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6.1 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渊源
 27.49万
试听180

【第二部分】6.1 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渊源

00:00
15:29

 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渊源


⼀、知识点


1、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儿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2、灵山法会:


是佛宣说法华经的那次法会。至今仍在举行。这主要原因是: 佛教中的时间是可以倒流的,可以住微尘里,宣说法。可以于念倾,住无量亿劫。这是菩萨的境界,菩萨为了度化众生,可以随意进入任何时间点和空间点。


3、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哲学和宗教乃至艺术,这是三个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领域,它们的主题是同一个,就是要达到人的自我认识。或通过哲学学说,或通过宗教信仰,或通过艺术创作,来达到人的自我认识。


2、道德来自人的聪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斗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性本恶,但是人又比动物要聪明了,聪明在哪里,他会预先知道。争斗的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争斗双方同归于尽,这样整个社会就解体了。



三、全文逐字稿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的上一讲结束了本课程的第一部分的讨论,现在我们进入本课程的第二部分——近代思想的中西比较。在这一部分中,首先要回顾近代思想在古代思想那里的萌芽。何谓近代思想?近代思想的核心,就是主体性原则的树立。主体性用英文来表达,就是这样一个词:subjectivity。subject就是主体,subjectivity就是主体性。




哲学和宗教乃至艺术,这是三个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领域,它们的主题是同一个,就是要达到人的自我认识。或通过哲学学说,或通过宗教信仰,或通过艺术创作,来达到人的自我认识。在人的自我认识的这样一个进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就是人能认识到自己是主体。主体是什么?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人可以把自己看成诸存在者中的一种,因此他可以成为客体,但人作为人的存在,在根本上就是领会到存在的存在者。简单的说法就是:人活着的同时还知道自己活着,人就这样把自己跟动物区分开来了。动物也活着,但是动物并不同时知道自己活着。换句话说,人是以领会存在的方式存在着。在这里边就隐藏着人的最根本的主体性。




近代思想在中国也展开了,在西方也展开了。我们把近代思想和古代思想区分开来的一个分界线,就是主体性原则的树立。当一个民族的思想能够形成对主体性的认识,这个民族在思想上就进入了近代。西方人在思想上进入了近代的一个标志,就是笛卡尔提出了他的命题——我思故我在。所以笛卡尔被称为西方近代哲学之父,他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真正的开创者。


那么中国近代思想的标志是什么?是禅宗的兴起。禅宗是佛学中国化的最高成果,当然,禅宗是中国人的智慧,虽然是受释迦牟尼启发的。释迦牟尼有一次在法会上不言说,而是拈花一笑,底下有个迦叶尊者,会心一笑。这是释迦牟尼第一次传心法,这堂法会就是灵山法会。灵山法会是禅宗在古代印度的起源,但禅宗的真正的发展和发挥是在中国。第一个把禅宗传入中国的是印度人达摩,达摩之后的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到第六祖惠能都是中国人,到了第六祖惠能,禅宗才真正地奠定了它的基础。我认为禅宗实际上从属于中国思想发展史,它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开端,为什么?因为禅宗在修行当中强调的就是主体性原则——我们修行是要成佛,而成佛不是靠别人,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惠能就跟他的弟子们这样讲,不是我能度你们,而是你们自性自度,我只是启发你们。我们每个人的自本性就是佛性,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它,我们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本来的本性,也就是佛性,我们当下就是佛了。禅宗的修行有16字大纲,这16个字是这样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很明了了,这是以佛家的语言说出了主体性原则。所以我就把禅宗思想在中国的展开看成是中国思想的近代阶段的开始。




在西方那是笛卡尔哲学,我思故,我在中国,那是禅宗的典籍。我们现在先来讲中国,讲中国近代思想,他在古代的萌芽是什么?是孟子的学说。如果说西方近代思想,它的古代萌芽在哪里?在苏格拉底那里,所以我们在这第二部分近代思想的中西比较。这一部分先要追溯到古代,要讲一讲两个人物,一个是中国的孟子,一个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我们先来讲梦史,为什么说孟子的学说已经有了主体性原则的萌芽,我们都知道有过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一场争论。寻子主张人性本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很多人认为这是个永远解决不了的古老的哲学问题,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既可以看到许多人性本恶的例子,同样可以找到人性本善的例子。那么究竟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我们先来看寻址是怎么说的。




荀子怎么论证人性本恶呢?他的论证的逻辑是很明了的。首先,人是生物,我们必须承认生物有自保的本能。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假如在粮食有限的情况下,你吃饱了饭,我还饿着,我会怎么样?我会很高兴吗?你吃饱了我很高兴,我就不吃了,这不可能,因为我肚子还饿着呢。在生物有限的情况下,出于生物的质保的本能,一定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斗,这就是人性的恶的一面来了。




这是荀子对人性本恶的论证。这听来似乎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在我们搞市场经济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市场的舞台上着力竞争,有时候甚至物欲横流。看来荀子倒是对的了,每个人都是主力的,利己主义乃是人的天性。但是偏偏孟子说人性本善。孟子的根据在哪里?他说人性的善在于人心。注意一个新字,孔子提出了仁,那个仁义道德的仁。孟子继续发挥孔子的学说,要问人为什么会有人,根源在于人心。孟子的原话是这样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他又说这样的话,恻隐之心,人之端也。修物之心,亦之端也。持浪之心,理自端也。是非之心,至端也。仁义礼智这四个方面都在人心中有根据。这是说人心有 4 个方面的善端,端就是根源的意思。人的道德在人心中有根源,因此人性是善的。孟子对人性本善的论证就是说出那个心来。那么我们应该相信谁呢?是站在寻子一边,还是站在梦之一边?寻子也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他对孔子学说的解释走了另外一条道路,它是这样说明道德的起源的。




学者认为,道德来自人的聪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斗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性本恶,但是人又比动物要聪明了,聪明在哪里,他会预先知道。争斗的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争斗双方同归于尽,这样整个社会就解体了。为了把利益争斗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里面,不产生社会解体的结果。于是人们发明了一整套规则,这一整套规则就是道德,它把它称之为理。比方说周礼。看来道德来自什么呢?来自人的后天的聪明,而道则在人性中是没有根据的。所以我们遵守道德规则其实是什么?怎样的一件事,其实就是为了避免争斗双方同归于尽的结果,是为了保全社会的存在,这就是道德的起源,荀子的解释就是如此,孟子不这样想,孟子认为道德在人心中有根据。




好,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之间的争论,他们所说的人性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荀子讲的人性是自然性,若用英语来翻译的话,那就是 human nature, nature 就是自然性。而孟子讲的人性不是自然性,它超越于生物性之上。他说的是心,这个心灵的心,这样的心存在吗?全部问题的关键在此,倘若我们要用英语来翻译孟子讲的心该怎么翻译?若我们找一个词哈特 H E AR T 哈特来翻译,孟子讲的心肯定不对了。




heart就是心脏,一个生物器官,属于生物性层面。那能不能用mind这个词来翻译呢?也不行,mind讲的是意识状态,心智状态,它是一门科学的对象,这门科学叫心理学。孟子讲的心绝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mind。那么在英语的词汇系统中还找得到一个词来翻译孟子讲的心吗?找不到,因为他讲的“心”是超生物、超心理层面上的。在英语中找不到词,在德语中却有词可以来对应,这个词叫gemüt。gemüt既不是heart,也不是mind,是超生物、超心理之上的,但它仍然是情感,但这种情感是超越性的。好,这一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课程金句

长按点击图片保存至相册,分享今日课程金句至朋友圈



课程文稿

我们上一讲结束了本课程的第一部分的讨论,现在我们进入本课程的第二部分——近代思想的中西比较。在这一部分当中,首先要回顾近代思想在古代思想那里的萌芽。


何谓近代思想?近代思想的核心,就是主体性原则的树立。


主体性用英文来表达,就是这样一个词:subjectivitysubject就是主体,subjectivity就是主体性。


哲学和宗教乃至艺术,这是三个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领域,它们的主题是同一个,就是来达到人的自我认识。或通过哲学学说,或通过宗教信仰,或通过艺术创作,来达到人的自我意识。在人的自我认识的这样一个进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就是人能认识到自己是主体。


主体是什么?


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人可以把自己看成诸存在者中的一种,因此他可以成为客体,但人作为人的存在,在根本上就是领会到存在的存在者。


简单的说法就是:人活着的同时还知道自己活着,人就这样把自己跟动物区分开了。动物也活着,但是动物并不同事知道自己活着。换句话来说,人是以领会存在的方式存在着。在这里边就隐藏着人最根本的主体性。


近代思想在中国也展开,在西方也展开。我们把近代思想和古代思想区分开来的一个分界线,就是主体性原则的树立。当一个民族的思想能够形成对主体性的认识,这个民族的思想上就进入了近代。


西方人在思想上进入了近代的一个标志,就是笛卡尔提出了他的命题,叫“我思故我在”。所以笛卡尔被称为西方近代哲学之父,他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真正的开创者。


那么中国近代思想的标志是什么?是禅宗的兴起。禅宗是佛学中国化的最高成果,当然,禅宗是中国人的智慧,虽然是受释迦摩尼启发的。


释迦摩尼有一次在法会上不言说,而是拈花一笑,底下有个迦叶尊者,会心一笑。这是释迦摩尼第一次传心法,这堂法会就是灵山法会。


灵山法会是禅宗在古代印度的起源,但禅宗的真正的发展和发挥是在中国。第一个把禅宗传入中国的,是印度人达摩,达摩之后的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到第六祖慧能都是中国人,到了第六祖慧能,禅宗才真正奠定了它的基础。


我认为禅宗实际上从属于中国思想发展史,它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开端,为什么?因为禅宗在修行当中强调的就是主体性原则——我们修行是要成佛,而成佛不是靠别人,世界上没有救世主。


慧能就跟他的弟子们这样讲,不是我能度你们,你们自性自度,我只是启发你。我们每个人的自本性就是佛性,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它,我们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本来的本性,也就是佛性,我们当下就是佛了。


禅宗的修行有16字大纲,这16个字是这样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就很明了了,这是以佛家的语言说出了主体性原则。所以我就把禅宗思想在中国的展开看成是中国思想的近代阶段的开始。在西方是笛卡尔哲学,“我思故我在”;在中国,那是禅宗的典籍。


我们现在先来讲中国。


讲中国近代思想,它在古代的萌芽是什么?是孟子的学说。如果说西方近代思想的古代萌芽在哪里——在苏格拉底那里。所以我们在这第二部分,近代思想的中西比较先要追溯到古代,要讲两个人物,一个是中国的孟子,一个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我们先来讲孟子。


为什么说孟子的学说已经有主体性原则的萌芽?我们都知道有过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的争论。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很多人以为这是个永远解决不了的古老的哲学问题,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既可以看到许多人性本恶的例子,同样可以找到很多人性本善的例子,那么究竟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呢?


我们先来看荀子是怎么说的,荀子怎么论证人性本恶呢?他的论证的逻辑是很明了的:首先人是生物,我们必须承认生物有自保的本能——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假如在粮食有限的情况下,你吃饱了饭,我还饿着,我会怎么样?我会很高兴吗?你吃饱了,我很高兴,我就不吃了?这不可能,因为我肚子还饿着。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出于生物的自保的本能,一定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斗,这就是人性的恶的一面来了。这是荀子对人性本恶的论证。


这听来似乎很有道理,尤其是在我们搞市场经济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市场的舞台上逐利、竞争,有时候甚至物欲横流。看来荀子是对的,每个人都是逐利的,利己主义乃是人的天性。


但是偏偏孟子说人性本善,孟子的根据在哪里?


他说人性的善在于人心,注意一个“心”字。孔子提出了“仁”,孟子继续发挥孔子的学说,要问人为什么会有“仁”?根源在于人心。


孟子的原话是这样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他又说这样的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仁义礼智,这4个方面都在人心中有根据,这是说人心有4个方面的善端,“端”就是根源的意思。人的道德在人心中有根源,因此人性是善的。


孟子对人性本善的论证是说出那个“心”来。


那我们应该相信谁呢,是站在荀子一边还是站在孟子一边?


荀子也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他对孔子学说的解释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他是这样说明道德的起源的:


荀子认为道德来自人的聪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斗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性本恶,但是人比动物聪明,聪明在哪里呢?他会预先知道争斗的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争斗双方同归于尽,这样整个社会就解体了。


为了把利益争斗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里面,不产生社会解体的结果,于是人们发明了一整套规则,这一整套规则就是道德,他把它称之为礼,比方说周礼。


看来道德来自什么?来自人的后天的聪明,而道德在人性中是没有根据的。所以我们遵守道德规则其实是怎样的一件事?其实是避免争斗双方同归于尽的结果,是为了保全社会的存在,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荀子的解释就是如此。


孟子不这样想,孟子认为道德在人心中有根据。


好,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之间的争论,他们所说的人性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荀子讲的人性是自然性,若用英语来翻译的话那就是human naturenature就是自然,自然性。而孟子讲的人性不是自然性,它超越于生物性之上,他说的是“心”,心灵的心。


这样的心存在吗?全部问题的关键在此。


倘若我们要用英语来翻译孟子讲的“心”,该怎么翻译?若我们找一个词,heart,来翻译孟子讲的“心”,肯定不对了,heart就是心脏,一个生物器官,属于生物性层面。


若我们另找一个英文的单词来翻译孟子讲的“心”,mind。能不能用这个词翻译?也不行,mind讲的是意识状态,心智状态,它是一门科学的对象,这门科学叫心理学。


孟子讲的心绝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mind。那么,在英语的词汇系统中还找得到一个词来翻译孟子讲的心吗?找不到,因为他讲的“心”是超生物、超心理层面上的。


在英语中找不到词,在德语中却有词可以来对应,这个词叫Gemüt。既不是heart,也不是mind,是超生物、超心理之上的,但它仍然是情感,但这种情感是超越性的。


好,这一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精选用户评论
  • 人生何趣G

    不看广告看疗效。讴歌道德的无底线,防范恶行的有成效。

其他用户评论
  • 悟空取经ing

    人类精神活动最高领域:哲学宗教艺术三个。这是谁定的呀?

    无用学 回复 @悟空取经ing: 张岱年将“终极关怀”分成三种类型:归依上帝的终极关怀(宗教),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哲学),发扬人道的终极关怀(艺术)。

    无用学 回复 @悟空取经ing: 换过一种表述:哲学,艺术,宗教,三者都是一种终极关怀。终极关怀一般是指人生最高的意义和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种“意义”和“价值”,不被视为一个静态的点或单一的对象物,更多的被视为一种过程,一种状态,一种境界。终极关怀有三种维度,首先,指对当下生存状态的超越,主要指非物质的精神性需求的满足。其次,指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哲学的“形而上”,宗教的“彼岸性”。最后,指的是一种生存状态,注重过程性。张岱年将“终极关怀”分成三种类型,归依上帝的终极关怀(宗教),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哲学),发扬人道的终极关怀(艺术)。

    无用学 回复 @悟空取经ing: 换过一种表述:哲学,艺术,宗教,三者都是一种终极关怀。终极关怀大体有四层涵义:其一,是指生命的最后时刻;其二,是指人生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某种价值或某种目的;其三,上升到哲学思维上,是指世界和事物存在的时间一维性的最终状态;其四,是世界和事物共时态的空间存在状态的最深刻的唯一的“本质”。这四种涵义都被人们使用,不过,一般是指人生最高的意义和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种“意义”和“价值”,不被视为一个静态的点或单一的对象物,更多的被视为一种过程,一种状态,一种境界。终极关怀有三种维度,首先,指对当下生存状态的超越,主要指非物质的精神性需求的满足。其次,指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哲学的“形而上”,宗教的“彼岸性”。最后,指的是一种生存状态,注重过程性。张岱年将“终极关怀”分成三种类型,归依上帝的终极关怀(宗教),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哲学),发扬人道的终极关怀(艺术)。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黑格拉图

    王德峰老师的魅力,除了他博识通达的思想和直击本质的言说方式外,还在于他的声音。这个声音怎么形容呢?至刚正气,从容悲悯。

    吴生sz123 回复 @黑格拉图: 你们真听懂了吗?

    YK56 回复 @黑格拉图: 同感!

    子曰傅老师不错 回复 @黑格拉图: 经常磨刀功不可没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青稞粉

    不愧是职业哲学教授,讲得太好了,能听到王老师的课真是三生有幸,希望王老师长命百岁,希望能听到更多王老师的课,咱没文化,词穷,不知道怎么夸,王老师加油录音频!大爱王老师!

    吴生sz123 回复 @青稞粉: 别顾吹大师,你没有理解上节信仰说的多么荒谬

    jamgogo2004 回复 @青稞粉: 细分一下可以说是专业老师,不是职业老师。

  • 人间留不住叶成落飞花

    近代中西方哲学比较,这就完了?就好比刚起了个话头,就戛然而止了!

    王德峰教授 回复 @人间留不住叶成落飞花: 小编回复:没有结束哦,目前是每天更新一期。订阅专辑后,即可在专辑更新后第一时间在“我听”页面看到更新。追更不迷路。

  • PandaLee_ap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