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小朋友,粤语里面往往会称之为“塞窦窿”,有时家长也会把自己的小孩称为“塞窦窿”或者“化骨龙”。
但关于“塞豆窿”这个说法的来源,据说竟然是来自一个古时候的恶俗。
传说古代在洪水为患的地方,为了防止堤坝被河水冲缺,有的迷信之人竟会将小孩放入堤坝的排水口内,这些排水口被称为“窦窿”,而这些牺牲的小孩则被称为“塞窦窿”。这种惨无人性的做法,与古代以活人祭祀的习俗有关,到了后来就渐渐消失了,只留下“塞窦窿”这个词,被用作对小孩的称呼。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说法,认为以前一些鱼塘会因为堕水小童的尸体,堵塞排水的闸口,这些闸口被称为“窦”,于是就将这些小童的尸体称为“塞窦窿”。
所以“塞窦窿”这个词,在以前多少带一点咒骂的意思。不过到了近现代,大家已渐渐遗忘这个词的来源,在使用的时候也就去除了贬义和恶意,将一般的小孩甚至自己的子女也称为塞豆窿了。
请教一下,广东话:发黄肿,是什么病,大概发生在五六十年代饥荒时小孩得的是什么病?
\,
老六
老六
老六
都少左,家下都随大流叫宝宝多,乜记乜仔就有保留
其实家下如果话塞豆窿都有少少嘅贬义。一般都话:嗰个塞豆窿啊好百厌架…。语气呢就自行演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