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孟泰——多次被毛泽东接见的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未来讲堂|孟泰——多次被毛泽东接见的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00:00
06:38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1948年2月,鞍山解放后不久,50岁的孟泰进入刚成立的鞍山钢铁厂工作。为尽快恢复高炉炼铁生产,他率领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没日没夜地干。几个月内,他们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建立起“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二座炼铁高炉的迅速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鞍山钢铁厂成立。一天,鞍钢制铁部的主任请孟泰去谈话,希望他到后方通化去抢修高炉。长期受日伪、国民党统治的鞍山老百姓中,有些人担心跟着共产党去解放区,万一国民党回来,全家都得遭殃。孟泰通过与共产党人的接触,知道共产党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他多次当着工友和全家人表示:“跟着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上级决定调孟泰回鞍山修复高炉。回到鞍山,孟泰没等家安顿好就往厂里跑。厂里一片荒凉。留用的日本技术顾问根本不相信共产党有能力恢复鞍钢生产,他们断言:“中国人要出钢,至少得20年后”。

  但是,孟泰和工友们不信邪,大家积极投身恢复生产工作。开始时,厂内器材缺乏,孟泰就自己动手动脑,从乱铁堆上打主意。他把可用的零件一件件清理出来,加以修理,解决了不少困难。在他的动员下,工人们在废铁堆里找出了许多有用的器材。复工有望,大家情绪日益高涨,不论刮风下雨,都去翻铁堆、修零件、安管道,高炉最终被按时修好。随后,他们又修复了第二座、第三座高炉的管道。

  孟泰和他的配管班搜集的器材,不仅保证了复工的需要,还有大批盈余的器材堆满了一间小屋,工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孟泰仓库”。每当修建任务分配下来时,他们就首先打开“仓库”去寻找合适的器材,尽量不去大仓库去领材料。在修复炼铁厂2号高炉中,“孟泰仓库”就派上了大用场。

  在孟泰的带领下,配管班的工人们对安装管道的工作也极为负责。大家认真执行孟泰提出的“三保”“四勤”的口号。“三保”是保证不漏水、不漏风、不漏气;“四勤”是勤看、勤走、勤检查、勤修理。因此,尽管他们修理管道用的零件很多是废弃利用,却从没发生一起事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动飞机轰炸丹东。孟泰主动当起护厂队员,把铺盖卷扛到厂里,就算安了“家”。空袭警报响起,孟泰就拎起大管钳,飞跑到高炉总水门旁去守卫。

  与高炉循环水打了几十年交道,孟泰对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线烂熟于心。实践中,他归纳出一套“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工作规律及操作技术。这“四到”被人们称为“孟泰工作法”。其中,“掂水”的功夫堪称一绝。孟泰只要把手伸向流淌的循环水水流掂几下,便可准确地判断出水的温度、压力及管路流通的状况。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总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都称他为“高炉神仙”。

  孟泰爱厂如家,爱炉如命,钻研精神与苦干精神并存,积累经验与技术革新并重。爱岗敬业、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勇于牺牲,孟泰精神永不过时。

思考题

  同学们,泰戈尔说: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试着以孟泰精神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李巍

  一级编导,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助理、电台总编室主任。曾与单田芳、石连君等数位评书艺术家和演员合作,录制了千余集的评书作品。演播代表作:《玉虫》《曹植传》。曾获“全国广播影视百优理论人才”“全国百优广播节目主持人”“辽宁省金话筒奖金奖”。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