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19岁,文秀的第一次远行
2008年的秋天,19岁的文秀第一次走出百色,离家远行,她跨过右江、邕江、湘江,北上越过长江、黄河,从红土地的百色来到黄土地的山西,来到了长治学院,成为这个学校政法系(现为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文秀从百色田阳老家来到山西长治,行程2000多公里,可以说19岁的她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
长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这所大学所在地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东部与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交界,西部与临汾交界,南部与晋城交界,北部与晋中交界。
“山里来的姑娘,不羞涩,很大方。”文秀的同班同学这样夸赞她。文秀在课余时间会跟大家聊广西的生活环境,她自豪地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说:“广西的山美水美,山里人都很好客。”
文秀开朗爱笑,是个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和没有烦恼的姑娘。长治学院政法系的杨老师对这位广西籍的大学生印象深刻:“文秀是个懂礼貌的学生,每次远远地看到我们老师,她都会大声地打招呼。”同学小李说:“她不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但每次活动她总是第一个报名。”
刚踏进大学校门,作为一个南方来的学生,文秀对长治这座北方城市充满了好奇,后来她逐渐了解到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长治古称上党,《释名》曰:“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意为这个地区地高势险。相传远古时期炎帝曾在此“尝百草、识五谷、教农耕”,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殷商时期,古黎国在此建都,子民就是“黎民”,“黎民百姓”一词就源于此。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上党郡即为其中之一。明清时期,作为晋商重要分支的潞商,在这里开创了“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铁货产、供、销产业一体化的辉煌。长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因其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长治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文秀深感兴趣。
让文秀更感兴趣的是,这座城市和她的老家百色有一个共同之处——两地都与她崇敬的邓小平有关。
也许是来自革命老区的缘故,文秀对历史尤其是革命历史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长治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上党战役,文秀虽然在高中历史课上学过上党战役的相关内容,但她觉得自己对此还了解不够,于是她趁开学之初的空当,专门跑到上党战役指挥部的一个旧址实地参观。来到这里,文秀被解放军的英勇故事所感动,她看到在攻城战斗即将打响的时候,担任总指挥的刘伯承、邓小平不顾个人安危,把晋冀鲁豫军区指挥所推至长治南郊北天河,直接指挥攻打长治城的战斗。作为长治学院思想政治专业的新生, 文秀经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了那段峥峠辉煌的岁月,更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太行山创下的丰功伟绩,这让她深感敬佩。巍巍太行山孕育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光耀千秋,彪炳史册,果真是:太行精神耀长治, 太行浩气传千古!
如果说,文秀以前对“上党战役”“太行精神”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教科书,那么这次来到山西长治,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文秀对这些事物的理解更进了一步,从中也体会到了“太行精神”的实质与要义:不怕牺牲、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太行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这是不怕牺 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保卫胜利果实而对国民党军队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它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上党地区,而且对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来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文秀看到习近平同志于2009年5月25日在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对太行精神做出的诠释和解读:“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锤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守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这些精辟的论述让文秀如获至宝,她认真地把这些论述记在笔记里。后来,文秀本科时的班主任闫建华老师跟她说:“你是百色起义精神孕育出来的儿女,来到长治学院又得到太行精神滋养,广西百色和山西长治的红色血脉熔铸在你的身上,希望你做一名具有热爱祖国、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和不畏艰险、勇挑重任的担当精神的新时代新青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现在已经退休的长治学院原政法系教授程过富,还清晰记得这个班里唯一的广西学生。他问过文秀:“你的高考成绩还是不错的,可以去读更好的大学,为什么选择来长治?”文秀大大方方地回答道:“报告程老师,长治市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又称'上党盆地’,我的老家百色也是盆地,称为‘右江盆地',两者地形地貌相似,更重要的我们百色是革命老区,长治也是革命老区,都是邓小平战斗过的地方。我希望能来到这个地方学习,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文秀的回答大方得体又透着自信,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这个来自广西的小姑娘与众不同。这个出身农民家庭的女孩深知,幸福都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大一刚开始,文秀便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与几个家庭贫困的同学一起去勤工俭学,发传单、做家教、做销售……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工作她都去尝试。文秀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节俭,总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了节约路 费,大学期间的寒暑假她很少回广西。
文秀就这样把困难埋在心里,默默努力着。文秀的大学同学李琴还记得, 班里开展慰问福利院的公益活动,文秀总是忙前忙后,捐物岀力,她从不谈自己的困难,班里推荐贫困补助名单,她总是坚持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学。
“求真、求实、求善、求美”,长治学院的校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位来自百色老区的壮族女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