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福利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赠送福利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00:00
05:52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有的妈妈跟我讲:“你看我把女儿教得这么乖。”我心里就觉得奇怪,因为父母再了不起,也不可能改变子女。

除非是他自己要改变,否则父母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要太相信教育的力量。如果教育是万能的,世界上就没有坏人了。


子女会学好还是学坏,其实跟怎么教没有太大的关系,父母自己的品行如何才是关键。有的父母本身都有问题,就算很重视教育,甚至花钱请家教,千方百计也难有太大的作用。

而有的父母忙得不得了,但是孩子照样很成才。就是因为父母存好心、做好事、积善德,子女自然就学会了。

因为子女的学习生涯从模仿开始,而最早模仿的对象便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是子女耳濡目染的对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


凡事不希望子女学的做的,父母都不要做,以免孩子看惯了父母的做法,很快就会模仿。比如看见爸爸抽烟,孩子就开始偷偷拿一支,趁爸爸没有看到的时候也学着试试看。

妈妈上街看到心仪的衣服马上就买,下次女儿看到喜欢的玩具,怎么会不死缠烂打地要呢?虽然这些父母都没有要教他的意思,但是子女无意中都学习到了。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道理。什么叫做身教?就是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好榜样。如果只和子女空谈理论,讨论原则,父母的实际行动不能配合,恐怕很难收到效果。

父母告诉子女不要睡懒觉,自己却蒙头大睡,日上三竿还不起床,那么父母即使费尽口舌,大概也不能使子女信服。

希望子女用心读书,父母先示范喜爱读书,自己每天晚上读书给子女看,子女也会觉得读书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效法。


当然,以身作则教养子女,并不是要求父母去做圣人。能够做好的就以身作则,实在做不好的也要跟孩子说明白,最起码也应该以身为例。

比如母亲可以对子女说:“爸爸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没能管住自己,养成了抽烟的坏习惯。他一直想戒烟,可是真的是很难戒。我们要一起鼓励和监督他,帮他尽快把烟戒掉。”

母亲的不良习惯,同样由父亲委婉地向子女解释。由另外一方来解释,是为了避免使子女认为父母在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更加利于子女接受意见。


另外,做父母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要跟小孩说“今天养你,你以后要养我”之类的话。

虽说养儿是要防老的,但是你希望养儿防老就不对,你拒绝养儿防老也不对,听起来好像很奇怪,实际上很简单。

儿子、女儿长大以后能不能养父母,不是预先的计谋,而是自然的结果,就差这点而已。


父母一开始就有这种养儿防老的想法,就表示你把养育子女当做生意看了,也就是“投资放债”,那他就变成了你的生产下游、你的供应厂商,或者销售渠道了,这样还算什么子女呢?


比如你今天给小孩五十块,告诉他将来要赚一百块还你,这哪里像家人呢?根本就是在做生意。

很多人之所以重男轻女,就是因为有投资放债的观念,投在女儿上面回收比较差,投在儿子身上回收比较高,所以就把钱都投资到儿子身上了,这怎么能将子女教导好呢?


我们在前面说了很多孝道的重要性,便是希望大家深切了悟:我们既是子女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子女。

如果不能在孝道上面以身作则,反而迷失了方向,在父母面前,对自己的子女百依百顺,岂不是直接伤害了父母的感情?

我们经常看到,年轻的父母把自己的子女当宝贝似的,眉开眼笑,可是对自己的父母,却有很多意见,不但语气不好,态度也相当轻率,处处显得自己比父母高明。

难怪今天的父母,也希望子女长大了干脆搬出去住,免得整天看那种脸色,心里既烦又冷。


反过来说,在子女面前,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做子女的典范,其实是最好的优生。

子女的眼睛是雪亮的,父母怎样对待祖父母,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将来长大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父母。这种现世报应,是怎么都逃不掉的。


【每周三、五更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