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00:00
20:20
简介:


《格局》是吴军博士继《见识》《态度》后第三部人生进阶作品。

对大多数人来讲,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有些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而大格局的人追求的则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

在本书中,吴军博士为你总结了提升格局的五个维度: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关键词:

互联网、格局、时间

内容亮点:

1、如何了解自身的局限性?

2、是否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

3、怎么创造稀缺呢?

本期推荐书籍:

书名:《格局》

作者:吴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版权声明:本书系中信出版社制

前言:

今天要和你分享的这本书是《格局》。

这本书是吴军博士自《见识》《态度》之后,人生进阶的第三部作品。说到格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网上各种文章都说,格局大的人才能成功。但是它们并没有说怎么提升格局。而吴军博士这本书讲的恰恰就是提升格局的方法,帮你获得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

吴军博士,你肯定已经很熟悉了,他是计算机科学博士,硅谷投资人,还是“文津图书奖”得主。他写的《浪潮之巅》《全球科技通史》《数学之美》等书收获了读者的大量好评。

好,介绍完作者,我们就进入正题,看看这本《格局》的主要内容。

吴军博士从七大方面、五个维度铺设了格局成长的台阶,比如他提出,提升格局要认清位置、找准方向、找对方法、加快步伐、把握节奏。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提升格局”这个核心,分四个部分来讲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要认清自身的局限。

第二部分,提升格局需要放慢脚步。

第三部分,学会选择,不要因小失大。

第四部分,稀缺才是硬道理。



第一部分:

好,我们先讲第一部分,了解自身的局限性。吴军把它称为“认命”,但这个认命可不是消极地接受命运安排,而是通过了解世界,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知道自身的局限性,也就是“知己知彼”中的知己。可以说,一个人对世界有多了解,知己的程度就有多深。

比如,中国人病重时,很多人会要求医生全力抢救,还会说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如果这样也没能留住生命,就会抱怨医生不负责,医术不行。而美国人呢,他们大多数人会选择拔掉管子,请个神父祷告,然后顺其自然。难道你能说美国人的做法是消极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更客观。因为生命永远比医学要复杂,总有医学无法治愈的不治之症,不肯放弃治疗,不接受死亡,正是因为没有了解到生命的这一点,看似积极的求生背后,其实是无知。

人和自然相比,实在太渺小了,我们能做到的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常说“听天命尽人事”。但这可不意味着悲观,而且要知道,有时候之所以悲观,正是因为太乐观了。比如说把什么事儿都想得特好,特顺利,结果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觉得一切都完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悲观是被信息放大的,因为从“信息论”上讲,越与众不同的说法,更容易被人相信,所以小道消息总是比官方消息传得快,特别是互联网发达的现在,更容易被误导,进而悲观起来,做事束手束脚的。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就让你撒开手脚大干一场,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告诉你,一定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儿,这样才不会轻易就被外界误导。比如说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题卡住了,是跳过还是非做出来不可呢?怎么选?很简单,这就要看你对自己的了解有多深了,是计算出错了,重算一遍就行了,还是思路错了,需要整体推翻重来呢。判断出了这点,自然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生活工作中,总有人觉得自己很牛,是业界大拿,但这恰恰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表现,他们的格局也就到这儿了。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清楚自己的局限性,才能知道自己缺少什么,需要补充什么,而这也是你提升格局的关键之处。

好,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部分,提升格局需要放慢脚步。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但人却越来越忙,科学技术原本是帮我们减负的,但结果却正好相反,有人说,这是互联网影响的,但柏拉图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他也在抱怨,说文字会影响人类的思维。所以说,这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关键是我们自己得稳住内心,有了耐心,才会有更大的格局。

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忙,是因为干了很多没价值的事,或者同时做好几件事,或者过于功利,反而欲速不达。像现在,人们都想速成,于是就有了很多“速成班”,比如语言培训班、心理培训班,甚至还有气质培训班等等,但是,任何知识的积累都需要时间,“速成”是根本达不到效果的,那结果要么重新再来,要么索性放弃,但实际上,时间已经被浪费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还是浮躁,耐不下心惹的祸。

还有人为了多做事,放弃休息,很多公司也提倡周末加班。但这样真的好吗?有人对此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组青年搬运工,连续搬生铁4小时,结果勉强装了12.5吨。后来,同样是这组人,每搬26分钟,就休息4分钟,同样工作了4小时,却搬了47吨。这个例子就说明了休息的价值。

事实上,休息远不是指体力的恢复,还给了思维改变和创新的机会。美国大学的教授工作7到10年之后,都会休息一段时间,有时候是半年,甚至更长,教授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去思考,而且这个思考是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比如牛顿,当初为了躲避瘟疫回家度假,在家里的苹果树下发呆,发现了“万有引力”。艺术家高更,到大溪地度假时,画出了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很忙的人看似一直在做事,其实是在进行低水平的重复,作者称他们是“积极的废人”,因为他们忙得连换个思路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只能简单重复过去,而结果就是和新时代、新事物脱钩。

还有人的忙,是觉得要抓住机会。比如2017年、2018年的时候,因为区块链的虚拟货币泛滥,很多人认定这相当于20年前的互联网,为此押上全部身家,结果一败涂地。但实际上,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你想啊,如果区块链能改变世界,那就能持续几十年,如果区块链是一个必须马上抓住的机会,那它就不是新兴技术,而是末日技术。

要知道,人类的进步是思想的进步,而思想是要通过思考获得的,想思考就需要慢下来。所以,作者认为,适度的放慢脚步才能有大格局。

好,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但是,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放慢脚步的同时,就要求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该
第四是增加粘性。如果是产品,服务好就是粘性的保证之一,大家都知道私立医院贵,但还是有人去,就是因为那里服务好。具体到人,你的本事要不断增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旧梦寻音

    专辑录制的很不错,音色也很好,可以互关交流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