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8 锦囊丨王懿泉:做跨界型策展需要怎样的能力

【策展人】8 锦囊丨王懿泉:做跨界型策展需要怎样的能力

00:00
08:01

这是《不加班办公室》嘉宾们为大家特别定制的职场锦囊。每期节目3-10分钟不等,每次只聊一件事——可能是一个让你工作弯路的工作方法,也可能是工作多年后的见解,或者是非常直接的职场干货。

本期嘉宾:王懿泉,艺术家,策展人,研究兴趣在于表演、电影、城市空间以及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 文稿 - 

大家好,我是王懿泉,在艺术圈中大家都称呼我小泉,我是一名艺术家和策展人。我在过去的五六年间策划了很多与城市空间相关的艺术项目艺术策展,比如说我担任过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静安区分诊场的策展人,我策划了一个叫做结合行动的项目。那个项目聚集中国非常有意思的关于城市关于空间探讨的一部分实践者,尤其是在上海的。我把大家邀请到老闸北的一个老工厂中去做呈现。这个项目一直发展到2019年的时候,结合行动的第二次呈现叫做街头小事。我们把小事这个项目落地在上海新天地马当路与自忠路的路口。通过集结20多位艺术家做现场表演,现场绘画,我们把街头原来有的这些所谓复古的一些小想法,比如街头算命、街头画画、街头跳舞这些事情都以艺术家的方式在街头呈现,与今天21世纪的观众们在街头见面。

同时我也担任过不同艺术机构跟艺术节的顾问。我在2018年的时候,策划过深圳戏剧双年展的公共表演单元,与我的两位策展人搭档一同在深圳的街头小巷和公共广场,呈现来自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表演型艺术家的8个人群展。我们使用的方式是在戏剧节的框架内,但我们并不利用戏剧节的实体剧场空间,而是把艺术家和他们的项目去发散在城市空间中。我们在上梅林村的花店网吧中做表演,我们在莲花山公园里做唱歌,我们在深圳的大名鼎鼎的夜店做表演做演出。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的关注点就是城市空间与艺术的关系,所以我的策展方式也是在这个脉络下进行。特别是我一直谈到策展在今天这个时代下需要更多作者性,这跟我自己早年的编辑经验和我早年做艺术家的经验有很多关系。在今天这个时代,我认为策展人需要有更多的在美学上和态度上的建树。这两个建树就会引导策展人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就是你自己的美学品味你自己的作者性在哪里?所以这个也是我在最近两年中正在提出和构建的一个新想法。

在城市空间中做策展项目,在城市空间中做艺术项目,让我感到最迷人最吸引我的点,其实是你可以非常直接地与公众进行面对面沟通。我一直期待的就是可以把艺术能够没有界限的分享给我们的观众,尤其是一种不期而遇的在空间中的相遇,我觉得是特别好的。在这一点上边,恰巧我这几年的策展实践都脱离了美术馆的白盒子情景,直接进入到城市空间中去。带来了很多的意想不到的,或者说带来了很多迷人的场景,这点是非常有趣的。

做跨界的策展,我觉得很考验一位策展人的综合能力。如果谈到做跨界策展对策展人能力上的考察跟要求的话,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三点。我觉得第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非常完善和强大的理解力,不光策展人对他所策展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理解力,同时观众是否能够欣赏这个作品,理解策展理念,这个理解力之间也要有把关。同时策展人也需要与多方,比如它的赞助方,它的场地提供方,相关的职能部门,都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解力,这样才能促进这个项目的执行。

在理解力这一点之后,我觉得在第二点上,不能够只是为了跨界而跨界。这样的话,整个项目就会流于表面而显得没有深度。应该怎么做?我觉得说可以把跨界当做一个重要契机,去结识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者,去了解他们的实践,了解他们这门实践的历史。通过一个策展人的身份与大家建立联系,同时再把每个艺术门类的深度转移成能够被公众了解的一个形式。同时也要在你参展艺术家之间建立联系,那是不是一个匠人和一位陶瓷大师与一位舞蹈家之间可以产生共鸣?共鸣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需要这位对跨界有认知有态度的策展人去构建。当然我们想到一位陶瓷大师和一位现代舞当代舞艺术家产生创作火花的时候,那将是怎么样的一个想法。

第三点的话,我认为策展人还需要了解必要的务实知识,比如说合约,比如说预算,比如说商务谈判。我觉得这些基础的商业运营与商业构建知识,经济学的知识是需要了解的。还有对于合约的使用特别重要。因为在整个欧美院校中,对于策展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第三点综合能力这个部分是特别需要构建的,那也需要策展人们在学习之中和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去构建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同时也培养自己在面对商业,面对政府,面对公众时候的综合性能力。

在过去我策划过的不同项目中,如果非要说一个能让我记忆犹新的场景,蹦在我脑中的是2018年孟京辉先生邀请我去担任深圳戏剧双年展公共空间表演单元的策展人的时候,我邀请了住在北京的艺术家仇佳去创作表演。他的项目叫做无题,而他的表演的方式是,他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在后座上带着一位一身红裙的小提琴家.要拉三首曲子,一首是《春天》,一首是《成都》,一首是《橄榄树》。

他的表演方式是从福田市民广场一直走街串巷,经过城中村,经过大道,经过摩天大楼的城市建筑群,再穿过底下通道。在城市空间中做一个表演,而表演的观众就是路人们,巧遇。这是让我今天想起来还很美妙的一个表演方式。大家可能会不期而遇看到一个帅气年轻人,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带着一个很漂亮优雅的小提琴家,一位女士,一身红裙很亮丽,车上还布置 Led的灯带。在暮色十分的深圳街头,响起小提琴的声音,那里边是《橄榄树》,是春天的故事,是《成都》的旋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