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肥皂(1986年)

超级肥皂(1986年)

00:00
06:08

内容介绍
一位小胡子掌柜在路边叫卖肥皂,行人来往不断。小胡子掌柜当众用肥皂很快把一块脏布洗成白布。行人惊叹不已,争相购买。片刻间,柜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大饼师傅、少女 、工人、教授、洋人、绅士、长发青年、女职员以及三个和尚等等。还有一个老头带着小女孩,在一旁观望许久 ,终于也下决心买了肥皂。所有的人都用肥皂把衣服洗得雪白。小胡子掌柜财源滚滚而来,“超级肥皂摊”变成“超级肥皂亭”,又成了“超级肥皂店”,最后开起了“超级肥皂公司 ”。然而,情况似乎有些不妙,白色使喜庆的婚嫁队伍与哀伤的出丧队伍完全一样。大街上成了白色世界。忽然,一个身穿红裙的小姑娘从大街上跑过,显得非常突出,人们用惊奇而羡慕的目光望着她,不由自主地紧随其后。没想到红裙小姑娘扑进了小胡子掌柜的怀里,原来是掌柜的女儿。 面对白色人群,掌柜又当众拿出另一 种肥皂,将一块块白布料染上了各种颜色。于是,改了名的“超级颜料公司”门口又是门庭若市,白色的人群又排起了长队。
 

艺术风格
本片画风独特,有漫画的随意,也有写意的细腻。影片上下两部分的多彩和全白形成鲜明对比。更有趣的是,《三个和尚》中的那三位和尚也来客串了一把,造成影片更强的趣味性。
影片寓意
这部动画片的画风是比较顽劣的,人物的线条比较写意,现在动画片都比较细腻,所以这部《超级肥皂》看上去感觉非常粗糙。由于动画片的中心就是一个可以将一切颜料染白的“超级肥皂”,所以影片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大片大片的白色基调,使画面单调乏味。但这部动画片和中国其他动画片还是有鲜明的区别的。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部给成人看的动画片,而不是给小孩子看的。这在当时应该是很特别的。大家已经习惯了“小孩子”和“动画片”的定势思维,而不知道其实成人也是可以从动画片中受益的。
《超级肥皂》里的商人从一个路边小摊起家,通过一个创新性的产品,迅速发家,小摊变成了“超级肥皂店”,又变成了“超级肥皂公司”,财富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而影片的奥妙就在于最后一分钟的情节发展,一个穿着红裙的小女孩在一片白色的人流中引起了喧哗,而这个小女孩正是肥皂商人的女儿,而这时候人们才猛然发现原来的“超级肥皂公司”已经变成了“超级颜料公司”,大家开始抢购肥皂商人的新产品以摆脱满身的白色。这部影片产生于1986年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影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国有着非凡的启迪作用,相信有头脑的人们一定可以在影片中找到那把财富的钥匙。影片的音乐非常有特点,仿佛是钟表发出的“嘀嘀”声,配合了影片的快节奏,也昭示了机遇易逝、创业需早的紧迫。
与《新装的门铃》同一制作班底,同样的简单背景、人物线条、情节以及不甚简单的表达。
从基本的情节来看,先是开始的演说,人们看着肥皂惊奇的眼神与“咦”、“啊”的声音,厨师因为弄脏衣服而第一个购买肥皂,然后是村姑与老太太,然后是群氓,然后是带小姑娘的老头。白色统一中,婚礼与丧礼的同时出现与沦为一体,丧失了婚礼与丧礼的基本功能。人们开始恍惚,老头眼花缭乱。这时,小姑娘身上的红色的让人觉得她活泼可爱。没想到,她竟是小胡子掌柜的女儿。


从一个最基本的指向来看,这是对一个丧失自我判断能力的社会的批判。在超级肥皂的伟力之前,人们禁不住诱惑,一传十,十传百,在他人的变白之后,加入白色军团之中。而此时,浑然一体的白色中突显一个红色衣服的小姑娘,使人们又发现颜色的美好,又加入到争相购买颜色的小摊前。最近的《南方周末》有一篇西方某记者文革时的文章,说中国就是一座蓝蚂蚁山,其中的人们都穿着蓝色的衣服。而到了新的时期,多种颜色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生活。其实,无论是当时的统一,还是后来的看似丰富多彩,人们都是处于一个愚氓的角色。因为,他们没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只是在随波逐流中完成着自我的构建。而小胡子摊主,与其说是一个商人,不如说是一个在公共舞台上的政治演说家,在他的宏大言辞下,人们完全受控,放弃自我,成为他治下的臣民。任何人都无法抵抗时代的潮流,即使有一二迟疑着,也会在群氓的诱惑下,无法立足脚跟。
还有一种说法是:流行风一阵刮过,阵亡不少。当大家发现周边的人都一起倒下而自己完全混同于众人之时,又将趣味转向“边缘文化”,于是边缘开始成为下一个流行的核心。
总之,该片寓意十分深厚,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与启示,这便是艺术的魅力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