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六经皆史”:中国人的人文底蕴
 33.23万
试听180

3.3 “六经皆史”:中国人的人文底蕴

00:00
14:25

六经皆史中国人的人文底蕴



⼀、知识点


1、章学诚:


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目录学家。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少性耽典籍,雅好史学。从刘文蔚、童钰游,习闻黄宗羲之说,学遂日进。对文史有浓厚兴趣,立志追求学问。26岁肄业国子监。28岁在京师事大学士朱筠,得以尽览其丰富的藏书,并与往来朱门的名流学者研讨学术源流及异同,学业大进。迟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方中进士,时年41岁。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漂泊异乡四十多年的章学诚返回故里。嘉庆五年(1800年),贫病交迫,双目失明。次年(1801年)十一月卒,葬山阴芳坞。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他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曾先后主修《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等十多部志书,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并用毕生精力撰写了《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史籍考》等论著,总结、发展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的《史通》齐名,并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其著作《校雠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在文献分类、编目、着录等方面,他主张书目分类体系及类目设置应随学术的发展和图书的变化而变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着和别裁等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方法。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说“兴于《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为《五经》之一。


3、《周易》:


《周易》即包括《易经》和《易传》,“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4、六十四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民众的生命实践是对立、冲突以及和谐统一。在民众的对立、冲突与和谐统一中发现天道一阴一阳,既是冲突的,又是可以互补的。


2、道在始终,就是人民生活的历史,人民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断地展开变迁,这些展开变迁都是天道的体现,我们不要相信有一种所谓绝对的固定的、不朽的真理,真理本身是历史性的


3、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中西文化、中西价值观念冲突的时代,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如何选择他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他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这是需要中国哲学的修养,中国的人文精神的培育。



三、全文逐字稿




各位朋友,大家好,前面的几节课我们讨论了大学的三纲领,我们现在来继续讨论中国哲学与中国历史研究的统一性,也就是中国思想中的论道的智慧。论道是如何论圣人,求道无可见,也就是说你看不到道本身,道没有写在天空上,让你看见。那么从哪里去领会体论天道?从人民生活中。清朝有一位史学家,也是思想家章学诚,他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人分了几种,有这样几种,小人、君子、贤人、圣人。一个人怎么成为君子?要向贤人学习。他说,学于贤人,失为君子,终于不是小人了。向贤人学习,我们才能成君子。那么贤人从哪里来?贤人是学于圣人,向圣人学习,学以圣人师为贤人,看来圣和贤还是有个境界的差别的。那么又要问圣人从哪里来?圣人又是向谁学的?章学诚说,学于众人,失为圣人,众人就是天下百姓。我们对这句话千万别误解。




章学诚并没有说,老百姓可以交出一个圣人来学与众人是指什么?是学?众人之行就是行动的行字。众人之行指的是民众的生命实践。圣人从哪里去体认天道?从人民的生命实践中去体认,这就叫学于众人,于是成了圣人。众人知行,是可以发现天道的地方。章学诚又有这样一句话,众人之行乃一阴一阳之际也,迹就是痕迹的迹,一阴一阳就是天道,一阴一阳,不知道天道在哪里留下痕迹,在民众的生命实践中留下了痕迹,众人之行乃一阴一阳之计也。这句话说得好,圣能从哪里来?圣能是最善于从民众的生命实践中体认天道的人。




民众的生命实践是对立、冲突以及和谐统一。在民众的对立、冲突与和谐统一中发现天道一阴一阳,既是冲突的,又是可以互补的。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对立而统一,我们在民众生命实践中发现的冲突,又能找到解决冲突的道路,这就是对天道的体认。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什么是从群众中来?就是从民众的生命实践中体会领会天道,你把你所领会到的天道,再把它说出来,去引领人民生活,这叫道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的前提是从群众中来,这完全符合中国思想。章学诚又说了这样的话,他说六经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中国最早的经典诗书。礼乐书、春秋诗就是《诗经》,书就是尚书,礼就是礼记,乐就是乐经,易就是易经。还有春秋史书,以鲁国的年代做标准的编年史,这合起来就是六经。张学生说六经皆史,就是历史,也就是说六经其实就是历史。我们中国的哲学并没有专门的哲学著述,所谓哲学专注在先秦的时候论道,总是以历史来论道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周易是一部不世之书,他是演卦预测,演说了 64卦。这 64 卦是什么?就是中国人对世界的领会最基本的领会,这六十四卦惊天动地。易经同时也就是中国哲学思想最初的一个源头。用冯友兰先生说的话来讲,周易是中国的一部最早的精神现象学春秋当然是一部史书了,至于尚书,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的来理解它尚书其实就是夏商周三代中央文件汇编。所以说六经皆史,中国哲学论道,不脱离人民生活,不脱离历史。




章学诚还有一句话,道背于六经,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对道的领会,其实在六经中都已经完备了,后面的任务是要把它阐发出来,诸子百家都做这样的事。从六经中阐发什么呢?阐发我们对天道的领会,这个阐发的方法就是殉估,从文字当中去领会文志可是一件大事。我们都听说过经学,所谓经学就是对六经的解释的学问,解释的第一步就是对六经所用的文字的含义加以阐发,因为人对道德领会都以语言的方式保存下来了。




语言是指有文字的,我们如果把这两句话合起来,第一句话说道背于六经,第二句话六经皆史,那么这两句话合起来是什么呢?就是一句话,天道在历史生活中,当中有一个媒介,就是六经的文字,倒背于六经皆史。换一句话,道在始终,就是人民生活的历史,人民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断地展开变迁,这些展开变迁都是天道的体现,我们不要相信有一种所谓绝对的固定的、不朽的真理,真理本身是历史性的,西方早就有专门的哲学著作,比方说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等。而中国人像孔子、老子等等,他们都不脱离历史来论道,不理人事,不离开人间的事情,总跟人民生活关联着,说道、论道,于是我们自然地就能理解中国的人文学问。




文史哲向来是贯通的,你论道的事情是不是要用文字来说语言?文字要说得好,什么叫说得好?因为难说论到多么难,说到多么难,所以文学上要有他的功夫才行,同时又不脱离人民生活的历史,所以史学也在里边。司马迁说过他写死去是为了什么?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论道了,所以史学是论道的。现在我们的大学是按照西方的体制建构的。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一个系,哲学系是另外一个系,历史系又是一个系,终于到后来老死不相往来,这叫专业细分。我认为这是现代人文学问研究的一个弊端。我们应当回过来看我们中国思想的优越性。中国思想的优越性表现为中国人的历史意识非常早熟,老子的出生就是史官,记载历史是他的哲学。中国后来的传统都是这样,朝廷议政,皇帝说话,大臣怎么讲都得记下来,这是对历史倍加重视。因为借助历史,我们能够领会天道,以史为镜,这个镜就是镜子以铜为镜,就是人要照镜子,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自替。




因此,中学的历史课是非常重要的,就看讲历史课的老师怎么讲,能不能在将历史的时候把论道的境界说出来,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明白,我们中国人怎么会走到今天。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句话,在历史上写作,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大学有那么多不同的专业,有的还是应用学科,技术性很强。但是大学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它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文修养,是人生精神的修养。大学 4 年的学习有自身独立的意义,不应当把本科教育看成一种途径和手段,是通向未来的谋,是未来的择业,或者通向未来的考研的手段和途径。这就误解了本科的教育。本科教育有它自己的价值,自己独立的意义。




确实,本科的学生有专业属性。假定你是材料力学的本科生,你将来毕业以后却未必做材料力学的工作。但是借助材料力学这个专业,你获得了学者的修养。你探索过这个领域中的学术问题,后来还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尽管你毕业了之后并不做材料力学领域的工作,但是你在学习材料力学的过程中获得了学者的气者,学者的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以及追求真理的热情。




本科教育自成体系,自成价值。也许许多的教授都会反对我这种观点,他们会认为本科教育就是为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这话自然是对,但是经过 4 年的本科教育之后,我们仅仅成为一个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这并不是本科教育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中西文化、中西价值观念冲突的时代,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如何选择他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他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这是需要中国哲学的修养,中国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好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进入到下一个议题的讨论。






4、六十四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课程金句

长按图片点击保存,分享今日课程金句至朋友圈


课程文稿 

各位朋友大家好,前面的几节课,我们讨论了《大学》的“三纲领”,我们现在就来继续讨论:中国哲学与中国历史研究的统一性,也就是中国思想中的“论道”的智慧。


论道是如何论的呢?圣人求道,道无可见——你见不到,道没写在天空上让你看见,那么,从哪里去领会体认天道?——从人民生活中。


清朝有一个史学家,也是思想家,叫章学诚,就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人分几种?小人、君子、贤人、圣人。”


一个人要怎么成为君子的?——要向贤人学习,他说:“学于贤人,私为君子”。

终于不是小人了,向贤人学习我们才能成为君子。

那么贤人从哪里来呢?

 “学于圣人,私为贤人”。

——看来圣和贤还有这个境界的差别的。

又要问圣人哪里来?圣人又向谁学呢?

张学成说:“学于众人,私为圣人”

——众人就是天下百姓。我们对这句话千万别误解,张学成并没有说老百姓可以教出一个圣人来。学于众人,是学众人之行。“

圣人去哪里体认天道呢?

——从人民的生命实践中去体认,这就叫学于众人,于是成了圣人。

众人之行是可以发现天道的地方。


章学诚又有一句话,“众人之行乃一阴一阳之迹也”,什么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讲的就是天道。

天道在哪里留下的痕迹?在民众的生命实践中留下了痕迹。

“众人之行乃一阴一阳之迹也”,这话说的好,圣人从哪里来?圣人是最善于从民众的生命实践中体认天道的人。民众的生命实践,是对立冲突,也是和谐统一——就是在这对立冲突与和谐统一中发现天道。一阴一阳既是冲突的,又是可以互补的,我们通常会理解的话叫对立而统一。


我们在民众生命实践中发现的冲突,又能找到解决冲突的道路,这就是你对天道的体认。


先主席毛泽东说过这样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什么叫从群众中来?——就是从民众的生命实践中体会、领会天道,你把有所体认的天道再说出来,引领人民生活,就叫“再到群众中去”。


“到群众中去”的前提是“从群众中来”,这完全符合中国思想。


张学成又说了这样的话,他说“六经”——就是中国最早的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章学诚说“六经皆史”,也就是说“六经其实是历史”。


我们中国的哲学没有专门的哲学著述,在先秦的时候,论道总是以历史来论道的。


《诗经》是中国最大的一部诗歌总结;《周易》是最早的一部不世的书,它演卦、预测,演出了64卦,这64卦是什么?就是中国人对世界的领会,最基本的领会,这64卦惊天伟地。《易经》也就是中国哲学思想最初的源头。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讲,《周易》是一部最早的《精神现象学》。


《春秋》当然是一部史书了;至于《尚书》,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它:就是夏、商、周这三代中央文件汇编。


所以“六经皆史”,都是历史。所以中国哲学论道,不脱离人民生活,不脱离历史。


章学诚还有一句话,“道备于六经”。我们中国人对道的领会其实在六经中都已经完备了,后面的任务是要把它阐发出来。


诸子百家都做这件事的,从六经中阐发什么呢?阐发我们对天道的领会,这个阐发的方法就是训诂,就从文字当中领会。


文字可是件大事,我们都听说经学,所谓“经学”就是对六经的解释的学问。


解释的第一步就是对他所用的文字的含义加以阐发。因为,人对道的领会都以语言的方式保存了。语言是指有文字的,我们如果把这两句话合起来,第一句话说“道备于六经”;第二句话说“六经皆史”,那么这两句话合起来就是什么?


就是一句话:天道在历史生活中。当中有一个媒介,就是六经的文字。“道备六经”,“六经皆史”,换句话说就是道在史中。史,就是人民生活的历史。


人民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断地展开、变迁,这些展开、变迁都是天道的体现。


我们不要相信一种所谓绝对的、固有的、不朽的真理,真理本身是历史性的,西方早就有专门的哲学著作,比方说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等。而中国人论道,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都不离开人事,不离开人民生活,总跟人民生活关联着论道。


所以我们自然就能理解,中国的人文学问,文、史、哲,向来是贯通的。你论道的事情,是不是要用文字来说?——语言文字要说得好。为什么要说得好?因为难说。


论道多么难,说道那么难,所以文学上要有它的功夫,同时又要不脱离人民生活的历史,所以史学也在里面。


司马迁说过,他写《史记》是为了什么?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论道了。所以史学就是论道了。


现在我们的大学是按西方的体制建的:中文系,语言文学系一个系,哲学系另一个系,历史系又是另一个系。最后终于老死不相往来。这叫“专业细分”。


我认为这是现代人文专业研究的一个弊端。我们应当回过来看,我们中国思想的优越性。


中国思想的优越性表现表现为中国人的历史意识非常早熟。


老子的出身就是史官,记载历史是他的职责。所以中国后来的传统都是这样,朝廷议政,皇帝说话,大臣怎么讲都要记下来的,对历史倍加重视的。


因为借助历史我们能够领会道,以史为镜、以史为鉴,这“鉴”就是镜子。以铜为镜,就是人要照镜子,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因此,中学历史课是很重要的,就看这个老师讲的怎么讲,能不能在讲历史的时候把论道的境界说出来——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明白:我们中国人怎么会走到今天的?


就像鲁迅先生讲的那句话,“在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大学有那么多不同的专业,有的还是应用学科、技术性的,但是大学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来说,它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文修养,是人生精神的修养。


大学四年时间它自身有独立的意义,不应当把本科教育看成是一种途径和手段,是通向将来的谋职,或通向将来考研的手段和途径,这样是误解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有它自身的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确实,本科的学生有专业属性,假定你是材料力学的本科生,你将来毕业以后却未必做材料力学的工作。但是借助材料力学这个专业,你获得了学者的修养,你探索过这个领域中的学术问题,后来还写了一篇学士论文。


尽管你毕业了不做材料力学了,但是你在学材料力学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学者的气质,学者的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以及追求真理的热情。


本科教育自成体系、自成价值。


也许,许多大学教授都反对我这种观点,认为本科教育就是为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这话自然讲得有道理。但是,经过四年的本科教育之后,我们仅仅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这并不是本科教育的最终目的。


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中西文化、中西价值冲突的时代,我们每一个年轻人要如何确立他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这始终是需要中国哲学的修养,中国人文精神的培育。


好,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进入到下一个议题的讨论。


精选用户评论
  • 雨蒙YOGA

    有幸听到

其他用户评论
  • 王德峰教授

    感谢大家收听《王德峰的中西思想必修课》专辑,本专辑是目前全网唯一一档王老师亲自授权、亲自录制的精品课程,所有内容均是来自于王老师本人亲自讲授。知识来之不易,请大家支持正版,支持王老师的心血。王老师的粉丝们在评论区集合啦,一人一句话证明你是王老师的粉丝吧!评论盖楼回复将由工作人员转达王老师本人处,老师本人也会不定期查看回复

    听友227236503 回复 @王德峰教授: m

    听友227236503 回复 @王德峰教授: 吗!谢谢🚞图腾愉快结束,亲亲,我们在这里了。亲,我们在这里玩了我们的这里有好的在这儿玩今天呢,和家和家哥家。和家和家和家 和家国家和家记录句啦啦推荐,听窝okul何佳,你喜欢我家,哎,嗯嗯。玩jlu电玩世界哦开会……其他考虑考虑好了来啦啦啦啦啦里啦。li

    天山脚下左公柳 回复 @王德峰教授: 放心

    查看全部3条回复
  • 远山_dd

    作为上个世纪的工科研究生,感触很多,万千感慨汇集于一句:闻道太晚!! 作为人,感恩老师!

    十年一剑3 回复 @远山_dd: 一:

    睡觉一次过 回复 @远山_dd: 非常赞同,大学如果仅仅是学专业技能,那不如去上职业技术学校

    听友81715470 回复 @远山_dd: 同感

    查看全部5条回复
  • 催眠音乐赛尔FM

    感谢楼主!真好听!欢迎大家进入我的音乐地带,点我头像。

  • 李玹笙

    片头那个音可以改一下就好了,真的很干扰

    王德峰教授 回复 @李玹笙: 小编回复:您的反馈我们已经收到啦,正在积极调整中,新的更新已经换上了最新的音乐哦

    内个陈先生 回复 @李玹笙: 点烟是精髓

    江南公子花满楼 回复 @李玹笙: 我也这样感觉,突然声音超大,难受

    查看全部3条回复
  • 不器公子

    一直认为哲学是深奥晦涩的,不够亲民;然道不远人,王师能讲得深入浅出,直入人心,以致近几天欲罢不能,日日追课。 小瑕是文稿中的张学成(章学诚)和惊天伟地(经天纬地)。应为后期制作团队的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