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英雄。他以一人之力收复了四千里江山,让河西陇右回归唐朝。但是这个人在官方史书,比如《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传,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记载。唐朝中央政府,也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荣誉。但是这个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他的英雄事迹,非常幸运地保存在了敦煌文献和莫高窟的壁画上。这个人,就是张议潮。
沙洲也称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早在汉代,就与凉州以富裕闻名于河西走廊。到了唐朝,因为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成为商业和农业都很发达的城市。《资治通鉴》评价:“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这时候中国的对外贸易前沿就是以敦煌为代表的的路上丝绸之路各个城市。唐朝以后,中国转向东方,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这些曾繁荣一时的城市,慢慢被人遗忘在沙漠绿洲之中。
安史之乱后,唐军主力调往内地。吐蕃逐渐蚕食了包括沙州在内的河西诸州。从758年到776年,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相继陷落。781年,坚守多年的沙州也就是敦煌也陷落。客观的讲,吐蕃的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统治非常残暴,尤其是对沦陷区的汉人的暴行,令人触目惊心。史料记载:“每得华人,其无所能者,使充所在役使,辄黔其面;粗有文艺者,则涅其右臂,以候赞普之命。”甚至“吐蕃每得华人,令穴肩骨,贯以皮索,以马百蹄配之”,可以说把汉人百姓当牲口对待。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年老体弱者遭到杀害,有的被“断手凿目”。建中元年(780)唐朝使臣韦伦与吐蕃会盟归乡途中,经过河陇地区,当地汉民听闻故国来使,纷纷前来拜见,“皆毛裘蓬首,窥觑墙隙,或捶心陨泣,或东向拜舞,及密通章疏,言蕃之虚实,望王师之若岁焉”。老者拉着唐使,“问天子安否?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说完已是老泪纵横不能言语。
敦煌陷落70年之后,迎来了它的光复。但是敦煌的光复,不是由唐朝中央政府出兵达成的,而是敦煌本地的豪杰,不等不靠,自己光复的。
张议潮(799-872年),出生时沙洲已经被吐蕃占领。他一生亲身经历吐蕃的残暴统治。尽管从未在唐朝统治下生活过一天,但是深深认同中华文化,最仰慕的是曾经威震西域的唐朝大将封常清,亲笔抄写封常清的《谢死表闻》。在他17岁的时候,手抄过一首《无名歌》:“天下沸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得二顷田,磨折不充十一税。……舞女庭前厌酒肉,不知百姓饿眠宿。君见城外空墙框,将军只是栽花竹。君看城外衂惶处,段段芋花如柳絮。海燕泥欲作巢,空堂无人却飞去。” 这首诗明显带有对吐蕃统治者的不满,算是一首反诗了。根据《张淮深碑》记载,张议潮在沙洲“论兵讲剑,蕴习武经”,他认为“吐蕃之运尽”,于是“誓心归国,决心无疑”。为了打探吐蕃实情,张议潮甚至前往吐蕃中心逻些城。
心怀中华的张议潮,暗暗积蓄力量,广结豪杰,争取支持。敦煌当地的名门望族索氏、张氏、李氏都团结在他的旗帜下。汉传佛教僧团,在敦煌光复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河西高僧洪䛒虽然担任吐蕃的“知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的高位,但是“远怀故国,愿被皇风”,全力支持张议潮。佛教在西域影响很大,在僧人的感召下,回归中华的精神深入人心。敦煌除了汉人,还是粟特胡人。实际上,粟特胡人也是反对吐蕃的统治。胡人要做生意,吐蕃的统治让经济破败、贸易凋敝,不符合胡人的利益。张议潮麾下,就有不少胡人。
进入9世纪,随着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被刺杀后,吐蕃陷入内乱。加上天公不作美,灾荒连年,“人饥疫,死者相枕藉”。吐蕃权臣论恐热和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争权,互相攻击。虽然唐朝已经迈入暮年,但是仍然有力量主动攻击吐蕃。大中元年(847),河东节度使王宰率代北诸军于盐州大败吐蕃论恐热所率吐蕃军。第二年,凤翔节度使崔珙相继收复原州、威州、扶州等三州七关。唐军的一系列军事胜利,极大鼓舞了河西人民反抗吐蕃统治的斗志。在此期间,论恐热率五千骑兵来到瓜州,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更激起了当地人的不满。
就在同一年的一天早上,张议潮率众披甲在州府门口聚集鼓噪,唐人纷纷响应。沙州的吐蕃守将惊恐逃走。张议潮掌握了沙州的统治权。沦陷将近70年的敦煌,回到了唐人手中。吐蕃守军败退之后,从周边调集军队反攻,将沙州包围,但是被张议潮率军击溃。张议潮的起兵,不但让敦煌回归唐朝,而且也宣告了吐蕃帝国的彻底瓦解。藏文史书记载,这次“初发难于康,寝而及于全藏,喻如一鸟飞腾,百鸟影从,四方骚然,天下大乱”。
沙州光复后,张议潮派遣使者,赴京师告捷。当时,凉州等地仍控制在吐蕃手中,东道受阻,张议潮所派十队使者,只有煌高僧悟真所率的一支绕过大漠,到达了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至大中四年(850)正月,才通过天德军防御使李丕奏闻唐廷,前往长安。唐宣宗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擢升他为沙州防御使。
此时,张议潮以沙州作为基地,先后收复了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伊(治今新疆哈密)、西(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甘(治今甘肃张掖)、肃(治今甘肃酒泉)、兰(治今甘肃兰州)、鄯(治今青海乐都)、河(治今甘肃和政西北)、岷(治今甘肃岷县)、廓(治今青海贵德东)等州土地。大中五年(851)八月,张议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使团,以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献上瓜、沙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以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十一月,唐廷于沙州置归义军,统领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以张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加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封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张议潭被授为金吾卫大将军。
吐蕃军集于凉州。凉州是北朝、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吐蕃统治时期,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张议潮于大中十二年(858)八月命其侄张淮深率蕃、汉兵七千人东征。经过三年的血战,在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克复凉州,并表奏朝廷。至此,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已全部收复。咸通四年(863),唐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使贞元初年失守而废置的凉州军镇又得以恢复。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对于加强西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河西人民热忱赞颂张议潮的英雄业绩说:“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但张议潮并未止步,咸通七年(866),张议潮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同年十月,又大败吐蕃军,并斩杀尚恐热,传首京师。自此之后,“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但是此时唐朝国力趋于衰微,除置军设使以官爵羁縻张议潮以外,已没有经营河西的能力。史称“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
张议潮是真诚地心向唐朝。在他武功达到极盛的时候,他选择了前往长安。咸通八年(867)二月,张议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义潭去世,已经六十九岁的张议潮离开沙洲,前往长安为质。张议潮入朝后,拜右(一作左)神武统军,加司徒。赐给田地,并于宣阳坊赐宅第一区,自此留居长安。咸通十三年(872)八月,张议潮在长安溘然长逝,享年七十四岁。获赠太保。
《张淮深变文》则记载,张义潮入京后,他的族子张淮深留守陇右。曾在战争中大破回鹘,上表向朝廷献捷。皇帝下诏褒奖,张惟深读过诏书后,“东望帝乡,不觉流涕”。之后,中原的使者来参观了陇右十一州,发现这些地方因沦陷于吐蕃达百余年,故而风俗也变得胡化了,当地人穿衣服都是左衽,唯有张义潮曾经在的沙州依然是“人物风华,一同内地”。张惟深又引使者入开元寺,亲拜唐玄宗圣容。使者不禁泪流满面,说:“叹念燉煌虽百年阻汉,没落西戎,尚敬本朝,余留帝像。”可见张义潮父子对大唐故国的思恋。
刚到敦煌,老师就讲到张议潮了!
邙洛山 回复 @西洲馆馆长:
80年代电影《大漠紫禁令》,就是以此为背景,有个镜头就是易服。
可惜我们历史中这么多可以拍成伟大电影的人和事。
英雄也!
2019年带孩子去敦煌,才知道归义军张议潮,惭愧
这些地盘是不是包含了大部分原来安西的地方哦?为什么不直接恢复安西都护府呢?
单将军指导 回复 @言者洋: 没有安西
这个时期新疆的文化、经济及社会形态要好好了解下,请问老师有什么好的参考书目??
读历史,这种人,最难得,功成而退,试问几人能做到呢?但确实零星间确有之。
不管是郭昕还是张议潮,他们内心坚信着汉文化,这就不能被遗忘。无论什么时期,事实就是事实,我们应该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