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用爱占有孩子的心灵

樊登读书:用爱占有孩子的心灵

00:00
08:59

引言

在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老爷爷和猴子的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悲悯心。

故事的第一部分:猴子偷玉米,老爷爷很无奈

独居的老爷爷在山坡上种起了玉米,辛苦劳作,好不容易结出了玉米棒子,突然从林子里冲出来一群猴子,猴子冲到玉米田里大肆破坏,其中,领头的一只棕毛老猴长得又肥又大,特别喜欢卖价最高,最好吃的红玉米,使劲地吃,吃不完就扔。

老爷爷恨死猴子们了,但自己年事已高,根本驱赶不了一群猴子,只好在那之后买了一杆枪,用以赶走猴子。

孩子们对第一部分故事的感受:

心疼老爷爷白干一年,厌恶猴子糟蹋玉米。

故事的第二部分:豺狼要吃猴子,老爷爷该救还是无视?

第二年,老爷爷有了枪,感觉上安全了很多,猴子们果然来了,但这次豺狼也来了,猴子们被吓得一动不敢动。豺狼选中了最肥最大的棕毛老猴,嗖地一下跳到了猴子头上,一口一口拔下猴子头上的毛,原来豺狼为了吃的舒服,要把猴子身上的毛全部拔光了才正式享用。

老爷爷本来还挺高兴,大仇得报,自己连枪都不用,结果看到猴子被拔毛拔得鲜血淋漓很是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开枪打死了豺狼。

孩子们对第二部分故事的感受:

一开始也为猴子得到应有的惩罚感到痛快,但在感同身受地想到,猴子被拔毛过程中的痛苦,对猴子产生了同情心,但孩子们又犹豫,如果救下猴子,它们又回来糟蹋玉米地,那老爷爷又是白干了一年……

故事的第三部分:群猴逃回山林,来年还会搞破坏吗?

转眼到了秋天,老爷爷去地里收玉米,正想赶在猴子来之前把玉米能收多少是多少,棕毛老猴带着猴子们来了,老爷爷本来心想完了,自己又要白干一年,结果猴子们有样学样,也开始帮着老爷爷掰玉米,它们把掰下来的玉米整整齐齐地摆在地里头,然后悄然离去。

孩子们对第三部分故事的感受:

孩子们很开心,笑里包含着深深地感动。

故事的第四部分:老爷爷想和猴子们做朋友,却要扔下枪,他该怎么办?

老爷爷看到猴子们如此帮助自己,心里很感动,想和猴子们成为朋友,但猴子们害怕枪,不敢靠近,要是老爷爷砸了枪,万一又有豺狼出现,他该怎么办?可不放下枪就没法和猴子们做朋友,老爷爷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把枪砸了。

猴子们看到枪坏了,都很开心,跑过来和老爷爷亲近起来,就这样,老爷爷不再寂寞了。

孩子们对第四部分故事的感受:

孩子们听到这里高兴得很,他们会把老爷爷的形象和自己身边最慈祥最有爱的形象整合在一起,让老爷爷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猴王的形象也会与现实形象匹配,在孩子们的心中渐渐明朗。

故事的第五部分:狼来了,老爷爷没了枪该怎么办?

老爷爷更老了,种不动玉米了,他就把卖玉米攒成的钱买了几头牛,大牛生小牛,几年之后成了一群牛,突然有一天,老爷爷听到牛群叫的特别凄惨,只见来了一群狼,老爷爷想牵着牛逃跑,但狼已经包围了他们。

就在这个紧急关头,棕毛老猴带领群猴从山上冲了下来,和狼缠斗起来,老爷爷得空,赶紧赶牛进山,等他再回去帮猴子,却只在山谷里发现一堆猴子的白骨……

再后来,人们来到山里找寻老爷爷的住处,发现他住的地方变成了一堆烧焦的泥土,老爷爷不见了。

孩子们对第五部分故事的感受:

他们鸦雀无声,屏住呼吸听着故事,眼里流露出一种很特别的光——被深深感动的光,尤其是当我讲到故事结尾的时候,他们几乎全都热泪盈眶,有的甚至埋下头去……悲悯心彻底被激发。

人是精神的载体,精神好了人就好了,心里有了力量就能创造奇迹。

快来关注【樊登读书】订阅号,李跃儿老师会与大家不定时沟通释疑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