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03

芳华03

00:00
20:35

刘峰说他没看,不过我爸托交的包裹最沉。我偷瞥一眼所有人,希望她们都听到了,我爸不再是反动文人,不再是工资被冻结每月领十二元生活费的文明叫花子,而是在北京的电影厂里上班、给女儿捎得起东西的父亲!但没人留神我的成分改变和翻身解放,都还晕在对刘峰的崇拜里。刘峰拎起地上灰狗般的行李袋,说他一会儿把东西给女兵们送来。意思是他要在宿舍里完成分检。不是每家父母都细心,在包裹上写清名字的,不分检清楚,万一张三被李四的父母错爱了呢。


我们散会前,刘峰拎着那个行李袋回来了。他把自己的私人物品分检出去了,可行李袋一点没见小。刘峰是个人拥有品极少的人,出门又会精简再精简。我们女舞蹈二分队有四个北京人,刘峰从丑陋疲惫的行李袋里先拿出四个包裹。最后一个,第五个,是父亲给我带的。那是体积最可观的一个包裹。塑料袋在当时可不被看成环保垃圾,而是值得爱惜一用再用的好东西。父亲一定是专门弄来这个印有北京友谊商店店标的双料大塑料袋,那样的华美让它盛装的无论什么都华美了。


下面是刘峰的原话。


“我打电话到你爸电影厂招待所,跟他说对不住,会议安排忒紧,电影厂离城里远,咱又人生地不熟,这回就不拜访您了。我还说,叔叔您看我是不是把萧穗子让带的信投邮筒里给您寄过去?你爸问我住哪家招待所,我说我还真说不清,头一回来北京。第二天一早,他找上门来了,我纳闷他怎么找着了我住的地方。他说打听个招待所还不容易?你爸非得请我吃饭。我说会议伙食好着呢,四菜一汤。他说四菜一汤有啥吃头,他要请我吃北京烤鸭!我告诉他会议代表不能随便离会,吃了午饭还要分小组讨论,你爸这才算了。晚上他又来一趟,送来这么个包裹。还非送我一条烟,我说我不会抽。你爸说让捎这么重的东西,三千里地,过意不去,问我不抽烟酒喝不喝?我说那更不会了。他又说,那你都说说看,你还不会啥?我看看还能不能找点儿你会的送给你。我说您就别客气了,不就捎点儿东西给萧穗子吗?是我应该做的。”


刘峰把一个父亲爱女儿的急切和渴望做报告一样叙述一遍。跟他开导我的语调差不多。我那场历时半年的纸上谈爱暴露之后,情书全被缴获,刘峰在两所院墙之间的骑楼上找到了我。我手里拿了一根背包带,头顶上有根结实的横梁,多年前不知吊过多少军阀大户的丫头小姐。他一把夺过背包带说,萧穗子你好糊涂。组织派他来挽救我,来得正是时候,晚一步就太晚了。


“……萧穗子,你千万不要悲观,背思想包袱,在哪里摔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刻苦改造自己,大家还是会欢迎你归队的嘛。浪子回头金不换嘛。就给大家看一个金不换!怎么样?”


作为一个小说家,一般我不写小说人物的对话,只转述他们的对话,因为我怕自己编造或部分编造的话放进引号里,万一作为我小说人物原型的真人对号入座,跟我抗议:“那不是我说的话!”他们的抗议应该成立,明明是我编造的话,一放进引号人家就要负责了。所以我现在写到这段的时刻,把刘峰的话回忆了再回忆,尽量不编造地放到一对儿引号之间。


刘峰对我爸的描述语调虽然乏味,还是让我鼻子酸了,能想象出一个做了好多年阶级敌人的父亲,怎样笨拙地学起庸俗的社交手段来。爸爸想送刘峰礼物,看起来是犒劳刘峰三千里地当马帮运货的辛苦,实际上是拉拢刘峰,为了他不得意的女儿。刘峰是全军学雷锋标兵,政治光环好歹能罩着我一点。逆境让爸爸这样的人学庸俗,学拉拉扯扯,


正是这一点让我心酸。


吃晚饭的时候,北京友谊商店在我们全体女兵和部分男兵当中已经著名了。本来它也是一个著名的所在,据消息灵通的北京兵说,进那个商店的都是特权人士,外国专家,外交官,华侨,中国出访代表团成员。那里头人民币可不流通,流通的叫外汇券,是一个有着自己专门货币的小世界!我父亲此刻的身份高低,大家可想而知。其实父亲是没那份特权的,但他在北京混入的社会阶层,尽是那种特殊身份的人物。后来,那是很后来了,已是刘峰在中越前线负伤之后,何小曼因为背着一个伤员行走十多公里而立功之后,我才知道当时父亲是沾了一位谢姓大导演的光,蹭他的护照进了友谊商店。一九七六年这位导演身边有许多人为他写剧本,这一大帮人的名字叫作“集体创作”,我爸爸当时也没有自己的名字,跟那一大帮人被叫成“集体创作”。


晚上排练或班务会之前,我们有一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短短一小时的自由,我们得紧张地消费。阴暗角落偷个吻,交换一两页情书,借一帮一一对红调调情,到心仪的但尚未挑明的恋人房里去泡一会儿,以互相帮助的名义揉揉据说扭伤的腰或腿……那一小时的自由真是甘甜啊,真是滋补啊,及至后来游逛了大半个世界拥有着广阔自由的我仍为三十多年前的一小时自由垂涎。那一小时当然还可供我们加餐,就是吃零食。官方伙食是不值一提的,每礼拜四吃豆腐,每礼拜五吃面条,每礼拜六吃包子,这是可预期的好伙食,余下的多半个礼拜,是不可预期的坏伙食。零食的重要性在于此,缺乏零食的严重性也在于此。所以,刘峰给我带来的,简直是一夜暴发的财富。对了,刘峰在跟我交接那个友谊商店大包裹时还转达了一句爸爸的嘱咐:“叫穗子分给小朋友们吃。”

从小到老,爸爸把我的所有朋友一概称为小朋友。我至今还记得那天晚上我翻身的喜悦,当主人的自豪。刘峰千里迢迢带来了我的大翻身,刹那间贫民成了土豪,让所有人开我的仓分我的粮,我头脑里响着狂欢的唢呐,动作里全是秧歌。我拆开塑料包,光是巧克力就有两公斤!十二平方米的宿舍里,顿时各种霓虹彩幻的糖纸铺地,我的虚荣和梦想,父亲懂得,全部成全我,通过刘峰——我们的雷又锋,让我做一回暴发户败家子,大把大把的来自友谊商店的人民币买不到的高级货舶来品让我分给平时施舍我的“小朋友们”。


第二天早上的毯子功功课,刘峰照常站在毯子边上。抄跟头的活儿苦,全军标兵还接着干这个?这是我们一致的内心独白。我们这帮女兵最轻的八十斤,最重的也有一百出头。坏伙食让人长胖,那个时代我们就明白。一个半小时毯子功功课,刘峰等于干一份额外码头搬运工,把我们一个个掀起来,在空中调个过儿,再放到地上,还是需要轻搬轻放的易碎货物。最初他之所以摊上这份搬运工,就是因为没人愿意搬运我们。


抄功师傅是这样扎架势的:双腿岔到两肩的宽度,少许弯曲膝盖,像一个骑马蹲裆步停在了半途,同时两个小臂交叉,拳头握起,往你背下一垫,再猛往空中一掀,由丹田发出一声闷吼:“走!”刘峰为什么要吼这一声,那你去问问码头搬运工为什么要喊号子。抄功的是要借助被抄功者的助跑、起范儿、腾跃,共同完成一个侧空翻或前空翻。刘峰的不幸在于我们谁也不真正起范儿,更不腾跃,态度就是:领导让练毯子功的,领导让翻这些劳什子跟头的,那就让领导派的人帮着翻吧。于是刘峰每天对付的,就是我们这一个个人形麻包。抄功不仅累,还影响自己;像刘峰这种翻跟头的人最讲究下身轻,腿要飘;而抄跟头却是反着,重心重量都要放在腿上,恶果是腿越来越重,跟头也会越翻越砸夯。抵消这恶果的办法刘峰也是有的,至少他自己相信它是个办法,那就是拿大顶。据说拿一小时大顶能抵消十小时的搬运。因此毯子功课堂上,我们一串跟头下来一律蹲着休息,他一律拿着大顶休息。每搬运我们一个小时,他要花十五分钟拿大顶,这么头朝下脚朝上倒着控一控,似乎能把沉进腿里的重量倒腾回去。刘峰一边拿顶,两腿还在空中不停抖搂,看起来是把他自己当成一个装豆子的竹筒,或者装水泥的纸袋,颠倒一番,抖搂抖搂,水泥或豆子就会被倒灌到另一头去。


那时假如一个男兵给一个女兵弄东西吃,无论是他买的还是他做的,都会被看成现在所谓的示爱。一九七六年春节,大概是年初二,我万万没想到刘峰会给我做甜品吃。我被堵在了宿舍里,看着对同志如春天般温暖的雷又锋,头晕眼花。把我的情书出卖给领导的那个男兵在我心里肯定粪土不如了,但不意味着任何其他男兵都能填补他的空缺。我晕晕地笑着,脸大红,看他把一个煤油炉从纸板箱里端出,在我们三人共用的写字台上支好,坐上一口漆黑烂炭的小铁锅。锅盖揭开,里面放着一团油乎乎的东西。他告诉我那是他预先和好的油面。他还解说他要做的这种甜品,是他老家的年货,不逢年过节舍不得这么些大油大糖。说着他对我笑。

刘峰的笑是羞涩的,谦恭的,笑大了,还有一丁点赖,甚至……无耻。那时我会想到无耻这层意思,十六岁的直觉。现在回忆,他的谦恭和羞涩是有来由的,似乎他本能地知道“标兵”不是个本事,不能安身立命,不能指它吃饭。这是他的英明,他的先见。他又笑笑,下巴示意手里操作的甜品,土家伙,不过好吃,保你爱吃!我心里空空的,他每句侉音十足的普通话都在里面起回音。雷锋也干这个?用弄吃的示爱?……在我混乱并阴暗的内心,主要感觉竟然是受宠若惊。刘峰不单是团干部,人家现在是党委成员了。他从帆布挎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打开,里面是一团黑黢黢的东西。一股芝麻的甜腻香气即刻沁入我混乱黑暗的内心。他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坨儿,在手心迅速捏扁,填上黑黢黢的芝麻糖,飞快搓成一个大元宵,又轻轻压扁。我看着他作坊工人般的熟练,连他复员转业后的出路都替他看好了:开个甜品铺子。锅里的菜油开始起泡,升起炊烟,他说,把你们全屋的人都叫来吃吧。我放心了,也失望了,为自己的自作多情臊了一阵。

我们同屋的三个女兵家都不在成都,一个是独唱演员林丁丁,家在上海;另一个就是香艳性感的郝淑雯。刘峰又说,他其实已经招呼过林丁丁了;中午她在洗衣台上洗被单,他就邀请了她,没明说,只说晚上有好吃的,四点钟食堂开饭少吃点儿。原来丁丁是他请的头一个客人。他又接着说,小郝馋嘴,早就跟他央求弄吃的了。哦,看来第一个受到邀请的是郝淑雯。郝淑雯跟哪个男兵要吃的会要不来?她动手抢他们都欢迎。


我看清了局面,三个同屋,蹭吃的是我。我问,那小郝人呢?他说放心吧,她一会儿准到。他推开窗户,窗外是一条没人走的窄巷子,排水沟又宽又深,偶尔有起夜的女兵偷偷往里头倒便盆。沟那边是一所小学的围墙,从来听不见念书声,总是咚咚呛呛地敲锣打鼓,给新下达的“最新指示”报喜。围墙非常老,砖头都粉化了,夏天苔藓绿丝绒似的,偶尔冒出三两丛野石竹。刘峰手和嘴都不停,话已经转到我父亲那里去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93263952

    朗读者的断句不对,可能是缺乏历史知识和常识。

    异旅萍踪 回复 @听友93263952: 同意。感觉朗读者没有先通读作品。

  • r6ally

    原来有一版读的很好的哪去了?这版太差了吧,多音字都能读错!

  • 明明wmq

    说得平淡就算了,但那不断的换气声,让人崩溃

  • 哭唧唧的硬汉姜大爷

    劳什shi子,听不下去了

  • 微言不二

    文是好文,只是朗读太寡淡无味了

  • 344jcqdehuzkbomakicf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主播老师的声音不太吸引我,实在听不下去了

  • 沪上傻囡

    感觉主播声音象是播读过《六姊妹》的

  • 倾听你的美123

    “穗”读sui吧!这个还能读错?太不专业了

  • 早睡早起去跑步

    穗sui吧

  • 倾听你的美123

    不听这个了,搜别的演播老师的《芳华》,错字太多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