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打破思维定势、主动破局

第2卷-打破思维定势、主动破局

00:00
06:59

大家好,我是七喵,这一期我们来聊聊第二卷中有关破局脱困的内容。


这期的主角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两位同门师兄弟——孙膑与庞涓。两人曾共同学习兵法,只不过一入仕途便开启了 不相爱只相杀的模式。庞涓在魏国做将军,自认为才能不如孙膑,便把孙膑请来魏国 然后设计残害,砍断他的双脚,还在他脸上刺字,想让他终身被弃不用。恰逢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说服了使者于是偷偷去往了齐国,田忌赏识其才能善待孙膑,又将他引荐给了齐威王。孙膑得以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多次在对战中上演了教科书式打法。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庞涓不到一年就攻到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国君一面竭力死守,一面 火速派人向盟友齐国求救。齐威王派兵营救,任田忌做将军,孙膑为军师。田忌准备直接带兵前往赵国解困,孙膑分析魏国与赵交战,精锐肯定倾国而出,国内多为老弱病残 兵力空虚,不如直接去攻打魏国都城,魏军则一定会回来救援,这样 不仅解除了邯郸之困,还能打击魏国。田忌于是依计行事,庞涓果然火速回援,结果半路上在桂陵一地与齐军交战,由于长期作战再加上长途跋涉急速行军,魏军大败,庞涓被生擒。这就是我们耳熟详细的“围魏救赵”。


在这场战役中,孙膑能够清晰分析对战形势,并且准确摸到对方的脉门,避实就虚,攻其要害。如果按田忌的计划直接率兵去赵国与魏军对战,魏军很有可能在半路设伏,齐军将陷入被动局面。孙膑这一招围魏救赵,直接扭转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庞涓回援 则齐军可以半路设伏以逸待劳,若不回援即使拿下了邯郸却失了本国的都城,怎么选都会处于被动。

马陵之战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庞涓可能不太懂什么叫“吃一堑,长一智”。十三年后,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中的损失,再一次集结了全国兵力,这次攻打目标是韩国。想当年魏文侯可是妥妥的带头大哥,团结着一起从晋国分离出来的韩、赵两个小兄弟,俩小兄弟多次想掐架都被大哥劝阻了,从此三家精诚团结可谓相亲相爱。到了孙子这辈,三家都有各自的小九九,没事就互相捅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回到正题,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与群臣商议后,面上答应救援,但迟迟不出手,想要等韩、魏先火拼一番后再去救援,这样“尊名”和“重利”皆可得,要不然只能沦为韩国的打手,跌份不是。韩国小老弟也确实实力不济啊,五战五败,还是得赶紧寻求齐国老大哥的帮助。齐国于是出兵,派了田忌、田婴、田盼统帅军队,孙膑还是军师。这次也还是那熟悉的配方,不是发兵去韩国而是直袭魏国都城。庞涓听闻于是又放弃攻韩 率兵回魏。魏国集中了全国的兵力,任太子申为将军,来抵抗齐军。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的士兵向来凶悍勇猛而轻视齐国,认为齐国的士兵胆怯。善战的人往往会根据形势加以利用引导。”于是命令齐军进入魏国国境后,每天递减炉灶数量,第一天修十万座,第二天修五万座,第三天再减为两万座。庞涓率兵追了三天,看到不断减少的炉灶,高兴地认为齐军果然胆小,才三天就逃跑了一大半,于是抛弃步兵,只率轻兵精锐 日夜兼程去追击齐军。孙膑预估魏军的行程当晚会到达马陵,这个地方呢 道路狭窄而险隘又多,可以埋伏重兵,便找人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白树干上写下“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再命令善于射箭的一万士兵夹道埋伏,约定天黑后看见火把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在夜里赶到那棵树下,看见树干上有字,就命人举起火把照看。还没读完,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慌忙逃窜,庞涓自知无力回天,拔剑自尽,齐军大败魏军并俘虏了太子申。魏国自此不再有能力与齐国、秦国争霸,沦为了二流国家。可怜 庞涓终究是死于同门之手,结局还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只是他不知道五百多年后 有一个和他同样心情的人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


回看马陵之战,虽然孙膑用的仍然是“围魏救赵”的策略,但同一策略也能翻出花样玩得炉火纯青,这次他因势利导,刻意制造假象来迎合对方轻敌的心理,诱敌进入自己的陷阱从而一举歼灭。


综合两次战役可以看出,孙膑总是能够看破局势,并主动破局,致人而不受致于人,所以总能技高一筹。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多汲取相关的兵法思维智慧,在受制于人时,打破思维定势,做主动破局者,准确找到对手的弱点,把对方拉到自己制造的困境中,再视情况灵活应对。当然最好平时也多注重培养全局思维、逆向思维等,先发致人,将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是七喵,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