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第6节上第六节 人类思维认知的精神活动

4章第6节上第六节 人类思维认知的精神活动

00:00
22:25

第六节  人类思维认知的精神活动

一、人的思维认知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一)思维认知是“自主能知”(“自主意识”)与大脑内外信息的交互作用效应

人的意识以及思维认知活动是大脑之中一种自动、自觉运行的东西。它包括了潜意识、无意识、显意识、感觉、知觉、类比、判断、抽象、推理、谋划、直觉、灵感、梦境等等(以及病理状态:幻觉、失忆、癫狂、精神分裂、休克、昏迷、植物人等)。

人的一般思维认知活动是指大脑所包含的“他认知”和“自认知”,通过外界或者内部信息刺激,并且结合记忆—回忆功能,在意识场之中进行观察、对比、判断、推理、确认之后形成概念和观点的思维过程。 

思维认知活动是指两个以上的信息正在交汇的时候大脑“自主能知”的自运作状态。一般为一个信息与另外一个信息(比如记忆中的观念)相互结合,发生对比与判断,并最终产生出认识确认结果的大脑运作状态。

思维认知活动可以划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生存本能“趋利避害”充当标尺,思维认知活动在外部信息—记忆版本对比—趋利避害—判断—确认的这样一种模式之中运行。

还有一种是大脑内部“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即纯粹源自于大脑内部由潜意识推动的不同“记忆版本”之间的自动性对比、判断、推理、联想、谋划过程。这些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也具有“趋利避害”的(符合生存本能的)合目的性。

根本上说,一切思维认知活动,皆是围绕生命个体生存本能(趋利避害)而展开进行的。

所谓思维认知就是大脑“自主能知”与一切内部和外部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出来的认识效应。

(人的)思维认知活动首先就是“自主能知”(“自我意识”)呈现,接下来通过对各种信息的“认”和“知”而实现的。

“认”是指感性直观的过程,“知”是指理性判断确认的过程。

“认”的基础是不确定性的(感性直观),“知”的基础是相对确定性的(理性判断认定)。

附:思维认知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站在总体宇宙本身角度看,思维认知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向的选择”。

思维认知活动在宇宙本身看来,只是所谓相对自由的个体生命如何运动(包括思维认知运动本身)的一种选择方向。从前我们总以为思维认知即是去理解全部事物的真相和秘密,在宇宙终极性的“悖论性对称同一”关系上看,“思维认知”只是本体能知与本体能量之间的一种作用方式和转化关系,由于“同源性认知限制”,思维认知永远不能等同于“真正的理解”。

(二)生命个体“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

一切生命个体的生存本能就是求生与趋利避害。

因此一切生命个体思维认知活动的根本基础也来源于这种“求生与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

在不断地生存进化之中,这种“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得到了不断强化,成为了所有对比—判断的思维认知活动的“主审法官”。这已经成为生物本身拥有的一种自动对比机制,通过与大脑保存的记忆档案相对比—判断,获得‘趋利避害’有利于自我生存的(认识)选择结果。

这种紧紧围绕“求生与趋利避害”生存本能的思维认知过程,就是一切思维认知活动的真正本质。

(三)关于思维认知“发生认识”原理

所谓“发生认识”原理的本质核心就是本体能知呈现在生物个体大脑之中(形成“自主能知”),并且与一切内部和外部信息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出来的思维认知效应。

人的大脑可以自主地发生出信息,比如无意识、潜意识的那些念头的产生,还有来自于外界的大量信息也会不间断地刺激大脑的感知;一旦这些信息与大脑“自主能知”相遇就会产生出思维认知活动。这是(由本体能量与本体能知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发生认识机制。

也就是说,作为思维认知的主体(大脑“自主能知”),一定要与各种信息(包括能量形态信息)之间发生接触,比如通过眼、耳、鼻、舌、身五官以及意识活动与各种信息发生相互作用,由此一切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够得以实现。

在人的大脑中,“自主能知”与各种信息之间一旦发生接触和相互作用,就必然会产生出宇宙本身具备的思维认知活动。

在思维认知的这种“发生”过程中,无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感性直觉、灵感、理性、对比、分析、回忆、判断、内省等等状态都会被产生出来,这些都是大脑“自主能知”与各种信息之间相遇所产生出来的思维认知活动效应。

另外,在这种“发生认识”过程中,我们不能够设想从未发生过接触的事情,比如我们不能够设想从未见过的颜色和从未闻过的气味。

因此人类所有的发现其实都是大自然本身所固有的事物属性,大脑的思维认知活动只有发现、感知和联想,并不存在着所谓的“人造”,也没有真正的发明与创造。

还有,人的思维认知活动需要依赖大脑中的ATP能量供给才能实现(包括人的情绪也是由于分泌“类啡肽”等激素所产生的)。

二、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一些要素

(一)念头

念头是一种可以被“自主意识”(“自主能知”)意识到的单个“意念”,是意识思维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

自主意识活动所产生出来的“自认知”和“他认知”活动,都是以念头的方式来呈现的。

念头是自主意识在辨别自身与它物,以及从事各种思维认知活动时,所产生出来的最小的可认识单位。

大脑中的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由连串的念头流动所推动而进行的,在高等生命的大脑里,只要生命本身存在着,念头的产生就永不停息。

念头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宇宙本体能知的)潜意识(无意识)自然涌出;二是受到外部信息刺激之后产生;三是主动回忆、联想时所产生。

念头是大脑之中的一种抽象思维进程,它源于生命个体的潜意识(无意识)本能,依靠自主能知,并连续地与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刺激以及记忆 和回忆之间发生着相互作用。

    (二)意识流

大脑之中一旦产生出意识运动,就会形成念头的成串流动,即念头一个接一个汇成为连续性的意识流动。

自主意识可以较长时间的“关注”某一个事物,也可以不断地移动开“注意的目光”,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念头自动运行机制,一般人谁也停止不住。

自主意识的实质就是永不停顿地去辨认,同时也永不停顿地进行确认。自主意识是一系列辨认和确认的不间断进程,这样就形成了意识本身的流动。

在这种不间断产生的念头和不间断地辨认和确认进程之中,自主意识的流动永不停留,因此人的思维活动根本就不能够一直停留在同一个念头之中。

意识流动(包括念头)是依靠大脑(源于宇宙本体能知的)潜意识自然涌动、各种信息刺激,以及与记忆和回忆的互动来支撑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意识流动是由于本体能知在高等生物大脑的意识场之中登台之后(成为“自主能知”)不断自由驰骋、自在运动所产生出来的现象。

意识流,还包括自主意识也正在不断地巡视大脑本身,并在记忆蛋白体上不断进行“刻录与清除”。

高等生物的大脑不同于一般机器和电脑运行,一旦开动就必须不间断地作功,它是不能停机的。这也是意识流动不间断的原因之一。

还有,从本质上讲意识流并不仅仅是物体能量在运动,而是高维(N维)时空跃迁虚化之后的超级能态运动,是高维时空区域之中的“超量子沸腾”。

从N维时空形态的相对性运动看,这是一种不同维度时空形态之间的的“拖拽”效应,这种拖拽运动是永远持续不停顿的,这也是意识流动的机理之一。

我们虽然感觉到了意识思维流动的存在,但它却一闪即逝,抓不住、停不稳;这种效应被称之为大脑意识思维流动的“瞬态连续统”,也就是意识思维流动所产生出来的效应。

附:意识流是一种天然设定

关键一点是:你必须认识到你是大自然本身的一部分,大自然正是通过你来显示它的设定,你正在表达着这种设定。当你的大脑之中产生出“意识流自动切换”的时候,特别是进入沉思和遐想状态时,就像电脑被预设的程序控制运作一样,不自觉很自然就切换到下一个“思维题目”(念头)之中。外部观察者则会感觉到,你好像是被一种“自动”切换程序所操纵和控制的,就像电脑在自动运行一样。

其实这样一种“意识流动自动切换程序”就是宇宙本体能知(与本体能量)的相互作用效应。

(有些宗教将此联系到“上帝的创造”。但从意识思维发生于肉体,肉体统一与质能,质能统一于宇宙,宇宙具有N维时空特性;当思维包含宇宙之时,宇宙也包含着思维,即宇宙本身包含一切。我们更会倾向于选择“本体能量与本体能知的对称性相互作用关系”这样一种认识结论。这其中仍然也会延伸出一种莫大的心理安慰。)

在日常思维认知过程中个体主观意识也可以主观能动地控制许多思维认知过程,但是当你一旦“入静”的时候,却又会感觉到“念头一个接一个不由自主地涌来”,你的思维认知活动其实又是根本不受主观控制的,你自己只能被迫地接受这一切。进一步分析,日常活动之中,大脑内时常会在一闪念之间,新的念头便能生起,有很多念头连你自己都会奇怪,它们的出现不知何故?“我并没有去想它”它却自然地随意识流动呈现出来,然后我才能感知到它,这就是一种本质上“无意识”的不受控过程。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生命个体意识思维认知活动本身“受控与不受控”对称性关系状态,这成为个体意识思维认知活动的一种综合特征。一个人在“关注”的情况下,思维认知活动可以暂时受控,但从生命个体意识思维认知活动的总体进程来看,意识思维认知活动本身处于根本的不受控状态。

客观总体不受控与个体主观暂时性受控的对称状态,表明了宇宙“自组织的智力潜能—本体能知”和个体生命“自主意识”(“自主能知”)的双重存在。

(三)什么是“潜意识”

潜意识也可以叫做“处于半隐蔽状态的自主意识”。

潜意识是本体能知过渡到显意识的中间状态。

潜意识是本体能知和生命个体自主意识在大脑中的“双面人”,是意识思维本身的“一体两面”的二相性呈现。

(四)“潜意识”与“显意识”的关系

潜意识是本体能知和个体生命自主意识(“自主能知”)“一体二相”的半隐蔽状态,它的一边是宇宙本体能知,另一边就是显意识。

显意识则是本体能知的完全充分显现状态,也就是“自主能知”的充分显现状态。

其实,显意识也是一种“意识自我对立”的现象,它是由于潜意识与各种信息之间相互作用而生成的;而潜意识(包括“无意识”)可以说是一种无主体、无对象的纯意识,因此显意识可以与潜意识相互对立从而进行自我认知。

睡觉之中显意识即行消退,潜意识活动却仍然存在(这样就会做梦),醒来的时候显意识即可重新显现。但有些时候睡梦之中显意识仍然半存在着,这就是有些梦境你可以记住,而有一些你却记不住的原因。

附:关于“无意识”

人的“无意识”状态(包括下意识动作),这是指显意识无法感知到的那些意识存在状态。比如人会发生许多无意识的肌肉、肢体行为等。

另外在显意识的背景范畴之中,无意识的活动也相当活跃。

注意,无意识并不是没有意识,而恰恰是指有大量的意识活动是我们自己所无法感知到的。

有一种理论认为,大脑电场的分布不均衡会导致错发一些神经指令,这会促使无意识、无感知的各种行为发生。

认知神经科学家认为,人们仅在5%左右的认知活动中是有意识的,因此我们大多数的决定、行动、情绪和行为都取决于超出意识之外的那95%的大脑活动。从心跳、脑子里总会响起某个旋律,看到别人脸上的某种表情会莫名其妙地激发你的好感或怒气,适应性无意识让我们能驾车转过一个街角,它还令我们能理解有歧义句子的正确意思。我们靠的是一种名叫“适应性无意识”的东西,它是大脑认识这个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必须与之交流的世界的方式。(此段来源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文章题:意识之谜 作者 玛丽安娜·塞盖迪—毛萨克)

 (五)条件反射

    这是一种近乎没有意识感知的瞬间物理性反应,也是生理性的本能,它在没有感觉与有感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六)注意

感觉和知觉的基础就是“注意”,就是自主意识对于某一事物发生持续地关注。

“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开路先锋,注意是本体能知(“自主能知”)的一种天然功能,是由本体能知所推动的。

“注意”还来源于选择性,选择性来源于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以及后 天习得性的各种结果,还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等自然原因。

(七)感觉与知觉

    1、感觉

感觉包括了五官所接受的刺激和感受。(1)触觉:指触压、冷热、疼痛等感受;(2)味觉:通过味蕾鉴别味道;(3)嗅觉:鼻内的气味感受,通过大脑可记忆数千种不同的气味;(4)听觉:由内耳接收波动,然后传递到大脑;(5)视觉:依靠光,从视觉神经传导到大脑,两眼可以判断距离(利用双眼视差)。随着人的衰老,上述感觉就会变得迟顿。

2、知觉

知觉其实是指一种直觉的感知功能,它并不是指思维认知活动所产生的那种认识结果。

知觉包括了“自认知”和“他认知”。如果针对自认知而言,知觉就是一种能够自我意识的功能;如果针对外部事物的他认知而言,知觉是由于各种外部信息对感官刺激所致,是对于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当前感知效应。因此知觉实际上就是“自主能知”的呈现。

感觉与知觉是互相作用的,感觉与知觉综合在一起,便会产生出“主体意识”和思维认知活动。

感觉(通过五官)可以刺激生理激素分泌,以形成心理状态和情绪;而知觉与思维认知活动则是紧密相关的。

感觉和知觉由于生理状态以及激素分泌的多少有时会变得很大的不同。

人的感觉有相当的部分是由知觉诱使体内激素分泌而作用于感受的,有时它们的交互作用性会很强,很难区分什么是由知觉作用于感觉而引起的激素分泌作用效应,什么是由感觉作用于知觉而引起的认知效应。比如:爱情、愉悦、性欲、快感、高兴、激动、忧郁、悲伤、失态、疯狂。

人的感觉和知觉以及思维认知过程,往往是心理(情绪)、生理(激素)甚至认识观念交互促进作用的混合产物,难以分开。因此也增加了认识它的复杂度。

(有的人视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后,眼睛只能看到一半图像。有些人甚至还会产生联觉现象,听到颜色和尝到音乐。)

    (八)观察

    观察就是“自主能知”(感觉、知觉)围绕着同一对象持续地进行认识和分析。

观察首先可以分为“内观察”和“外观察”。

内观察与外观察是相互不停转换的,就像事物的内部与外部关系一样是相互不停转换的,因此可以形成“悖论性纠缠嵌套”的超越性观察。

还可以形成“同维度时空观察”,或者是同一事物(同一宇宙体系)的“等观察”。

(九)辨认、对比、判断

辨认(包括对比、判断),这是思维认知的直接显现处。

辨认是指(依据于生存本能)必须做出有益、有害、吸引、排斥、保留、删除……种种对比、判断的行为。

辨认(对比、判断)的依据来源于生存本能中的趋利避害能力,这是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是本体能知以个体生命的方式结合“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在自我呈现。

辨认(包括对比、判断)是一种随着个体生命成长过程而逐步形成的认识机制。除去感觉知觉而外,记忆和回忆的对比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围绕“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需求,建立起各种信息积累、存储和调用的机制。

必须从不停顿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感觉知觉与记忆和回忆进行对比参照的机制。

“趋利避害”是“生命生存”的本能,一切记忆和回忆以及对比判断机制都是围绕它而产生出来的。“判断”是逐步形成的,从小时候(婴幼儿)无判断、弱判断到逐渐增强。 

所有的“当前信息”进入大脑后,都必须与记忆中的“利益与侵害”记忆版本对照比较,很快下意识地作出对比判断,形成并表现为显意识。这种“对比判断”机制是受到“同源性认知限制”的,我们本身会认为它似乎像是一种“自动的机制”。

接收信息,辨认、对比、判断、形成认识,作出反应,肌体行动(反作用于五官与四肢),在“大脑与身体一体化”的系统中完成。

大脑并不是孤立的认知器官,它与身体是紧密相连、协同一体的,身体又与环境是协同一体的,于是整体宇宙的“所有”信息亦可摄入,这使生命个体与整体宇宙贯通相联成为了一体。

    附:直觉判断与理性判断之间的关联

从完全的电化学信号传递达到一个初级的但必须是“理性的确认判断”之间,出现了逻辑关联的断裂,不同本质的两个事件却奇妙的统一融合在一起。这种现象从前一直令人匪夷所思。

这其实就是宇宙“本体能知”变现成为“自主能知”(“自主意识”)所做到的事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