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职校实习“人头费”买卖早该取缔
近期,江苏一技师学院以“不发毕业证”为由,强迫学生到指定工厂实习,并涉嫌与中介联合赚取实习学生“人头费”一事引发舆论关注。目前涉事学校与学生各执一词,学生坚称被榨取了“人头费”,学校对此却予以否认,相关事件有待第三方介入,进一步展开全面客观调查。但“人头费”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舆论普遍质疑,“人头费”这一职校实习“顽疾”,为何屡禁不绝,始终难以根除?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就发文,要求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顶岗实习报酬提成、管理费或者其他形式的实习费用。但抽取实习学生“人头费”的现象仍然屡禁不绝,说到底是利益使然,因为“人头”有利可图:企业需要不交社保、低时薪的劳动力;学校想借学生实习来创收,甚至不乏相关个人借机开展权力寻租;劳务中介更是积极撮合企业和学校以求佣金。
不少案例中,被安排到指定工厂实习的学生,干着与正式工一样的活儿,得到的工资却低一大截,劳动时间超长,却没有社保和加班费。其中的“差价”被企业、校方、中介盘剥分成。使用实习学生以降低生产成本甚至成了个别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秘诀”。这样的利益链不打破,“人头费”的买卖还将继续,学生实习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
职校实习“人头费”买卖无法禁绝,也折射出企业严峻而残酷的用工现实。随着人口红利逐渐衰退,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部分企业劳动条件差、待遇前景差,当工人的社会认可度低、缺少职业尊严……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当企业不思改变,社会评价不佳,校企共建、委托培养、提前预定等方式都难以满足劳动力供应,职校实习“人头费”的买卖也就愈演愈烈。
大国工匠,需要无数的匠人从基层做起,厚实塔基,方有九层之台。但客观现实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低水平,赶不上制造强国的高要求。不少职业学校可以练出技能大赛的冠军队,却难培养愿意投身制造强国的好工匠。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发重视,就是要改变以往“进了职校=没前途”“职校都是烂学校”的固有观念和偏见,有关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整治乱象,职业学校更应抓住机会,把握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把学生当成财富而非筹码,把实习变成服务而非买卖,真正用脑、用心、用情办教育,让“人头费”这样的买卖,从此绝迹江湖。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 潘晔 郑生竹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杨建楠
校对:秦黛新 刘雨萱(实习生)
现在是电脑读的吗?听着好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