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48期:千古识人术,一看一个准!

2021-1248期:千古识人术,一看一个准!

00:00
11:01




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记载过一个故事,曾国藩在见到恭亲王奕訢本人之前,曾对着他的照片评论说:

“这是一个翩翩美少年,举止略显轻佻了些,看来难以托负重任;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

果然,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奕訢联合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成为议政王。


四年后他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后来又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


仅凭照片,就准确预测到奕訢的命运,可见曾国藩识人功夫之深。




早年曾国藩曾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此话足见他对识人的重视。


而他的快速识人功夫也是有口皆碑,被世人广为传颂的。


左宗棠晚年曾说:“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还奏请朝廷下令全国大臣学习曾国藩的知人之明。


石达开也坦言,曾国藩“虽不以善战闻名,却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


后世坊间曾传闻,曾国藩天生会识人相面术,传得神乎其技。但其实曾国藩并非天生就有识人的能耐,年轻时,他也曾看错人。




曾国藩年轻时,有个手下曾对他说:

“我害怕左宗棠的威严,所以不敢骗他。
但是对您不同,因为您忠厚仁慈,所以我不忍心骗您。
让人不忍心骗的人,比不敢骗的人境界更高。”

曾国藩听后心里很是感动。


那个手下接着又说:

“有两种官不上档次:一种官是整天疑神疑鬼,没人骗他,他却总是猜忌别人骗他;
另一种官是别人骗他他也不知道。”

曾国藩听到这里,感到十分满意,很快就提拔这个人,但这个人干了三个月就纳妾、挪用公款跑路了。


曾国藩无奈,只能摇头苦笑说:“不忍骗,不忍骗,最后还是骗了。”


旁人都听出来那个手下是在阿谀奉承,可是曾国藩却很受用,没有多加考量,仅凭一时高兴就提拔此人,结果错信。


事后曾国藩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


为了防止自己以后再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看错人,于是决定日后要全方位考察人才:


“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者”,“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由此可以全面考量人才,做到客观公正。


曾国藩认为,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识人,并不是孤立地看“这个人”,而是要看他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表现。


于是,曾国藩每次接见过一个人后,都会做详细的记录,他会在访客记录上标出各种符号。


例如画三角形的,就是不可用之人;画圆圈的,表示此人可用;


打两层圆圈的,代表优秀;如果画了一竖或者一点的,也意味着此人不可用。


这些人事档案让曾国藩对见过的所有人都能心中有数,也为他日后甄选人才提供珍贵的数据资料。




不久后,曾国藩组建了湘军,招募人马时提出了“选士人,领山农”的原则。


“选士人”,意思是军官都要选没打过仗的读书人,而不用作战经验丰富的绿营军官。


清朝朝廷的军官大多是文盲出身的武士,而湘军的将领大多却是文化人。


这也是曾国藩独特的识人之术。


在他看来,精神力量远超过身体力量。


莽夫虽然身强力大,但是信仰不坚定。


而他要建立的,是一支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只有精神共鸣可以激发出强大的勇气和能量。


士人军官和山农兵组成湘军军队后,军风军貌与绿营兵完全不同,他们淳朴耐苦,日后为曾国藩立下赫赫战功。


除了招募士兵,曾国藩在辨识人才上,也颇有建树。


他初见江忠源时,曾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说:

“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
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

他认定江忠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预见他日后会建立功名,但又会因节义而死。




道光二十八年,江忠源办团练,并率团镇压起义,因此擢升浙江秀水知县。


太平军起事后,他因军功显著连连升官,后来做了安徽巡抚,是湖南由军功之路擢升最快的士人,是广大渴望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湖湘子弟的第一榜样人物。


但是很快,江忠源就在安徽因兵败而投水自杀。


至此,曾国藩十几年前说的话,一一应验。


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曾国藩在日记中复盘了他的识人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李鸿章在组建淮军时,特意向老师曾国藩请教如何识别兵勇,曾国藩道:

“第一看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
第二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
第三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
主要是这三条,其他都是次要的。”

这三条相勇标准对李鸿章启发很大,他恭敬照办,受益终生。



经过时间的洗礼,阅人无数的曾国藩逐渐练就火眼金睛,他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识别人才。


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正好在饭后散步。


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之后,李鸿章请曾国藩接见三人,但是曾国藩却摆手说不用了。


见到李鸿章莫名其妙的样子,曾国藩解释说:

“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忠厚之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


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


第三个双目平视,一直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那位曾国藩看好的人,就是后来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的功夫,曾国藩就做出一场群体面试,他从几人的眼神、姿势和动作中明察秋毫,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自然状态下的三个人。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他认为厚重是贵相,所以要儿子厚重,力戒轻佻。


在中国文化中,“厚”和“重”多为褒义,“厚德载物”,“处事稳重”,“老成持重”等等。


反过来说,“轻”“薄”,通常是贬义,例如“刻薄”“浅薄”“轻率”等等。


曾国藩认为端庄厚重、中正挺拔是担当大任者应具的表象。


《清史稿》记载,曾国藩“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据不完全统计,曾国藩幕府召集的幕僚达到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


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皆受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


快速识人的功夫是曾国藩成功的一大要诀,而复盘正是他练就识人本领的秘密武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他的成功方法对今人依然有启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