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文物大battle!广东队亮出看家宝贝

司马缸说|文物大battle!广东队亮出看家宝贝

00:00
10:48

前段时间,来自三星堆的“品宣”可谓一浪接一浪,惹得全国各大博物馆的文物也开始battle起来。而对“颜控”小缸来说,出土文物如天外来客般的造型、神秘莫测的寓意,无疑最具魔力。看着这些穿越数千年的古文物,俺只觉一阵阵目眩神迷。

古人的审美奇奇怪怪,重现天日的文物形形色色,有的惹人深思头秃,有的则让人忍俊不禁。怪不得有人说,考古是既让人抓狂又让人欢乐的学科呀!怎么样,请随小缸一起来感受下拥有“逆天造型”的文物萌吧——

广东队出列!请自备碗筷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一出,全国各地的文物“坐”不住了,纷纷表示要出列“应战”。小缸不看不知道,原来咱们大广东藏着的那些老宝贝一点都不输~

所谓食在广东,一定要尝尝白切鸡和酱油鸭,其实它们早就被“盯”上了,“原型”大概是这样的——


汉代陶鸡,跪卧姿,翘尾扬动。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怎么,嫌咱们老文物太抽象,不够生动?那么再来一只色香味俱全的——

广宁玉雕鸡。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广宁玉雕鸡,虽然算不上文物,却也是省博馆藏珍品,材料选自“广宁玉”,这是广东广宁县产出的一种玉石,与信宜玉、台山玉、阳春孔雀石并称为“广东四大玉石”。

小缸表示,怎么感觉不像玉呢,鸡皮都煮开了(此处应有口水)……鸡估计心里有怨念:明明就是选文物出战battle,但你们这群吃货就只想着吃我!?

烧鸡翼,不仅是我们从小喜欢吃,古人们大概也好这一口。瞧一眼这铜烤炉,有没有脑补到蜂蜜和酱油滋滋作响的画面~


铜烤炉。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没完,还有,这只石湾窑黄炳塑陶鸭制作于清晚期,出自当时石湾陶塑名家黄炳之手。

石湾窑黄炳塑陶鸭。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还有这只清石湾窑“霍津”胎毛鸭,想吃……

清石湾窑“霍津”胎毛鸭。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绿端石荔枝摆件,日啖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原来看文物、馆藏,也能把自己整撑了……

绿端石荔枝摆件。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注重生活品位,铲屎官们看这里

广东人有多热情好客,看看这件文物就知道了——

玉舞人。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这件汉代玉舞人高3.5厘米,有着萌萌哒的发型和精美服饰,请留意她的舞姿:一手抛袖上扬到脑后,一手向身后甩袖,似在歌咏,又像迎客,这样的服务态度,必须点赞了。

注重生活品位的广东人,在小细节上不能输!且看这款明青玉桃式洗,桃形如杯状,镂雕枝叶为柄,部分枝叶延伸缠绕于杯身并作杯足。告诉你这是拿来用于书房洗笔之用,会不会感觉奢华得不现实——


明青玉桃式洗。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装酒的器皿,更要典雅大方、匠心独运,譬如这一款,超凡脱俗,老铁看了都说好——

西汉汉兽形提梁盉。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明青玉花鸟三镶如意,桌上摆一件,蓬荜生辉的成语就要脱口而出了。

明青玉花鸟三镶如意。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清乾隆广珐琅铜胎云龙八宝脸盒,使用金属胎珐琅工艺,名副其实的“广州制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拿来装洗脸水的……

清乾隆广珐琅铜胎云龙八宝脸盒。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生活里怎么能缺少一枚小萌宠?接下来这款可能是“铲屎官”最爱。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清代陶塑金丝猫,利用泥胎烧成后的自然色呈现金丝猫毛色,把猫抓老鼠蓄势待发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清石湾窑陶塑金丝猫。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看完之后,小缸的毛发也感觉要随之竖立了。

论文物丰盛,大广东怕过谁?

“蕃禺”铜鼎,器身刻有“蕃禺”或“蕃”的铭文。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它在秦朝时是南海郡的郡治,南越国时为都城,这件铜鼎说明广州建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有木有。

“蕃禺”铜鼎。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此外,还有战国越王剑,剑把圆首,茎作圆柱形,茎上有二圈凸起的圆箍,有腊。剑身中脊呈褐色,刃部锋利,颜色较深。圆你一个大男孩征服天下、战场杀敌的梦。

战国青铜剑。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女孩纸大概会对金银首饰,更感兴致。这款宋金项饰,全长172cm,重586g,是南海一号沉船上打捞出的第一件金器,由四股八条金线编织而成,环扣连接处饰有精美的璎珞纹。

宋金项饰。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要知道,2007年南海一号实现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这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所以,宋金项饰是名副其实的“海底捞”呀!

汉代丝缕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帝王和高级贵族穿用的敛服。

丝缕玉衣。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话说,汉人迷信玉衣可使遗体不腐,而这一件南越王的丝缕玉衣,则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

整件玉衣共用了2291片玉,专家花了三年多时间才修整复原,可以想见两千多年前制作玉衣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

看三星堆遗址的“爆款新品”

管窥了广东的珍稀宝贝,再来说说近来头条的主角儿——三星堆遗址。最近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再次出土了500余件重要文物。

话说,三星堆文化距今3000余年,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公元前2000年。通过出土的文物,有一点咱们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三星堆文化——灰常不简单。

在北纬30度(上下波动5度所覆盖的范围)这片广阔的区域内,坐落着古埃及金字塔群、“百慕大三角区”、远古玛雅文明遗址等一系列莫测难解的自然与文明之谜。三星堆也位于其中,这究竟是……

照这个思路写下去,马上就要“走进科学”,贩卖各种“第三类接触”、外星文明段子了。但惟有眼见为实,才能近距离感受三星堆的种种奥秘。

爆款新品:金面具

在此次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里,一张金光灿灿的面具饰品尤其惹人注目。

新华社发,考古中国项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项目提供

而在1986年,2号祭祀坑也曾出土过“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这种往脸上“贴金”的传统,可以与古埃及文明相联系。客官们也来瞧瞧这些畅销多年的爆款单品——

神秘单品1号:青铜古树

这株高愈3.9米的“神树”,盘桓着9只神鸟,造型与《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中的扶桑树何其雷同。

该文物于1986年从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来源:新华社

按照山海经传说,扶桑树由3层构成,每层有3只太阳神鸟栖息其上,还有1只“居上枝”的,难道就是我们头上高悬的太阳?

神秘单品2号:青铜立人像

身上穿着3层衣服的它,时尚又不失风范,2.6米的身高,散发出高大威猛的原始气息。然鹅,他这一双硕大无朋的巨手当中,曾经有过什么?是虚空的渺远,还是岁月的轻叹……

该文物于1986年从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 来源:新华社

咳咳扯远了,有专家认为,青铜人像手握的可能是象牙,可能是玉琮,也可能是权杖。

神秘单品3号:青铜纵目面具

纵目面具因为略显浮夸的双目与耳朵,也被戏称为“千里眼、顺风耳”。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古代蜀国国王蚕丛,据说就长着一双向外突出的眼睛。

新华社发,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对比一下这个世界最大的青铜纵目面具,有没有高度“撞脸”的嫌疑?

这些文物以软萌淳朴的外形承载着丰厚深刻的历史内涵,其背后的意蕴值得无数专家学者皓首穷究。咱们这些门外汉,顶多只能吃吃瓜、吹吹水,逛着博物馆偷着乐呵。

还是好好活在当下吧,毕竟咱们度过的每一天,都终将成为历史。

文本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传芳

主播 | 黄泽深

编审 | 郑宗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