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传承武夷文脉、聆听南平之声,大家好,这里是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人文荟萃、遇见南平系列节目。
延平的南山镇群山环抱,历史悠久,地杰人灵,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这片土地上,沉淀丰富,享誉八闽的地方传统特产文化“红白黑”。)
南山特产“红白黑”
“潇酒烟村古有名,山临橘溪小洞庭”。这首诗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我们今天的主角南山镇的风土人情。
南山镇地处延平区东,距延平城区30公里。地袤而夷,土沃而厚,山青水秀,山环而迂,背山面水,群山环抱。南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南平县志》记载,延平吴氏,人才辈出,数百年而不坠,史上有一翰林、二双璧、三先生、四循良之说。
南山镇文化沉淀丰富,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传统古旧街区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南平市游定夫纪念馆为闽北特色建筑,风格古朴、梁架雕刻精美、结构独特。
南山镇地势东西长而南北狭,平均海拔54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宜人,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地理条件独特,造就了传统特产“红、白、黑”三大特产,享誉八闽。这里的红指的是红曲和红酒,白指的是粉干,黑指的是豆豉,
红曲亦称丹曲,延平最早产地为南山镇南山村,唐代吴卓首创,其制作原料为优质大米早稻,经微生物发酵,家庭手工制作而成。产品主要用于当地酿酒业,历时千载。
红曲制作工艺复杂:首先挑选优质大米早稻,用清水浸泡一夜,置入蒸笼,一层层叠加,蒸熟、蒸透,然后将大米取出摊开晾干,最后加入曲醋精制而成的曲种,搅拌均匀后放到专用的红曲发酵窖室发酵。发酵温度30℃左右为佳,68-72小时后,熟米发酵有绒毛时取出,用清水洗去绒毛,晾干水分后再次放入土曲窑发酵。数日后,待所有熟米发透取出凉干即可成曲。制成的红曲颗粒均匀,呈暗红色。经微生物发酵后的红曲,含酵母、蛋白酶、淀粉酶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由于红曲的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并有生理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加工、酿酒、医药生产等行业。著名的南山酒酿酒、红酒、女儿红等米酒都是用红曲来酿制的。
大凤粉干,原产地在南山镇凤池村,据游氏族谱记载,为南宋游严所创。制作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浸泡。精选上等六月早稻米放入水中浸泡,夏季浸泡2小时、冬季浸泡5-6小时;然后是磨浆,将浸泡好的稻米,用石磨、蓄力磨或水车磨磨成米浆;其次是压浆,把磨好的米浆置入纱布中,用石板等重物压干水分,取出后拌入具有一定发酵作用的碎粉干,搓揉形至圆团状,再经榨粉机手工榨压成面线状下锅清煮;最后就是晒粉干了,将煮好的粉干捞起用清水冲洗数遍沥干,梳理成片状铺到竹编晒席上晒干即可,风干最好。一般来说150斤大米可制成120斤粉干。成品有粗粉、细粉之分,粗粉大多为饮食店或乡民操办婚丧喜庆之事时使用,细粉多为自家食用。
凤池村的大凤粉干制作始于宋代,目前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其制作精细,技高一筹,在南平市延平区家喻户晓,久负盛名。大凤粉干口感好、韧滑、香味浓,久煮不碎不糊,是十里八乡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婚丧喜庆酒宴的上等佳品。大凤粉干始祖游严身怀制粉技艺,耕读之暇,制作粉干,并言传身教,传与后世,并为后人所发扬光大。鼎盛时期,大凤几乎家家户户置办粉架、粉灶、粉篦,开粉干小作坊,久盛不衰。
豆豉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传统发酵食品。为黄黑色酱制品,即可用于烹饪,也可带菜佐餐,可称为天然的调味品。因其兼具一定药效,还可用于家常备用良剂。
南山豆豉有淡豆豉、炒香豉、清豆豉等品种,因炮制方法不同,其性质也不同。用青蒿、桑叶同制的性偏寒;用藿香、佩兰、苏叶、麻黄同制的则性偏温;未用其他药物炮制者,其透发力弱,若要发挥作用还需依靠黄麻、苏叶。入药治病通常使用的是淡豆豉。常食用豆豉有益健康,有解毒、除烦功效,宜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豆豉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古时豆豉在闽北山区多有酵制,以南山镇最为知名,唐代南山人吴卓首创南山豆豉特有工艺,名闻遐迩,后延续至现代酱油的普及才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明清时期,南山共有豆豉窑十多家,南山豆豉是闽北乃至福建省的名牌产品,畅销八闽大地和浙赣两省边境。南山靠近闽江,气候温和,水源充足,七万亩旱涝保收良田,一年可种稻麦豆三熟作物,每年黑豆产量达三、四十万斤,其中80%用来制作豆豉,每年有十几万斤豆豉外销各地。
(今天的“遇见南平”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下期再会!)
(南平市自然资源局 黄颖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