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43期:1078万学子奔赴考场,数百万学生走出寒门:除了读书,他们没有选择!

2021-1243期:1078万学子奔赴考场,数百万学生走出寒门:除了读书,他们没有选择!

00:00
12:19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

全国报考人数再创新高:1078万学子将奔赴考场。


他们将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迎来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在考生队伍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每年都在拼命地涌入这场洪流。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姜钢,曾提到这样一个数据:


“农村考生报名人数持续增加,其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47.3%增至2010年的61.9%,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

高考对于广大寒门学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跳板。

他们夜以继日,在题海里淬炼,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有人说:“迈过了这道坎,便能够探索未知的领域,刷新人生的高度,去看看世界的五彩斑斓。”

但实际上,大多数寒门学子的诉求极其简单:他们只想通过高考,告别苦日子,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幸福一点。






除了读书

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2004年,记录片《高三》将镜头对准了福建省武平一中的教室:

书桌摆满了教材与习题,几乎挡住了孩子们的头。


班主任王锦春深知武平县是个穷地方,这里资源匮乏,尚未通高速公路。

他在高三的第一次动员大会上给孩子们打气:

“读书是不会死人的,你们要拿出半条命来!”


班里的七十个学生,都渴望走出大山。

他们常常在走廊快速咽下一张饼,便匆匆跑向教室。

趁着这一年,多吃一份苦,将来就能多一些选择的机会。


大人们也深知这个道理。

一位家长曾透露:

“自己每天早晨5点开始干农活,忙到晚上8点,也只能赚得12元。不想让孩子受这份罪。”

十几年来,王锦春送走了一批批高三学子。

这其中,不乏有人靠着优异的成绩,迈向城市,开启崭新的生活。

在2017年的新一届实验班动员大会上,他将多年来的心血浓缩成了一句话:

“这个世界在你有成就之前,没人在乎你的自尊。”


这个世上,有人拼命努力,有人却甘心将机会丢掉。


相比于其他同龄人,安徽省蒙城县的男孩徐孟南要叛逆许多。

关于高考,他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他写了部中篇小说《三人行》投稿,却石沉大海。

2008年的高考,他故意交白卷,希望以此获得关注。


可接下来的几年,让他尝到了任性的苦头。

因为学历不高,他只能干体力活和网络兼职,那些高薪的工作,统统都将他拒之门外。

当年,他呼吁众学子不要被教育制度蒙蔽,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虚幻的理想蒙蔽的人。

随着经历越来越多,他对高考的意义也产生了新的认识——读书才是普通学子最好的选择。

他懊悔当初的莽撞,拿着条幅与传单,到南京、合肥等地的学校考场宣传,用亲身经历劝告考生:珍惜高考,不要效仿自己。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储殷曾说:

“考试很残酷,但这是中国经过千百年来摸索出来的,最公平的对穷人最有利的方式。”

那些吹捧素质教育的项目:航模表演、马术联赛、器乐演奏……寒门学子走出大山之前,或许从未听说过。


他们只能用高考这把钥匙,打开探寻世界的窗口。 


同龄人或许有更好的选择,但机会,从未摆在他们的面前。



读书

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还记得通过读书彻底改变命运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吗?

他的一篇《致谢》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

“最开心的事是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

最难堪的事情是因拖欠学费,被老师叫出课堂;

最平淡的日常,是在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在冬天打着寒颤穿过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

从家里到县城,他要坐两个半小时的大巴才能到达。

但这段路,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生都无法跨越的距离。

让人欣慰的是,黄国平改变了命运。

毕业后,他被腾讯高薪聘请,在公司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高级研究员。

有人看了他的故事,感同身受:“家里学习好的出人头地,学习不好的要为每天挣几元钱小心翼翼。”

曾有位知名作家说:

“读书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更好地去生活。”

熬住了读书的苦,生活的阳光从此伴随左右。

与黄国平的情况类似,去年刷屏的8位华为百万年薪博士,有两人也是出身寒门。

身处命运的漩涡,他们牢牢抓住了读书这根向上跃迁的绳子。


俞敏洪也曾追忆那段艰苦的日子:

“考上北大仍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质变。”

对他们来说,读书是投入最少,回报最高的投资,教室是“努力就有收获”可以实现的地方。

在无数穷苦学子靠着读书,悄悄地逆天改命时,“读书无用论”仍被一群人鼓吹。

他们齐声呐喊:“现在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一群‘高分低能’儿。他们或许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的表现未必会好。”

事实,果真如此吗?




褪去分数的光环

读书人仍是行业的佼佼者

提起陆步轩这个名字,或许你会觉得陌生。

他曾经被嘲讽为“卖猪肉的北大才子”,现在的他早已身价过亿。

2003年的夏天,一则“北大才子在街头卖猪肉”的新闻将他推上风口浪尖。

有人背后挖苦:“好不容易从小山村考到北大,可这又能怎么样,毕业了,还不是杀猪卖肉?”

一时间,“读书无用论”似乎成为了“绝对正确”。


可人们仅仅看到了浮于表面的现实。

陆步轩有着自己的经营门道,从进货到屠宰,他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一天可以卖出两千斤猪肉,回头客极多。

后来,他与校友陈生合伙开办了屠夫学校,编写成熟系统的方法论,培养了6000多名行业里的精英人才。


随着门店的扩增,他的“壹号土猪”公司一年销售额达到18个亿。


褪去“北大”的光环,他把平凡的事业做到了极致。

这场逆风翻盘,让众多将他视为“高分低能”的结论不攻自破。

同样是顶着“高分”光环,衡水学子历来都是人们热烈讨论的对象。

在一档《社会纵横》的节目中,衡水中学被冠以“高考工厂”的称号,它的教育模式受到来自其他各中学教师的口诛笔伐。

有人觉得,这样压抑的教学氛围,似乎只能培养一批“高分低能儿”。


李松作为衡水中学的毕业生,他表示自己完全适应学校的节奏,这段生活让他感到充实。

可当时的他面对质疑,似乎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但几年后,李松在镜头前的再一次亮相,已经说明了一切。

2020年,他作为外交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向母校表达了祝福。

此刻,他站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着大好的前途。


关于高分低能这个话题,有人曾在知乎上提问:

“为什么有人说实验室里有的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读书真的会读傻么?”


有位网友的评论虽然直白,但收获了几千个赞:

“没有人愿意公开承认自己妒贤嫉能,觉得博士傻,可能是因为你的地位和价值,还不足以让博士动用情商。”

能得到高分的人,能力水平一般着实不低。

只要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在历年的高考状元中,拥有较高地位的人并不在少数。


《国际金融报》的记者也做过相关的调查: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84%拥有本科学历,48%毕业于985学校。


在分数之外的战场上,他们并没有折戟沉沙。

相反,他们一如既往的优秀,成为了各行业里优秀的领导者。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分享:

一个备考的学生有段时间很迷茫,干什么都提不起劲,他问母亲:

“我那么拼命去考985干什么呢?在山沟里平平凡凡地过一辈子不也挺好吗?”

母亲说:

“一点都不好。

一辈子待在穷乡僻壤,你以后一定会像我一样,心怀对大世界的渴望,却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还要面临下一代不肯努力、怕吃苦而击碎最后一丝希望的可能。

这种无奈,我不想让你体会。”


那一瞬间,他理解了父母的无奈与惶恐。

这个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古老的大街会有高楼林立,苍翠的竹野会有春笋竞出。

当有人把时间肆意荒废的时候,他已经注定被时代抛弃。

读书很苦,但却是触手可及的,不被同龄人落下、提升生活圈子的方式。

有人说:

“高考就像是在一个黑屋子里洗衣服。

你不知道它哪里脏,也不知道自己洗没洗干净,只能一遍一遍地洗。

等上了考场,灯亮了,你会发现,只要你认真洗过,那件衣服就会光亮如新,而以后每次穿起那件衣服,你都会想起那段岁月。”

时代的幸运,总是眷顾那些努力刻苦、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人。

通过读书,他们有机会坐上通往城市的大巴,走在象牙塔的小径上,与众多优秀的人并肩一起,畅想自己的未来。

人,没有好的出身运气,就要靠读书的实力。


也许当下的努力,未必会有即时的反馈。


但每一个努力的脚印都是相通的,它们正是一步步走来,才慢慢成就今天的自己。


时间不会辜负苦读的每一滴汗水,它会悄悄地记录你的每一步成长,在未来奉上期待已久的惊喜。


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勇往直前地飞翔,终能见到曙光。

在这条看得见的赛道上,普通人拼搏一次,会让人生有所不同。

点个【在看】,为高考学子加油,愿他们金榜题名,不负时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