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到现在,足足过去了26年。26年,也正好是《山河故人》的故事时间跨度。
26年以来,贾樟柯从一个“地下电影”的领头者,成为当今中国享誉世界影坛的作者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几乎串起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史。我们在他的电影里回望熟悉又陌生的故乡,经历普通人的命运浮沉。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生命因他的电影而得到延伸。
当时间向前,萦绕于贾樟柯周身的话题也变得复杂起来。有人说,《世界》之后的贾樟柯创造力殆尽,不断重复自己,沉溺于符号堆砌的游戏。但也有人说,贾樟柯依然保持着他电影的“口音”,他的关怀依然未变。有人指责贾樟柯的“人设”崩塌,被资本收编,也有人相信贾樟柯的知识分子立场依旧。
如何解读贾樟柯26年以来的创作历程?又如何理解他自身在时代浪潮中的身份变换?更重要的是,当中国电影经历市场化与工业化的洗礼,艺术电影将走向何方?而我们,是否还能迎来“第二个贾樟柯”?
近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系教授白睿文的新书《电影的口音:贾樟柯谈贾樟柯》在国内出版。白睿文是英语世界最早研究贾樟柯的电影学者之一。本期反向流行,我们邀请身在大洋彼岸的白睿文,跟大家聊一聊大片扎堆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更需要贾樟柯。
本期主播:青青子/徐悦东
本期嘉宾:白睿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系教授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和电影学博士。
音频剪辑:张婉琪
封面图来自电影《江湖儿女》
BGM:Pet Shop Boys - Go West
这位老师中文太强了!
贾樟柯电影独树一帜特点鲜明,从小人物身上折射时代的变迁,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