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信、解、行、证

0702信、解、行、证

00:00
11:22

信、解、行、证

唯尊者,教理行果之所归;唯胜者,信解证入之所趣。

佛学的道理,在中国分为教理、行果。第一先要研究“”,经、律、论,都是佛的遗教。为什么要研究经典?即要懂理。理懂了,要起行,修行做功夫,做功夫以后才能证果。小乘境界是声闻、缘觉之果;大乘菩萨界是菩萨、佛之果。研究教理由信入,相信诸佛菩萨所说的都是至理。因为我们无法了解其真假,绝对只有一个“”字,唯信可入,初由迷信,然后可得到正信。什么是正信?比如我说:“在前面这杯茶太烫了!”大家一定相信,这是迷信!你没喝,怎晓得烫?也许是我骗你的,所以这是迷信。必须你亲自喝这杯茶,被烫伤嘴后,才是正信!

天下事正信或迷信实在很难讲。有些人自认高明,说自己“一点也不迷信!”其实,他就迷信自己的高明,迷信于那个不迷信的!这更严重。过几年才发现自己不对,这不是上自己的当?所以,迷信与正信是非常难讲的,谁敢说自己不迷信?除非同佛一样,通一切法,彻知万法之源,那可说是正信。世界上只有成道的佛菩萨,及一切圣贤,可以称做不迷信。等而下之,搞学问懂一点书,说自己不迷信?唉!这些学问如沧海一粟,不要自满了!所以初步只有信,信了要理解,融会贯通谓之“理解”。若是只懂得讲理,还不是理解。然后要修行证入,做到信、解、行、证,故说“信解证入之所趣。”趣,就是趣向。

诸贤依之而解释,论起千章;众圣体之以弘宣,谈成四辩。

一切圣贤诸位菩萨依信解行证、教理行果而来,所以佛说的称为“”,依佛经而起信解行玣的著作称为“”,故说“论起千章”。“众圣体之以弘宣”,圣贤是中国文化的名词,即佛教的佛等于圣人;菩萨等于贤人。贤分为三贤:声闻、缘觉、菩萨。唯佛称大圣。一切成了佛的大圣,自己证道后,转来宣扬佛法,谈成四辩。因为由佛与弟子的问答讨论所记录下来的经典,就包括四种辩论,也就是四种无疑:法无疑、义无疑、词无疑、辩无疑。

所以掇奇提异,研精洞微,独举宏纲,大张正网。

这几句我们不再加解释,永明寿禅师乃表明这本书把所有佛法的精华都搜罗了。

按部就班五阶学

捞摝五乘机地,升腾第一义天。

好文章!捞,就如在水里捞鱼虾,虽有捞到,但由手缝渗漏掉的也不少;掳,就是槽篱,炸好的油条放铁篱网上,油就滴掳出来。“五乘机地”,佛法不只三乘,学佛要特别注意,五乘道才是真正的佛法,先学做人乘,由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天乘,由天乘再进一步修四谛法门为声闻乘,再进一步修十二因缘法为缘觉乘,最后转到大乘。佛法的基础先从做人作起。所以叫五乘道,不是三乘道。

西藏的密教到后来哀败了,因为他们错用方法,变得很混乱。到明朝,宗喀巴大师大力改革,将传统密宗的偏失删掉,创立黄教,并吩咐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弟子,不可入涅槃,要生生转世。宗喀巴根据印度阿底峡尊者著的《菩提道灯论》而写成《菩提道次第广论》,乃以五乘道为基础,决不走号称顿悟成佛的路线,这太危险。一般人很容易走错路,绝对走渐修的五乘道次第,非常严谨,不可有丝毫逾越,后世的人都觉得宗喀巴大师真是了不起!

其实,早在宗喀巴大师之前三、四百年的永明寿禅师,就已提出来五乘道了。他教我们学佛要“捞摝五乘机地,升腾第一义天。

最高的形而上道“第一义天”,不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天人之天,这个天是理念世界。这个“本体”是“形而上”的东西,这两个都是借用名词,讲一声形而上早变成形而下了,讲一声本体已经不是本体了,一落言语已经不是了。第一义天也是这个道理,至高无上之义,义即是理。后来一般大祖师都引用这两句,文字好,尤其“升腾”两个字用得多美!如龙飞于天际,变化升腾,悠游自在,义理好,佛法的道理,由渐修而到证悟都说完了。

阿谁不归一乘道?

广证此宗,利益无尽,遂得正法久住。摧外道之邪林,能令广济含生;塞小乘之乱辙,则无邪不正,有伪皆空。

含生就是众生。《宗镜录》所代表的正宗,就是禅宗的正印,禅宗包括教理通,功夫要修证到,这是正统的禅宗。到了这样以后才能自利利他,即所谓“无邪不正,有伪皆空”,就是《六祖坛经》讲的:“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什么叫邪、正?若还未证果,未证得圆融的三贤五乘都还是邪门;必须要圆满证悟,才算证果。所以此时到了“无邪不正,有伪皆空”,一切有法整个彻底空了。

(编案:《仁王护国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

三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十圣即十地菩萨。果报即实报土,净土即常寂光土。依此经而论,地前三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初地、二地、三地菩萨得无漏信,名信忍。四、五、六地菩萨顺菩萨道,名顺忍。七、八、九地菩萨妄惑已尽,了知诸法悉皆不生,名无生忍。第十地等觉菩萨诸惑断尽,清净无为,湛然寂灭,名寂灭忍。

若依《大乘起信论疏》,有五不退之说,如下:

一、信不退:即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二、位不退: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而不退转;三、证不退:菩萨三贤位满,即入初地,乃七地证遍满法身,生无返佛土而不退转。四、行不退:即菩萨七地功德满足,入于第八无功用地,入等觉位,了烦恼即是菩提,无有烦恼可退转。

为便初机,再将有关名词解释如下:

一、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

二、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三、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四、十向: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五、十地:依次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dorri夏天

    随喜功德

  • 煊妈_ue

    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