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魏晋风流,09广陵绝响和令狐原型 总第93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在上一讲最后,我们讲到锦绣文章。文章的原意就是丝线织出来纹路,而锦绣的原意就是上好的丝线。锦绣文章最早的原意,就是上好丝线织出来的纹路。当然这个纹路可以是各种花鸟虫鱼、奇珍异兽。而随着赋的出现,由于追求文字极致的华美和韵律之美,再加上赋相对于诗歌更为复杂的结构出现,而文章二字也由此释义转为喻文,直到现在将各种文体大一统而成“文章”这个大概念。
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就像我们现在的文人,真正写诗、写词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一定是从各类报刊发表小块文章,开始文学起步的。
历史上最早写赋并且以赋名义的是荀子,但是汉赋中最为出名的却是司马相如。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关于汉赋名篇的学习,和号称汉赋赋宗的司马相如的介绍,我们会在今后淑女篇,讲到卓文君那一讲时再进行详解。
关于曹植,我们就说到这里。
说完建安三杰,也就是曹操父子三人。我们接着介绍的,就应该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知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我们在外篇诗书传家中提到过魏晋风流,并且专门提到在中国历朝历代中,能用风流二字形容的只有魏晋,而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就是竹林七贤。魏晋风流如果用理论解释,太过于玄虚,那么体现、感受魏晋风流的最好办法,就是从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来感受真正的魏晋风流。
说到竹林七贤,我们还是应该先了解“竹”这个字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苏轼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汉书·苏武传》中述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里面的节就是符节,是古代的使臣出入关门皆有象征意义的凭证或信物,汉时中国派往匈奴去的使臣所持的节杖皆以竹为杆,上缀牦牛尾毛。
甚至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都是竹子盖的。据说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四处奔波宣扬教理,跟随弘法的弟子常有数百人。他们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而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它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
竹子空心,象征虚心内敛、谦逊自守的品格,正是佛门的宗旨;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气节和傲骨,正是国之气节;竹子生而有节,竹节必露,象征着高风亮节,正是名臣气概。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所以竹也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准确的君子象征,从而与梅兰菊合称四君子,用它们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代表君子的清高品德。
而中国历史上以竹林命名的贤者,只有嵇康等七人,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后世对于他们性格品质的充分认可。这个理由也许牵强,但是相信也很难再找出比他们更符合竹之品格的历史人物。
我们先说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
我是一个俗人,更是一个极其正常的普通人,所以也跟许多同年龄的人一样,在年轻时候,特别多的时间用在了熬夜看金庸、古龙等诸位前辈大师的武侠小说上。而在我个人的记忆中,第一次出现嵇康这个名字,就是笑傲江湖中提到的广陵绝响。相信非常多的同龄人跟我一样。
《笑傲江湖》之曲,在小说中,由刘正风、曲洋二人以《广陵散》为底本,整理谱写而成。最后的归属则是到了令狐冲与任盈盈手里,并且与冲、盈血脉相连,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拆的一部分。说到令狐冲其人,相信绝大多数人,必然会连带想起,由一代词人黄霑编写的电视剧主题曲“沧海一声笑”,而且这一首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名曲,更被无数大家改编演绎,甚至整个华人世界,每一个50岁以下的人,大概都能哼唱出“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笑傲江湖》沧海一声笑的原型,广陵散琴曲。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是中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嵇康之于广陵散,就有如令狐冲之于“沧海一声笑”。金庸先生也曾经讲过,令狐冲的人物原型就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
因此可以说,金庸先生是想在小说中再现一个他心目中的嵇康,而这个人物就是令狐冲。换句话说,令狐冲的历史人物原型就是竹林七贤之中的嵇康。
历史上真实的嵇康有风姿俊逸到何种程度?
嵇康无论是身材还是颜值,用“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形容,都是毫不夸张。现在的偶像明星估计全部加起来也不如他一个人的粉丝多。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描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意思是:嵇康身高两米,身材颀长,容颜俊秀,风姿绰约,走在街上,回头率和围观率是百分之二百啊!凡是见到嵇康的人都会赞叹他“举止潇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也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
更为惊奇的是,有樵夫砍柴晚归,在山中偶遇采药游玩的嵇康,竟然惊为仙人下凡,倒头便拜,还口中念念叨叨:“惊扰神仙了!惊扰神仙了!”樵夫此举令嵇康哑然失笑,第二天,嵇神仙的故事便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足见嵇康的长相之美、名气之响、粉丝之多。
李白在《襄阳歌》中有,“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的诗句。其中“玉山倒”的典故,却是来自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
“竹林七贤”里的老兄山涛形容嵇康的风神:“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山涛说:嵇康是个大帅哥啊,醒着的时候,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酒醉的时候,就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崩塌。
这一讲就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常老师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