都是些普通的。
关于如何做好一个产品的概念,最近新兴的词语,一个都没有。
例如:
思维模型:0次
底层逻辑:0次
商业模式:0次
认知升级:0次
流量池:0次
区块链:0次
复盘:0次
微信的成功,代表常识的力量。
相信用心良苦一定会被感知,相信好好细心打磨一个好产品,就一定会收获众多用户,相信付出会有回报,多付出会有多回报。
与之相反,那些在过去几年大谈特谈区块链、比特币的人,在一窝蜂砸钱炒作之后,落得一地鸡毛。
张小龙在做什么呢?
张小龙一直在坚守自己对于产品的认知:“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他把用户当人,不黏住用户,不去用产品拖死用户。
让产品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安安静静地陪伴在用户身边。
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来的。
一切改变,在不断重复这个理念。
连岳说:
“张小龙的演讲非常有价值,他让人回归常态。
回归常识,做一个正常人,做一件正常事,认真工作,不套路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凭这些人人可以理解的公序良俗,就可以开创一番事业。”
是的,不要套路,认真工作,用心付出,会成功的。
重复的力量
是习惯的力量
投资大师芒格对自己的要求是:
“每天早上起来,一定要比睡觉前,聪明一点点。”
每天聪明一点点,日积月累,你和别人的差距,会如同巨大的地表裂缝一般大。
来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故事。
他是科学家,发明了避雷针,是作家与思想家,参与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也是画家与哲学家。
他是公认的伟人。
这么一名伟大的人,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看过他的自传,你会发现,他终此一生,一直在重复一件事:自我教育。
怎么做呢?
富兰克林认为,成功取决于好习惯,他为自己例举了必须要培养的几项好习惯,包括有:
节制、寡言、秩序、果断、节俭、勤奋、勤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
他做了一个本子,每天记录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习惯。
如果做到了,就给自己打勾;如果没有做到,就打叉。
他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做到。”
异乎常人的刻意训练,异乎常人的毅力坚持。
其实老实说,这些事情也并不难。
你今天有没有多花钱,如果那一瞬间克制住了,你也能收获到这些好习惯。
只是在这些小事中,你任性了,富兰克林克制了。
一点一滴,重复,再重复,变成习惯后,习惯塑造你,富兰克林就是这样成功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所有的伟大,拆解下来,都是一点一滴地修正。
所有更好的自己,拆解下来,都是由之前的自己,一点一点变换而成。
不要以为事情有多难,或者感慨一声人间不值得。
每天坚持早起,你就在一点一点地变好。
重复的力量
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博恩·崔西有一句话:
“潜意识可以产生三万倍的力量。”
潜意识是什么呢?
是你意识不到的地方,是信仰之根基所在的领域。
激发潜意识最好的办法,是心理暗示。
拳王阿里大家都知道,从12岁开始拳击,一直打到死。
他告诉众人他成功的秘诀。
第一是每一拳打出去,都要更有力;第二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他也是这么做的。
在训练时,不管用任何训练方法,任何理念,他都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到一点:“每一拳打出去,都要更有力。”
在比赛时,每次比赛之前,他都会对着镜头大喊:“我是最棒的,我是不可战胜的,我是冠军。”
他的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我想要表达的主题。
重复给自己正向的反馈,例如“我是最棒的”、例如“我不会失败”、例如“我一定会成功”。
久而久之,每天一点点的正向反馈,会塑造你。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实验。
他找了试验人员,分为4组,在4种不同诱因的前提下完成任务。
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给予肯定和表扬;
第二组为训斥组,每次工作后都被训斥;
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不给表扬,也不批评;
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
最终的结果是:控制组表现最劣,其次是被忽视组,接着是被训斥组,最好的,是被表扬组。
结果呈现符合结论:持续不断地重复给自己正向反馈,你的人生会由此慢慢变好。
你也可以做到,你也可以每天做一件小事,重复做。
例如早起,例如坚持阅读,给自己正向的反馈,你的生活,真的会因此而改变。
重复的力量是专注的力量
心理学家格拉德威尔做过广泛范围的调查研究。
他想知道,那些所谓的天才,例如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他们究竟是如何变成这样成功之人的。
他发现,练习,尤其是刻意地重复性练习,对于成功掌握一门技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加起来,差不多一万个小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天才。
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
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
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没有人可以轻易地成功,但成功也并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它需要你的坚持、毅力、耐心、重复一次又一次动作,以此获得一门技能,并把技术提高到世界级的水准。
重复,而得专注,心无旁骛,乃成其大,成其精。
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
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讲一个诗人的故事。
她依靠重复与专注,由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伟大的诗人。
19世纪,狄金森从二十五岁开始放弃所有社交,不与外界联系。
她发现绝大部分外界信息,于她,无意义。
她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每日写诗,写了三十年,写出了1775首诗歌。
她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诗:
“We turn not older with years, but newer every day。”
这句英文诗翻成中文应该是:
“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重复,不代表过往,不代表旧。
我们无法一天改变世界,社会进步,不是一夜造就的,人生跃升,也不是一夜可成。
我们需要耐心,慢慢堆砌,慢慢改变,慢慢积累,慢慢塑造自己,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
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人生都是这样,今天可能和昨天没有多大差别,不会天翻地覆,但你坚持改变,即使不会成为最优秀的别人,也会对自己有个交代。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愿你一寸一寸地攻城略地,一点一点地焕然一新。
很棒
沙发🛋️分享,感谢陪伴!
花涵宇 回复 @卿清赏戏与英语教学: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