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特洛伊城是如何被攻破的?

【樊登读书】特洛伊城是如何被攻破的?

00:00
06:15

樊登读书的书友,你好。我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欢迎来到《欧洲文明史》。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古代希腊的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是古代希腊人的一种信仰,特点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去当英雄,在生命的临界状态中生活,即便透支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观念在希腊语中叫阿瑞特(ARETE)崇拜,被认为是一种公认的价值观。阿瑞特原来的意思是指打仗时的英勇,引申为要求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所有能量释放出来,否则就是犯罪。怎么向极限冲击呢?那就要你竭尽所能,释放能量。如果你是个戏剧家,你一生就应当创作一百多部戏剧;如果你是个战士,那么你就必须打胜战;如果你是一位诗人,那你就应当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到天上寻找万物的最好原型,帮助人间朝着天堂方向发展。


这种希腊的英雄主义,在哲学家尼采那里,变成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说:抒情的天才,独能感觉到一个画景象征世界从神秘的玄同忘我之境中产生他讲到这一境界,另有一种色彩一种因果一种速度,静观万象秋毫不爽的造型艺术家和史诗诗人的世界绝不相同他将这比喻为梦神用月桂枝触动的灵感抒情诗人所描绘的画景不是别的,正是他本人。然而,尽管抒情诗人高谈自我,却不是清醒中的,而是潜藏在万象根基中的永恒的。而凭借着这个反映,天才就能够洞察万象的根基。


我们从这一段话里看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尼采从古希腊的英雄中看到了超人,人活着就必须向前走,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所有的能量都充分发挥出来,那就虚度了人生。他看到希腊文化中的这种非常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他非常崇尚,进一步提升为超人的哲学。可以说,尼采的这种超人哲学,正是从古希腊的英雄崇拜那里衍生而来的。


其实,要理解希腊的英雄,追本溯源,就要追溯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分成两部,上一部叫做《伊利亚特》,下一部叫做《奥德赛》。这两部史诗的内容很不一样,前一部叫人拼命去当英雄,后一部叫人做一个平常人,游山玩水而已。这两个主题、风格、内容完全不一样的史书合在一起叫做《荷马史诗》,却遭来了很多人的非议。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这两部史书不是同一个人写的,是两部不同主题的史诗,因为它们的内容如此不同;另一种说法认为还是一部史诗,原因是当英雄都没有好下场,那么就不当英雄了,去当普通人,反而会觉得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的命运是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把握的。  

《荷马史诗》一直被人们称之为一部英雄史诗,但实际上是一部悲剧的史诗。希腊的英雄们去打特洛伊战争,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最伟大的英雄叫做阿伽门农,他率领一支希腊军去攻打特洛伊,海神波塞冬不让他们过海,阿伽门农只好把自己女儿献祭给海神,海神才勉强让他们通过。

另一个英雄阿喀琉斯,全身被药水浸过,只留了一个脚踵。他为了一个女奴的问题与阿伽门农闹矛盾,不想上战场。当他的朋友被人杀时,友情又把他呼唤上了战场。敌人正好用剑射在了他没有被药水浸到的脚踵,结果他就死了。

第三个大英雄奥德修斯,他就是想出木马计的那个人。特洛伊城久攻不下,他就制造了一个很大的木马,让士兵躲在木马里。守卫特洛伊城的人不知道木马里装的什么东西,就把它弄到城里。于是木马打开,士兵冲出去,特洛伊城就被攻破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