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领学|龙冬花:被乡亲们称为“不要命的龙恩人”(合肥五十中学大队辅导员 李佳朋)

示范领学|龙冬花:被乡亲们称为“不要命的龙恩人”(合肥五十中学大队辅导员 李佳朋)

00:00
05:23

龙冬花:被乡亲们称为“不要命的龙恩人”


讲述人: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大队辅导员 蜀山区学党史· 青春领学人 李佳朋



龙冬花(1929—2004),安徽桐城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贵池县柳城乡柳城村互助组组长,幸福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乌沙人民公社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幸福大队党支部书记,贵池县妇联副主任,安徽省妇联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她被评为“安徽省一等优秀模范”和“农业劳动模范”,1953年被评为“全国妇女积极分子”,1957年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52年夏天,连续多日的倾盆大雨,把长江变成一条发狂的巨龙,贵池县北闸埂江堤在风雨中岌岌可危。在一次有几百名群众参加的紧急动员会上,乌沙区领导把排涝保堤的重担压到任劳任怨的互助组组长龙冬花肩上。区委书记严肃地对这位铁姑娘说:“龙冬花,这12万人口、十几万亩耕地的秋浦圩,我就交给你了!”年仅23岁的互助组组长龙冬花,领着几百个人,80部水车在抢险前线,一口气干了整整10天10夜。10天10夜不下火线,谁累了她就替换谁。洪峰袭来的危急关头,她甚至豁出一条命,跳进滔滔洪水,带领群众用身体堵住了决口。

 

江堤保住了!区委书记把一张党员登记表放到了龙冬花的面前。这一年,龙冬花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次年,因为没日没夜地帮助别人下水捞麦、带头进行科学种棉,龙冬花又被评为“全国妇女积极分子”。

 

1954年,长江沿岸圩区再次遭受百年不遇的水灾,圩堤被冲塌,不少村民登上了屋顶,等待救援。龙冬花不顾家人安危,在咆哮的洪水中撑着小船,冒着滔天大浪,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乡亲们。她先后救出22人,全部安全脱险,同时还抢出了一批粮食。龙冬花为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舍身忘我,乡亲们都敬佩地称她是“不要命的龙恩人”。

 

龙冬花参加1956年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时才25岁,在委员中是最年轻的,又是全国劳模,周总理能直接喊出她的名字,这使得她成了“明星”。

 

讨论会上,龙冬花敢于发言讲真话。一次讨论会上,周恩来总理问她合作社棉花的产量有多少,她回答:“每亩200斤皮棉。”总理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当时贵池这里的棉花产量确实是每亩200斤左右。龙冬花没有虚报,也不想虚报。其他地方的一些委员有说亩产300斤、400斤的。但龙冬花只想实话实说,不虚荣攀比,她觉得这样才心里踏实。

 

龙冬花这位全国著名女劳模,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把劳动精神贯彻到底,尽其所能,默默奉献,保持本色,展示了劳模的魅力,展示了党的优秀儿女的动人风采!

 

(文/李运动   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供稿)



责编:郑思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