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选择的胜利都是标准的胜利,不能用考试代替教育不能用惩罚代替培养!

一切选择的胜利都是标准的胜利,不能用考试代替教育不能用惩罚代替培养!

00:00
07:25

6月份我们的推文转发的热点是围绕两个主题的,一个是“高考报志愿”,一个是“体罚孩子”。看来大家对子女教育真的是特别的关注。转发量排名第一是6月28号的推文,题目是“不管哪种选择总会有遗憾,报志愿这种事可以使用对标法和后悔值法”。


章的核心观点是,一切选择的胜利都是标准的胜利,做任何选择的前提都是要先立一个可靠的标准。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后悔值法,把几个方案排好了。然后分析分析它们的后悔值。


遗憾是选择的影子,后悔是生活的伴侣。只要有选择,总会有些遗憾的。把几个方案的后悔值列在一起,如果有一个方案不选后悔值最大,选了后悔值最小,你就毫不犹豫选它就可以了。同时提醒大家,要用满意原则代替最好原则,千万不要追求完美,最好是好的敌人。


在留言里边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有些留言写得很好。

“望故乡”就说了,跟随赵老师这么多年,记得前年报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就是北邮管理,想去找赵老师。结果还是被刷下来了。看来这个小朋友是上大三,确实我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和同学跟我说,老师认识你,也就认识了北邮,特别想上北邮去找你。


来我为宣传学校、为学校招生确实做了点贡献。我的观点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能考上北邮挺好的,考不上也没有关系,只要加油努力继续前进就可以了。你看我以前的梦想是上北大当学生读书,后来没有实现。不过我改梦想了,我改成到北大去教书讲课,后来就实现了嘛。


6月19号推文的题目是“体罚问题值得关注,棍棒底下到底出孝子还是出逆子”。在文章里面我们分享了专家的研究结果。如果你一边打孩子一边给他讲道理,那么孩子学到的是你的暴力,而不是你所讲的道理。青少年时期总受体罚的人成年以后有可能出现抑郁、自杀、酗酒、虐待、殴打他人等问题。


如果真的要实施惩罚,我们有几个建议。第一惩罚是迅速的,不要太漫长。第二,在不良反应出现之后要立即执行。第三,可以用剥夺好处的方式来实施。第四,惩罚不能专门针对个人特征。最后一点,在惩罚别人的时候,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育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因为眼前短期的好处就忽略了将来长期的痛苦。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初越图痛快越图省事,后来的烦恼就会越多,问题就会越严重。教育确实是需要耐心和远见的一件事,一定要站在十年的尺度上看待今天的问题。你不可能用自己的黑暗点亮孩子的光明,在采取措施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不是为了解恨,而是为了解决。


在留言里边,很多家长都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很多朋友都讲了自己童年的切身感受,这些留言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好好地看一看,特别是那些正在教育孩子的家长。


在留言里边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就说了,老师,东西方的文化不一样,您讲的这个是外国人的研究,这个结论还有待于考察。有人还举了对待罪犯和战争的例子,我相信这样的想法很多人都有。棍棒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暴力是法律的后盾,打孩子是家长的后盾。


于以上观点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0号,我们平讲平说就提供了一些更深入的研究。比如说有一个六个国家的儿童对比,还有一个对1138名中国小学生的调查研究,结论是非常清晰的。那些看起来不会造成儿童身体伤害的体罚行为,其实对儿童的消极影响非常大。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自卑,增加不安全感。


而且进一步讲,体罚还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方式和信息加工方式,小孩真的是越打越笨,越打越不听话的。而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是拧耳朵、打耳光、踹两脚,这种轻度体罚与皮鞭棍棒这种重度体罚相比,它对儿童会产生同等程度的消极影响,注意是同等程度的!


所以在体罚上面认为东西方有差异,持双重标准,这种观点是没有做深入研究的。那把体罚当成教育的手段、有效的底线,这个不是属于关键问题,就是属于方法不够多的问题。


惩罚和体罚完全是两回事。教育孩子过程中,基于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完全可以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惩罚方式。如果真觉得教育孩子只有打最有效,恐怕确实得多读点书。


那么紧接着在6月21号的推文当中,我们提出了有关惩罚的五个重要理念。

第一惩罚是必须的,但是不要贴恶性标签。儿童是花朵,不是罪犯也不是敌人,用战争或者犯罪来类比儿童教育是不恰当的。

第二,在惩罚过程中一定要区分能力原因还是态度原因。

第三,订立契约,设置预期。通过调整预期的关爱行为或承诺行为来引导孩子的表现。

第四,用爱来增加惩罚的力量,在惩罚之后一定要表达一下你对孩子的爱。

最后一点,对发展型的错误一定要多理解多支持。因为我们相信试错其实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基本模式。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小鳯”同学说了,每天读赵老师的推文,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收获。发觉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上缺乏耐心了,这个真的是值得反思。每次对待孩子的错误,从来都只是一顿骂,从来没有好好的教育和引导。“不能用惩罚来代替教育和培养”赵老师这句话醍醐灌顶,真的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确实理念比方法更重要。因为理念可以自动产生方法,在教育孩子、培养儿童的理念上面,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反思、更多的调整。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总结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