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照东:部队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

石照东:部队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

00:00
03:47


石照东,原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文化活动中心二级美术师,技术5级,浙江浦江人,19589月出生,20035月入伍,201810月退休,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军休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第一中心军休干部。多次获得全国、全军艺术奖。荣立三等功1次。



石照东:部队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


丹青铸军魂,笔墨见风骨。有这样一位海军美术工作者,他登舰船、进潜艇、上高山、下海岛,深入一线、走近官兵,用五彩画笔创作出一系列富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优秀作品,镌刻下一个个展示海军形象、振奋海军精神、陶冶官兵情操的隽永画面。他就是石照东,著名军旅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我是一名老兵,一名东部战区海军的老水兵,我们部队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谈及自己的职责使命,他这样说。



打磨画技,一切为部队服务


1958年,石照东出生在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称的浙江省浦江县。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他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之后被分配到湖南兵工厂,负责图案设计;不多久,他调回了老家浦江,搞起了舞台美术。1983年,石照东又进入上海戏曲学院舞台美术专科继续深造。后经名家钟质夫、吴山明的指点与自身不懈的追求与积累,石照东逐渐在画坛展露锋芒,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虽然不是从小当兵,但石照东和部队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父母都是军人,长年驻扎在舟山嵊泗,他和兄弟姐妹们都在海边长大。上山下乡时期,他回到了老家浦江。直到2001年,原本在浦江县文化局工作的他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至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工作,任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主要负责美术理论研究、艺术创作管理以及美术创作。而就在同一年,他的儿子也上了军校。因此,在石照东看来,自己和儿子就是同年当的兵。

石照东深知,自己作为军队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因此,他更加下苦功夫磨练画技。他坦言,刚来到部队时,自己在人物造型上还依旧保留着浙派人物的画法。因此在绘画创作上遇到了很多困惑,比如笔墨、手法等等。因为浙派人物画讲究空灵、水墨与韵味,在造型并不十分讲究,而军事题材的绘画创作却必然要讲究现实的“形”的,所以,要从前者转变到后者,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石照东很快就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由于鲁迅美术学院位于辽宁,在那里上学时,他曾接触过北派人物的画法,技巧形式感强,笔触更加厚实。“画军人,就要把军人的刚毅,把他们强健的精气神刻画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说,北派人物的画法会更加适合军旅题材的作品。”石照东说。

于是,石照东将北派与浙派人物的技法相结合,加上之前他也学习过油画,于是,他综合了三种画法的优点,经过整整一年时间的研磨,画就了《相亲》一作。之后,该作品被军事博物馆收录并展出。



亲临现场,挖掘动人军旅题材


不同于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美术创作是直观的,必须深入生活,亲临一线,才能把官兵的精神面貌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表现出来。因此,石照东需要第一手资料,才能迸发出创作的灵感。于是,石照东上高山、下海岛、登舰艇、进舱室,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基层部队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


石照东回忆,那年,由于自己刚来到东海舰队工作,随军出海时,总是因为晕船,呕吐得很厉害。“有一次任务,海上的风浪实在太大,吐到后来都没东西吐了,我七天都不吃不喝,靠挂盐水补充体能。”虽然过程很艰苦,但是石照东认为,只要下到基层,投身到官兵中去,一心惦念着艺术创作,身体上的不适都可以暂时性遗忘。

美术创作要取得进步,必然离不开题材的选取和细节的锤炼。在作品《战友情》中,石照东描绘了一个战士拿着水壶站在沙漠里,用水壶盖倒水给战友喝的场景,用细腻的手法描摹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军事题材画卷。一只小小的壶盖牵动万分真情,深刻地展现了在缺水的情况下,战士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情景,体现了人民子弟兵的战友情。

“在现实中感受,在现实中发现亮点、捕捉细节,你会不断发现更多精彩、感人的故事就切切实实地发生在你身边。而我的艺术语言、艺术题材和灵感,都来自这里,这就是我独有的情感与起点。”石照东说。


于是,石照东寻找更多感人的题材,发掘更多现实中的亮点。在部队中,这样动人的场景和细节比比皆是,反映抗震救灾的作品《儿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8512汶川大地震,石照东跟随部队前往震区,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真的到达的那一刻,看到倒塌的房屋、遇难者的遗体,满目疮痍让他触目惊心。

“我去的时候已经是6月份了,当时还在搜救,因为有一线希望就得做百分百的努力。我看到消防战士们的手,都损伤得很严重,原本戴着的手套全都破了,真的不容易。”石照东说,由此,自己想到,每个战士都是人民的儿子,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描绘了一名战士和一条搜救犬在废墟中望着远处的悲伤神情。

此外,画作《托起希望》也记录了救灾过程中的动人场景。六名海军陆战队的战士共同托举起担架,另一边的女卫生员高举着药水瓶,神色担忧。担架上躺着的是一名学生,从废墟中被救出来的她,手中还紧紧攥着一本语文课本。“我为海军陆战队战士的付出而感慨。”后来,这幅画作在全国美术特展展出。




远洋出征,画作记录中非深厚友谊


这些年,石照东随着部队到过100多个国家,几乎有港口的地方,就有他的足迹。2017年,随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参加“和谐使命—2017”任务期间,石照东更是用画笔弘扬中华文化、传递和谐理念,受到到访国民众的广泛赞誉。其中,由他创作的《恩师》一画的背后,藏着一个真实的重逢故事。


“和谐使命—2017”任务,是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首次环非洲访问并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所到国家有非洲吉布提、塞拉利昂、加蓬、刚果(布)、安哥拉、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及亚洲东帝汶,还在斯里兰卡和西班牙进行技术停靠,并为中国护航编队官兵、吉布提保障基地官兵及施工人员进行医疗巡诊。这些到访的国家都是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造,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受到中国援助的国家。而中国对这些非洲国家的援助还包括多领域的人才培养,例如这些到中国深造的非洲留学生,学成归国后,都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有的成了高管,有的成了教授,还有的当了院长。其中,有一颗“黑珍珠”,她多年前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就读,毕业后回到祖国刚果(布),为医疗卫生事业奋斗,那时,她已经是博士生导师,在当地很有成就。

石照东说,很巧的是,那次,“黑珍珠”在海军军医大学的导师也参加了“和谐使命—2017”任务。时隔多年,两人重逢,“黑珍珠”十分激动,在看到导师的那刻便快步上前,与导师紧紧相拥。“这一幕不但透露出浓浓的师生情,还体现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深厚友谊。”因此,石照东用画笔记录了这久别重逢的一幕。师生俩脸部紧贴,笑靥如花,一旁的非洲人民手拿五星红旗,孩童怀中抱着中国国宝大熊猫的玩偶,和谐有爱。



“在部队,感人的场景,动人的故事实在太多,我要用我的画笔尽可能地记录。”多年来,石照东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地巡展,还作为国礼,馈赠给国内外佳宾,并频频发表论文和美术作品。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文章,无不展现他对党、国家、部队的忠诚,和他个人对人生理念的诠释。正如他所说的,自己勤于走的路,就需要让人评说,为的是在艺术道路上永不停步,我为人人,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