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为什么中国的省界都是歪歪扭扭的?

【皇】为什么中国的省界都是歪歪扭扭的?

00:00
19:22

今天的关键字是“皇”,因为秦王统一了全国以后,给自己按了一个“始皇帝”的名号,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君从王,变成了皇,从秦始皇以后,中国版图变成了“总体来看统一,偶尔出现分裂”的格局。

 

“皇”这个字儿在现代已经是专业名词了,特封建君王,从字形结构来看,很符合一个笑话,每个男人都有过做皇帝的梦想,做着当国王的白日梦,上面白,下面王。为啥说是白日梦呢,因为不合时宜嘛。

 

做这种不合时宜梦的,并且付诸实践的,最出名的,要数袁世凯了,开了一个大大的倒车,当了83天的皇帝后,匆匆下台了。抛开历史倒车这事儿不说,如果真的给你个皇位,你能坐得稳吗?想要管理和统治这么大一块版图,你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呢?你又要做哪些具体工作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

 

皇帝怎么当?


当皇帝这种事儿,光是幻想,那肯定美滋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当皇帝的人,是嬴政,从他的视角去看如何当皇帝,可能更加准确。

 

嬴政统一了六国之后,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一国之君,变成了六国之君,版图、人口成倍增长。

 

如果你看过以前的内容,可能你还记得,国家越大越难管,最好的例证莫过于英国19世纪的殖民扩张。


图中粉色的,除欧洲英国本土外,都是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

 

结果大家也知道,虽然霸占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但是随着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英国逐渐对殖民地失去了控制力,随着二战的结束,英国霸权时代结束了。

 

再后来,美国霸权主义崛起,人家就学精了,找盟友,而不是扩张版图,因为美国人也懂,占了越多地盘,管不过来也是个麻烦事儿,还不如掐着军事这条线,通过贸易等手段榨取其他国家利益。

 

具体怎么玩的,可以看一部电影,叫战争之王,烂片之王尼古拉斯凯奇演的,当然,这部不烂(豆瓣评分8.7)。


电影《战争之王》海报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一个问题,老大不是那么好当的,无论是给自己国家当,还是跑去世界当老大,都是如履薄冰的事情。

 

回来说老赢,统一了六国之后,老赢的闹心事非但没少,反而更多了,随着国土面积、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大秦帝国迎来了新的挑战,大略来看,挑战有三项:

 

第一项挑战:曾经帮助过嬴政的人,要怎样封赏?

 

第二项挑战:国土翻倍了,要如何管理偏远地区?

 

第三项挑战:人口激增,如何合理的配给资源,让老百姓进入有序的生产建设当中。

 

这三项挑战涉及三方势力,几乎涵盖了秦国所有的势力,有自己的官员群体,有被剥夺了土地的六国贵族,有六国百姓。老赢这一下子玩有点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感觉和1v6的统一战争不一样,统一战争打不下来,大不了回函谷关继续撅着,现在这个情况,要是管不好自己秦国都消失不见了。

 

这三个挑战接不下来,别说继续当始皇帝了,能不能活好,都很难说了,秦始皇本人,也是学术界所不齿的一员,相信他如果崴泥了,知识分子很乐意踩上一脚。

 

皇帝生存现状


休息一下,我们讲讲本节的关键字:皇。


《说文》里的皇字这么写的。光看字形,非常形象,上面是皇冠,下面是台阶,用我们现代人的视角来看,皇帝的存在,是阶级的产物,而且是各种阶级中,最高的一个。

 

解释也不出其右:皇,大也,从自王,自,始也,始王者,三皇。

 

啥意思呢?简单说一下,皇是大的意思,上面是自,注意上面开始不是白,这个自的意思,就是打什么什么时候开始,下面是个王,就是首领的意思,第一个做人类首领的是谁呢?是三皇五帝的三皇。

 

我们幻想皇帝都是九五之尊,荣华富贵的代名词,但如果从《说文》的角度来看,皇的解释平平无奇,只要拥有一个足够庞大的帝国,你就能叫皇。

 

大有好处吗?

 

马云最能回答这个问题了,早三年,只要看到马云的视频,弹幕里都是“马云爸爸”,自从去年“社区团购”要兴起时,有关马云的视频就换了个风评,甚至有人又翻起来五年前“马云不死,中国不富”的评论。

 

记得马云有一次公开讲过:每年赚一二百万时,是最爽的。这句话八成是对的,一二百万的财富分配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很难,同时,谁有个一二百万也不至于飘起来。幸福就是拥有的不算少,还能驾驭得了。

 

再后来马云幸福吗?我不知道,但从他的表现来看,幸福感明显不如一开始强烈了。

 

掌权者也是如此,某一刻他会体会到如鱼得水的快乐,这一刻大概是这样的:手下管十来个人,好管,不太重要的部门,搞砸了也不会被埋怨,工资嘛,小领导,能稍微多点,事儿也不多,也都还不难,下面的人还巴结你,上面人还需要你稳稳的坐着,这时候你每天按时上下班,会发自内心爽。

 

再往后还是这么爽吗?不会了,虽然你升官了,虽然你管更重要的事儿了,但是你不似从前那么快乐了,出门就是各种摄像机怼脸上,爽不起来。

 

由此可以推断,皇帝,其实是最不快乐的那个人。

 

具体体现有两个,一,工作量,皇帝的工作量很恐怖,据说康熙这类明君,平均睡眠时间,每日不足5小时,每日批阅奏折的字数在3万到15万之间(日刷一本畅销书),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乾隆的儿子雍正更猛,据说日均朱批1万字(手写一万字,大多数网文作者都很难达到这个写作量)。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每天要批阅的竹简,折算现在大概60斤,按照出土的文物来看,60斤竹简,保守估计能写3到5万字。

 

知道很多皇帝为什么生不出孩子了吧?现代人压力大一点,生育率就下去了,皇帝呢?岂是一个压力大能说清楚的?

 

二,皇帝还有另外一个不快乐,他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利益分配者”。他的政令能决定接下来谁有权,谁有钱,因此,所有人都希望皇帝为自己说话,但如果皇帝不按自己心愿来,取而代之的念头就升起来了。

 

感觉上的皇帝是这样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这万里江山,都是朕打下来的。

 

但实际上却是:王土之上,都要王操心。万里江山上的大小事儿,都要累死朕啊。

 

感觉上的皇帝是这样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万里江山里的才子啊,都是朕的臣子。

 

但实际上却是:臣子常有,不臣之心,你利益分配不均匀,就会引来各方面的改革诉求,最终割掉你的命,也是情理之中的。

 

的皇帝生存现状是这样的:操心着天下所有的事,防范着天下所有的人。

 

他在唱什么曲?


我有个朋友,跟我说孩子上历史课了,学不会,总是太抽象,我说那只能说明你孩子老实本分,凡是能学历史的,你看自古有几个善茬。

 

什么人能学好历史呢?善于换位思考的,善于预设这些帝王将相心理的,这种人天生就有勇夺天下的野心,你数数你知道的政治、军事名人,几乎个都可以打上喜欢历史的标签。

 

讲个冷知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头一个媳妇,姓马,《明史》里对她有一句记载: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就说这个马皇后仁慈聪慧,每次都能把握重点,那是因为她喜欢看历史。怪不得朱元璋喜欢她,以为她心里装的是天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这女娃格局大的咧!

 

不闲扯了,回到我们的思路上去,学历史最难的就是记政治举措类的条条框框,生记的话很抽象,也很枯燥,你换个角度去看,就很容易理解了,什么角度呢?你想想,他这些举措,在解决怎样的问题。

 

我们用秦始皇的政治举措,来对应之前我们说的大秦帝国的三个挑战,保证你一下就记住。

 

挑战一:曾经帮助过嬴政的人,要怎样封赏?

 

当时主流的声音就是:帮你打天下了,你多少封赏一点土地,我去给你管着,你在咸阳做你的天子,我们在全国各地做我们的土皇帝,以前周朝不就是这么搞的嘛,分公司开一地,你也清闲。

 

这个声音越来越大,但是有个人却坚决不同意这个观点,他的观点是:春秋之所以是乱世,原因就是因为周王朝搞这个分公司制度,有了封地,就有可能在封地上培植自己的力量,所以大秦帝国不能有诸侯王。

 

这个人叫李斯。

 

李斯的决议最终被嬴政采纳了,写在历史书里就是三个字“废分封”,如果听我节目,你就知道,秦始皇不想搞分公司,不但形象,而且好记。

 

因此,曾经帮过嬴政的人,为统一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只有升官的,没有成诸侯王的。

 

挑战二:国土翻倍了,要如何管理偏远地区?

 

李斯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天下大了,你既然不准备建分公司,好的,那我们建办事处,每个办事处都差不多大,这样就算是他们闹事了,也不能成大气候。这叫划天下为三十六郡。


同时,要保证每个郡之间互相牵制,怎么牵制呢?咱们不能画笔直的疆域,我们要把每个郡的要害,放在其他区域里。

 

这一点可能不好理解,来个最直白的例子,在战国初期,秦国在现在我们陕西省及陕西省以西的地区,众所周知,秦国正因为霸占着函谷关,易守难攻,别人打不进来,才能安心发展的。

 

秦始皇在划分郡的时候,把应该在內史郡的函谷关,划分给了隔壁——三川郡,为什么呢?因为內史郡从地形来看,就是盆地,易守难攻,如果函谷关还划分给內史郡,那內史郡如果兵变,堵上函谷关,谁都打不进来,周围的郡也将无险可守。

 

而把函谷关放在三川郡,如果內史郡调皮的话,直接派兵从三川郡入函谷关,內史郡无险可守。

 

到今天,函谷关也被划分在河南省,而不是陕西省,就是遵循了这个原则,把这个区域的要害,留给别的区域掌握,这是中国的政治智慧。


图片来源于百度地图

 

所以,你理解为啥中国省份边界都不笔直了吧,世界范围内,边境用笔直画的,几乎都有政治纠纷,比如非洲的版图,就是英国人在地图上,用尺子画出来的,非洲有多乱就不多说了,中国省界弯弯曲曲,除了体现中国的江川分布外,更多的体现的是中国维护大一统的文明智慧。

 

回来说,为了应付庞大的大秦帝国,于是下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一郡),同时修建驰道,并实行车同轨,让三十六郡链接在一起。

 

这个治国理念一直被中国人继承,中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就是对秦始皇最好的致敬。

 

被迫的伟大

 

挑战三:人口激增,如何合理的配给资源,让老百姓进入有序的生产建设当中。

 

历史上一大悬案,在平定了六国之后,为啥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灵渠,修筑万里长城,修建驰道,除了交通和防御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工代赈——政府搞工程,老百姓给政府打工,用劳工雇佣代替赈灾。

 

常年征战,老百姓的生活已经陷入一团糟,如果大秦帝国这个新帝国,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就很难避免被老百姓推翻。

 

如果直接发钱,开仓振粮,缓解一时灾情还好,如果长期这样操作,国家的经济还是一潭死水,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老百姓依然不务正业,根本没有办法让生产流转起来。秦始皇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家打乱了嘛,你们没土地,怎么办?跟我征战,我分你们土地,然后帮我搞基建,我给你们开工资。

 

很多历史学家都说秦始皇苛政和好大喜功,其实不然,秦始皇修建各种基础设施,对外扩张,说时髦一点就是“转移矛盾,以工代赈”。

 

历史上这样的事儿不少,比如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首次任美国总统的时候,正巧赶上了经济大萧条,老伙计一看,这可不行,经济萧条,人们越不搞生产,经济越没有机会苏,那怎么办呢?你们不是没有岗位吗?我给你创造岗位。

 

在罗斯福任期内,美国前后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比起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修灵渠,不知道铺张浪费多少倍,也正因为这样的以工代赈,在罗斯福新政的后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

 

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来讲,“铺张浪费”,未必是一件坏事。

 

《红楼梦》里,王熙凤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

 

在看历史和政治的时候,我们总是忙着背诵伟人的功绩,但是如果你换到伟人视角,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无可奈何:

 

废分封,不是嬴政有魄力,而是避免周王朝的悲剧再次上演;分三十六郡,不是嬴政懂得平衡,而是国家太大,只能这么管;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书同文、车同轨……若干的统一都是试图融合这个庞大的帝国;修筑万里长城、甚至修建秦皇陵,何尝不是在以工代赈,解决老百姓饭碗的问题呢?

 

秦始皇的功绩,也只是应对问题的方式,并不全是高瞻远瞩,大多只是无可奈何。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看,你还想做一个皇帝吗?再圣明的皇帝,也不过是封建王朝最终的解决方案而已。

 

如果你理解到这个层面,我们可以稍微拓展一下,大秦帝国最后落了个二世而亡,就不难理解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多半是遮盖一些问题的,利益分配不均、阶级矛盾、旧贵族与皇权不兼容……这些问题只是暂时被秦始皇摁住了而已,爆发是时间问题,爆发的时间,就是秦始皇对大秦帝国失去控制的那一刻。

 

还有一点必须要说清楚,秦始皇始终没有太多贪欲的,虽然有人认为他贪生怕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就是最好的证据,其实是大多数人根本没读懂他。

 

我也是偶然才想明白这个问题的。

 

有一本书叫《第二座山》,书里描述了人一生要翻越两座山,一座山是关于自我的,比如自己的成就,嬴政的第一座山,就是成为秦始皇的那一刻翻越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机会,达到人生的巅峰——翻越第一座山。

 

但是第二座山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翻越的,第二座山是关于奉献的,恰恰是舍弃自我,如果按照舒适的角度来看,秦始皇完全没必要费这么大劲,搞出这一系列举措,直接照搬周王朝,再来一次就好。

 

这才符合贪生怕死秦始皇的设定。

 

事实上,虽然他在寻找长生不老药,那只是因为他选择了更加艰辛的道路,一辈子也许不够完成,他选择了和这个世界曾经的失败对抗,甚至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他彻底放弃了对自我的追求。

 

我说这话,当然有证据,这个千古一帝死后没有谥号,因为他生前就废除了谥法:

 

身为一个帝王,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智绘麦萌

    原来是制衡(◦˙▽˙◦)

    开浩御书房 回复 @智绘麦萌: 还有山川走势

  • geye6616

    朱批一万字的,到底是雍正的儿子乾隆?还是康熙的儿子雍正?

  • 陌开十里三生别离

    讲的好!带我从另一个角度又看了一遍秦始皇

  • 花仔_l8

    看见问题是最需要智慧的,其次才是解决问题。

    开浩御书房 回复 @花仔_l8: 后面我大量说了一句话:问题往往是看不到的……这才是难点

  • 还有这样的名字

    惧怕死亡的根本就是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