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第四十四章【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之三(1)

第八编第四十四章【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之三(1)

00:00
07:08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第八编清代之部第四十四章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之三、政治学术脱节后之世变(1)
(2021-8-7 周六)

三、政治学术脱节后之世变
(1)
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秀才教”精神,却渐渐消沉了。至少他们只能消极的不昧良心,不能积极的出头担当,自任以天下之重。

清代虽外面推尊朱子,【自康熙命李光地等编纂[zuǎn]《朱子大全书》,至五十一年朱子在孔庙升祠十哲,特表崇重。】但对程朱学中主要的“秀才教”精神,则极端排斥。
乾隆有《御制书程颐后》云:“夫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使为人君者,以天下治乱,付之宰相,己不过问,所用若韩、【琦】范【仲淹】犹不免有上殿之相争,所用若王【安石】、吕【惠卿】,天下岂有不乱?且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以天下为己任,此乃宋、明学者惟一精神所寄,而为清廷所最极端反对。又如雍正时,谢济世注《大学》,不从《四书集注》本,顺承郡王/锡保/参其谤毁程朱,雍正批谕渭:“朕观济世所注之书,意不止谤毁程朱。乃用《大学》内‘见贤而不能举’两节,言人君用人之道,借以抒写其怨望诽谤之私也。其注有‘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等语,则谢济世之存心,昭然可见。”九卿议谢罪斩立决,后得旨免死,发往新疆充军。又乾隆时尹嘉铨案,罗/尹/罪状,有尹著《名臣言行录》序列本朝大臣,谕谓:“朱子当宋式微,今尹嘉铨欲于国家全盛之时,妄生议论,实为莠言乱政。”又尹称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作“相国”,谕谓:“明洪武时已废宰相,我朝相沿不改,祖宗至朕临御,自以敬天爱民勤政为念,复于何事藉[jiè]大学士之襄赞?昔程子云‘天下治乱系宰相’,止可就彼时阘[tà]冗[rǒng]而言”云云。大学士等拟尹凌迟处死,家属缘坐,特旨改绞立决,免其凌迟、缘坐。则清廷之所谓尊程朱者,其情居可见。

他们只利用了元明以来做八股应举的程朱招牌,他们决不愿学者认真效法程朱,来与闻他们的政权。

四库馆臣作《四库全书提要》,对程朱宋学,均滥肆慢骂。此非敢显背朝廷功令,实是逆探朝廷意志,而为[wèi]奉迎。东吴惠氏有楹帖[tiě]云:“《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清廷科举功令,只是《六经》尊程朱而已。另一面则推波助澜,假意提倡江、浙考证之学,务期学者只埋头不张眼,则是百行法服郑也。清廷能自以私意操纵学风,正为[wèi]其对中国学术文化有相当了解之故。

此等风气,恰恰上下相浃洽[jiā qià,此为贯通意],而学者精神,遂完全与现实脱离。应科举觅仕宦的,全只为的是做官,更没有丝毫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存在胸中。清代中叶以后学术虽日盛,而吏治却日衰,正为此故。

清代统治中国的传统政策,一面钳[qián]制士大夫,【社会中层】而一面则讨好民众。【社会下层】
清代讨好下层平民最有名之著例,莫如丁赋摊入地粮,自康熙五十年以后,永不加赋一事。王庆云《石渠余纪》谓:“清初丁徭之法,悉依明旧。顺治十八年编审,直省人丁二千一百六万有奇[jī],至康熙五十年编审,二千四百六十二万有奇。五十年间,滋生不过十分之二。盖各省未以加增之丁尽数造报也。先是巡行所至,询民疾苦,或言户有五、六丁,只纳一丁,或言有九丁、十丁,止纳二、三丁。于是康熙五十一年定丁额,谕曰:‘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增,地亩未广,应将现今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惟五年一编审如故。’雍正初,定丁随地起之法,直省丁赋以次摊入地粮,于是丁徭口赋,取之田亩,而编审之法愈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