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十字军东征

12.十字军东征

00:00
21:39

《耶路撒冷三千年》12十字军东征

这集我们来讲一讲十字军东征的故事。

公元七世纪,被大唐灭掉的西突厥,流窜到了中东和亚细亚一带,建立起来强大的塞尔柱突厥王朝,奥斯曼土耳其便是塞尔柱突厥人里面的一支。
  公元109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克了耶路撒冷,他们不像阿拉伯人那么仁慈,进入城内屠杀百姓,并且把城内的基督徒都赶了出来。

  连拜占庭帝国,也几乎要抵挡不住突厥人的进攻,赶紧向西罗马教皇求援。
  此时的西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号召欧洲的领主们发动一场收复失地的圣战,重新夺回耶路撒冷。于是这场欧洲历史上浩浩荡荡,持续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拉开了帷幕。

十字军东征一方面是为了给拜占庭解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当时的欧洲人口已经超过了土地的承载力,这次东征为解决欧洲的劳动力盈余创造了绝妙的机会。
  大部分人更看重东方的财富和土地,所以搜刮财富才是十字军真正的目的。
  1096年开始,一支以贵族、骑士、无业游民等为主的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集合,六万多人举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旗,浩浩荡荡杀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进展的很顺利,也是唯一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然而就在十字军快要到达耶路撒冷的时候,阿拉伯人刚刚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塞尔柱突厥人手里夺回了耶路撒冷。
  此时的阿拉伯人对十字军的来伐几乎是没有任何准备,几万十字军围困耶路撒冷,而守城的阿拉伯人只有一千多人。战斗虽然进行的很惨烈,却没有任何悬念,耶路撒冷城很快失守了。
  进入城内的十字军,露出了狰狞、野蛮的本色,并没有像当年阿拉伯人当年对待基督徒一样仁慈,而是开始了血腥的屠城。
  当年的欧洲人不仅愚昧而且野蛮,远不如阿拉伯文明。欧洲十字军进城后,烧杀抢掠,街道上开始到处堆满了头颅和残肢,甚至婴儿也被屠杀。有十万耶路撒冷人在圣殿山被杀。大批犹太人躲进了会堂,但全部被十字军活活烧死。


所谓的朝圣者,变成了十足的刽子手。各大圣殿里的宝石和金银被洗劫一空。
  当时的亲历者记述,十字军在“没过脚踝的血泊中前进”,妇女被强奸,小孩被摔死。犹太人为了保存财富,很多人把金币吞进了肚子里,被十字军发现后,把所有人都开膛破肚,寻找金币,后来他们发现这样做太麻烦,索性将所有尸体全部焚烧,从骨灰里找融化了的金子。

就在耶路撒冷行将成为一座地狱的时候,一支埃及的阿拉伯军队匆匆赶来援耶路撒冷。十字军此时士气正旺,立刻组织人马迎战,并选出了一位耶路撒冷的国王,戈弗雷。戈弗雷率领部队主动出击,再次击败了这支埃及的穆斯林军队。


戈弗雷后来成为耶路撒冷的第一任基督国王,其余的十字军统领们,在洗劫完耶路撒冷后便各自返回了故乡。

被洗劫后的耶路撒冷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到处都是尸体,腐臭和瘟疫。戈弗雷之后,他的弟弟鲍德温成了耶路撒冷的国王。鲍德温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国王,一生都在无休止的征战,他接手的时候,耶路撒冷城已经人丁稀少,鲍德温攻下约旦后,将那里的叙利亚人和亚美尼亚人赶到了耶路撒冷居住,这些人就成为了今天巴勒斯坦基督徒的祖先。
  耶路撒冷进入了鲍德温和他的儿子鲍德温二世以及他的孙女梅丽桑德时代。他们尽量的建设和美化耶路撒冷,这一时期的耶路撒冷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包括罗马、拜占庭和黎凡特的建筑风格。
  公元1144年,由于阿拉伯的国王赞吉和他年轻气盛的儿子 努尔.丁开始不断的对法兰克人发起攻击,并夺得了一些要塞,梅丽桑德不得以向当时的教皇尤金三世求援,于是教皇再次借机发起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这次的东征由法国的路易七世和德意志国王康德拉三世带领,但是由于半途中遭到了土耳其突厥人的袭击,损失惨重,而且他们攻占大马士革的计划也未能达成,等于一没抢到钱,二没占到地,人马还损失了大半,第二次东征就这样草草以失败收场。


  在十字军战争期间,在欧洲诞生了一些著名的骑士团。包括:条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等。
  骑士团的诞生,其实是教皇与封建贵族争权的结果。骑士基本都是封建诸侯手下的武装力量,而作为皇权的代表,罗马教皇不甘心让武装力量全部掌握在封建贵族手中,于是出现了宗教与骑士为一体的宗教骑士团,他们既是严守安贫,守贞,绝对服从的修道士,又是披甲跨马的骑士。
这些人只服从教皇的命令,不属于任何君主和贵族,集体行动并拥有财富,这样一来反而成为一只战斗力很强的军事力量。
  关于十字军东征,强烈推荐大家看一部叫《天国王朝》的电影。讲的就是萨拉丁打败十字军以及夺回耶路撒冷的故事。里面的场景,服装和情节都十分考究,准确的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就是电影有点长有三个小时,当然你们也可以看下阿斗归来的电影解说20多分钟,是被他置顶的电影解说。爱奇艺里直接搜索就行了!

就在穆斯林世界四处分裂的时候。在埃及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穆斯林英雄,萨拉丁。再次将穆斯林文明推带到了一个历史的高潮


电影天国王朝里的萨拉丁


萨拉丁其实不是阿拉伯人,而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库尔德人。他为人慷慨,刚正清廉,富有同情心,耐心和毅力,现在开罗还有他名字命名的城堡----萨拉丁城堡。
  到了萨拉丁时期,他重新把四分五裂的穆斯林世界团结在了一起,并迅速占领了埃及全境,他的部队,包括库尔德军团,阿拉伯军团,突厥军团,亚美尼亚军团以及苏丹军团。
  公元1174年,萨拉丁大军收复了叙利亚大马士革,并且占领了巴勒斯坦周边的十字军公国。紧接着他的大军开始挥师进攻耶路撒冷城。
  英雄总是喜欢扎堆出现。当时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君主,而且初生牛犊不怕虎,曾经在蒙吉萨以数千骑士突袭,打败了萨拉丁的两万六千人,差点活捉了萨拉丁。


  鲍德温四世

这一战让鲍德温四世迅速成名,但是不幸的是他10岁就得了麻风病,到20岁之后开始越来越严重,浑身溃烂,由于当时的医学很落后,人们给他进行放血疗法,结果国王越来越虚弱,无法再上马打仗了。

几年之后,萨拉丁以更加强大姿态满血回归,再次兵临城下,病重的鲍德温四世只好与萨拉丁谈判以拖延时间。萨拉丁知道鲍德温四世已经命不久矣,所以就耐心的等待着机会。
  在电影《天朝王国》里,鲍德温四世一直带着一个冰冷的银质面具,而历史记载他从来没有带过面具。即使到了最后,他的脸已经烂到没人敢看的程度。

果然,没多久鲍德温四世就去世了,他的外甥,当时八岁的鲍德温五世继位,但是,第二年刚刚九岁的鲍德温五世也夭折了,死与麻风病。书上和电影还是很不一样的!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电影。

这时候之前的摄政王盖伊,通过与鲍德温四世的的姐姐结婚,顺理成章的获得了耶路撒冷国王的位子。

由伯爵荣升国王的盖伊,有着好勇斗狠的天性,萨拉丁知道后,没有正面进攻耶路撒冷,而是选择引蛇出洞。他率三万大军向提比利亚进攻,引诱盖伊出城。

果然,性急的盖伊上了圈套,带领一万两千骑兵和一万五千步兵,几乎是当时全部的十字军,向希弗里亚进发。

  但是他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他们要穿越的加利利地区,是一段酷热难耐的山区,十字军穿着笨重的铠甲,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已经渴死和热死了三分之一。

没办法盖伊只好在哈丁山脚暂时驻扎下来,于是有了著名的哈丁山战役。盖伊的人四处找水,但是萨拉丁知道,那里的水井早就干枯了很多年了。根本找不到水。
  第二天萨拉丁对已经疲惫不堪的十字军发动了总攻,萨拉丁在对方口渴难耐的情况下,选择火攻,先是用点着的草垛球和火箭攻击,而后是橡蝗虫一样的箭雨,将很多战马都射成了刺猬。

  口渴难耐的十字军,虽然发起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但是已经败局已定,穆斯林骑兵很快就一举击溃了三万名十字军。

  对于十字军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从此以后,伟大的圣殿骑士团也销声匿迹了。
  国王盖伊被活捉,带到萨拉丁面前,萨拉丁说:“王不杀王”,竟然放了盖伊。

盖伊

  哈丁山战役后耶路撒冷几乎成了空城,城内的贝里昂,组织大家进行了几天的顽强抵抗后。不得不与萨拉丁和谈。

  贝里昂说:“我知道我们抵挡不了几天,但是在你们攻进来之前,我们会先杀了孩子和女人,然后焚毁所有的圣殿,包括你们的清真寺和我们的教堂”。最后萨拉丁同意,如果他们愿意开城受降,他就不杀害他们任何人,至于所有的俘虏他们也可以用金钱的方式赎回。

  萨拉丁不仅绕过了抵抗的十字军,而且还放走了他们的国王盖伊。这些故事被回到欧洲的十字军广为传颂。他的仁慈与十字军当年屠城的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萨拉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骑士精神。

  虽然萨拉丁占领了耶路撒冷,打跑了十字军,但是他知道,欧洲十字军一定不

会善罢甘休,很快会卷土重来的。果然,圣城耶路撒冷被占的消息,震惊了欧

洲,教皇马上掀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时欧洲三位最厉害的君主都加入了

进来,英国的狮心王理查,德意志的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绰号巴巴罗莎),以

及法国的腓力二世,三个君主几乎同时出发,誓言要消灭萨拉丁,夺回耶路撒

冷。

可惜的是,公认最能打的红胡子腓特烈大帝,在渡河的时候,意外溺水身亡

了,只剩下英国的狮心王理查,和法国的腓力二世。

  狮心王理查是个好战的君主,不仅打仗凶猛而且生性傲慢。十字军第一站先包

围了耶路撒冷旁边的阿克城,但很快被萨拉丁的大军反包围。正在剑拔弩张的

时刻,双方军队中突然爆发了瘟疫,由于十字军并不太重视卫生,感染的人很

多。腓力二世一看情势不妙,马上脚底下抹油,开溜撤军了。

现在就剩下狮心王理查的军队了。理查不甘心无功而返,决定继续留下来与萨

拉丁拉丁一决高下。

萨拉丁则对这场战争表现的信心十足,他还派人给被瘟疫折磨的理查德送去

了淡水和水果。以示他仍旧掌控着全局。

但是萨拉丁的轻敌,给了理查喘息的机会,康复后的理查德再次对阿克城展开了凶猛进攻,并且很快攻下了阿克城,逮捕了三千名穆斯林战俘。

这一点连萨拉丁也没想到,于是萨拉丁提出谈判,交换俘虏。而理查为了激怒萨拉丁,将三千名战俘带到一片宽阔的田野上,当着萨拉丁的面全部杀掉。

面对残暴的十字军,作为回应,萨拉丁也不得以杀掉了手中的十字军俘虏。接着萨拉丁与理查德展开了会战,双方旗鼓相当,萨拉丁略占上风。

乱军中,理查的马被刺倒,眼看就要被活捉。令人意外的是,萨拉丁竟让人给理查德送了一匹马,他认为徒步战斗对一个国王是没有尊严的,结果理查骑马逃脱,重新发起冲击,萨拉丁吃了亏,退回耶路撒冷城内,开始建立防御工事。


  经过几次交手,理查也知道,一时半会耶路撒冷肯定打不下来。但这时理查听说他的兄弟在国内准备篡夺王位。
  无心再战的理查与萨拉丁匆匆忙忙签订了一个《雅法协定》,双方约定,基督徒们可以继续占领雅克城,萨拉丁仍旧控制着耶路撒冷,但是允基督徒可以畅通无阻的去往圣墓大教堂。
接着狮心王理查撤兵,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他在战场上的高贵精神在民间广为流传,被视为品格高尚的领袖。尤其是他在战斗中,给理查马,以及不杀降将的做法,激发了中世纪欧洲骑士的道德风范。大家纷纷以萨拉丁为骑士精神的楷模。到了13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又出了一位伟大的君王腓特烈二世,他是在整本书中唯一一位被作者称为旷世奇才的君主,一个被国王职业耽误了的科学家,一位特立独行,博学广识的皇帝。连当时的教皇英诺三世都说这是一神人。

  他出生在西西里,深受诺曼文化、拜占庭文化和穆斯林文化影响,因其多元化的背景,腓特烈二世精通多门语言,可以流利地讲9种语言。这让他能够通读各种文字版本的书籍,从小就喜欢看《亚历山大大帝远征记》。腓特烈特别喜欢猎鹰,作为当时阿拉伯流行的捕猎工具,他为此还写了一本书《训鹰的艺术》,也让他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鸟类学家。腓特烈对天文,数学,哲学、医学都非常的痴迷。他后来成了耶路撒冷的国王,却没有费一弓一箭,而是以一种非常聪明的方法。迎娶了耶路撒冷的女王约朗德,一结婚他便宣布自己为新的耶路撒冷国王。耶路撒冷又回到了基督教的怀抱。想不到还能这么玩!腓特烈二世被称为左右文艺复兴启蒙的核心人物,分别从处于世俗和基督教两大阵营,推动了欧洲从蒙昧走向复兴。在1096年到1291年,罗马教皇共计号召了9次十字军东征,大部分都以失败或者残忍的屠杀收场。最搞笑的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本来是拜占庭的东罗马帝国请求西方基督徒来帮他们抵御土耳其人,结果,计划从威尼斯出发的西方十字军,因为付不起船费,受威尼斯总统的挑唆,这帮十字军竟然回去洗劫了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皇帝怎么也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大量君士坦丁堡的财宝和文物被洗劫,很多都被运回到了威尼斯。


  这次十字军东征彻底暴露了当时西方基督徒的丑恶嘴脸,前几次还打着圣战的旗号抢劫,这次,干脆连遮羞布都不要了,直接打砸抢烧,只要有钱,管他是不是异教徒,统统都抢。最荒谬的一次当属儿童十字军了。教皇说耶稣给一个小孩托梦,需要组建一支由最纯洁的灵魂组成的十字军,称只有最纯洁的灵魂才能攻克耶路撒冷,竟然荒唐的组建了一支儿童十字军。

  可怜的是,这些十几岁的小孩,出发后不是被海水淹死就是被当地军阀卖到西非做了奴隶。之后还有过妇女十字军等等,可惜最后都成了悲剧。但是这场历时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虽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当时愚昧的欧洲人看到了进步的东方文明,促使欧洲人民从黑暗的教权时代醒悟过来,人们渐渐认识到当时的宗教已经成为了宗教领袖们愚弄人民的工具。也为后期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做出了铺垫。下一节,我们来讲一下土耳其帝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