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济南|明德王府与济南王府池子有什么渊源?

解密济南|明德王府与济南王府池子有什么渊源?

00:00
04:02

济南芙蓉街中段,有一处水面辽阔、水质清澈的泉水,名濯缨泉。可是济南人却将此处泉水习惯称为“王府池子”,这里面有个缘由,那就是明代德王府与这处泉水有关系。

   金、元时期,濯缨泉与珍珠泉相连,水面广阔,称为濯缨湖,往北直通百花洲和大明湖。当时的珍珠泉大院是“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以后又受封为“济南公”赠“济南王”张荣的府第。张氏以此处众多泉水为中心,大兴土木,建起了濯缨亭和白云楼。到了明代,英宗朱祁镇于天顺元年(1457年)封次子朱见潾为德王。宪宗朱见深成化三年(1467年),德王出京就国,最初建国于德州。因爱济南湖、山、泉之胜,后奏请朝廷恩准,将府第改在济南。

  建德王府时,将珍珠泉大院范围进一步扩大,东至县西巷,西至芙蓉街,北至后宰门街,南至今泉城路,所占面积约为当时济南旧城的三分之一。此次扩建,将濯缨泉、朱砂泉、灰泉等圈于府内,院内修起宫墙、殿堂、亭台楼阁,极尽豪华。院内还新开凿了一条玉带河,与今大院以西的曲水河沟通。重修了珍珠泉,建了戏台,营造了画舫,供德王和嫔妃们在濯缨湖游乐。据说当时修建德王府时,在濯缨湖的北岸缺一角,此处有一居民毛二居住。德王为扩大王宫,打算购买他的宅地,但毛二拒不出售。德王依仗权势,把毛二抓进王府,逼其就范,毛二以死抗争。因此,德王府宫墙最终缺一角。

  濯缨泉被圈入王府之内,一般百姓就很难睹其风采了,泉水由此成了王府的私家所有,所以人们便将其称为“王府池子”。

  朱见潾贪得无厌,穷奢极欲。为了敛取大量钱财供其享乐,他提出将山东的岁赋税收由每亩5升加到20升,但当时的济南知府赵璜不答应。朱见潾就向当皇帝的父亲诉苦:“如果不加收钱银,我就穷得没法活了。”遭到英宗的斥骂:“你不思进取,怎么这样贪心不足呢!德王只得作罢。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攻入济南,第七代德王朱由枢被清军俘虏处死,德王府也被清军一把火烧光,所有建筑几乎被毁殆尽。清康熙五年(1666年),山东巡抚周有德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数千民夫,在德王府旧址上修建巡抚衙门。由于这次修建的规模大大小于原来的德王府,因此将濯缨泉划出来,圈在府衙以外。“王府池子”从此便又回到百姓中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至的泉水游览胜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