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炎炎夏日,何以消暑?雪糕,必定占有一席之地。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雪糕新品种、新口味登台亮相之时。你钟情的是哪个?有人已经跃跃欲试,“好想每个都尝尝”,也有人看到价格,心里“凉”了一截。是物有所值,还是贵得离谱?今天,我们来聊聊吃雪糕的事儿。
从期盼载着棒冰箱的商贩吆喝声,到在小卖部的冰柜前纠结该选哪支,再到暑假里缠着父母批发一箱囤在冰箱,吃雪糕总能勾起不少人的儿时记忆。近年来,关于雪糕的风潮不时刮起。吃雪糕的打开方式,可能是在冰天雪地,拍照留念;可能是在景区,边吃边逛;也可能是守着直播,抢购新口味……真正让雪糕更“热”的,不再只是夏天的炎热,也不再只是垂涎的小孩子。
远的不说,今年五一假期,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了以青铜面具为原型打造的雪糕,1200多支一上午就销售一空。其实,在此之前,一些景点的“雪糕大战”就已拉开了架势,各种造型可谓“神仙打架”。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9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从708亿元迅速增至1380亿元,预计2021年有望超过1600亿元。从消暑解渴佳品,到老少皆宜爆品,雪糕这门生意连年走俏。
盘点“火起来”的雪糕,大多走这样几种路线。一种是复古怀旧,一些上了“年头”的品牌,即便口味单一、包装简单,但打的就是“童年味道”的招牌,靠的就是“回忆杀”、回头客。一种是层出不穷的联名款,各大景区推出的文创雪糕,可谓是将此做到了极致。除此还有“跨界”的,比如不久前,某教辅材料推出的一款外表神似辅导试卷包装的雪糕,引得网友直呼:“我吃的是雪糕吗,我吃的是青春!”再有,就是冰激凌知名品牌在健康赛道上早早布局,比如打出低脂肪、0蔗糖的卖点,看似中规中矩,不时也有“黑马”闯出。当然,也有一种 “反向的火”,是对价格的吐槽。不少雪糕“出圈”,往往也伴随着价格“出其不意”。动辄几十元一支的定价,让不少人犹豫不决。
雪糕出圈的方式“画风迥异”,但实际上,刷新消费者体验、寻找情感共鸣的玩法也好,冲着满足健康生活、引领品质生活的需求也罢,老品牌的翻红、新品牌的兴起,雪糕“火”起来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不约而同”——精准捕捉细分群体的诉求。
市场细化、消费分级、需求变化,本身就孕育着无限机遇。小时候最爱的酸酸甜甜,一根简单的冰棍就能满足,而如今更追求口感和健康,也更在乎好看和有趣。商家盯住这个需求,瞄准目标消费者,用料更足、更讲究,造型更多、更丰富,包装更新、更好看,物流更快、更用心,审美体验、情感价值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既有“好看的皮囊”,还有“有趣的灵魂”,这样的产品自然拉大了消费者对于价格的宽容度。从这个角度看,贵,各有贵的道理;买,也自有买的理由。
事实上,贵不贵的背后,关键还是值不值。毕竟,热度归热度,应景归应景,排队购买、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一通操作之后,雪糕的宿命还是要入口走胃。如果好看是真好看,难吃也是真难吃,一口就足以败掉所有好感。始于颜值,爆单并不难,难的是忠于品质、留住口碑,跟风一阵、昙花一现,伤了消费者,对品牌、景区来说,都是得不偿失。
消费升级并不等于产品卖得越来越贵,也不等于越贵越有吸引力,而是能用合适的价钱,买到性能更好、质量更高、期待更能得到回应和满足的产品,简单说就是性价比。因此,雪糕如何定价,不应只着眼于利润的考虑,更应基于产品本身质量的体现,毕竟,真材实料的商品才对得起消费者的付出。立足性价比,才能让雪糕不只收获一个季节的爱,而成为随时皆可的“心头好”。
这正是:
爆单并不难,难的是走心。
贵得有道理,买得才开心。
(文丨杨柳风 主播 | 殷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