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历史故事,长人生见识,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秦汉胡同出品的《伍老师说历史》~
上一集,我们讲到了同治皇帝病危,慈禧挑选了四岁的载湉做皇帝,也就是光绪皇帝。
光阴迅速,转眼到了公元1895年,光绪已经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心忧天下的君主。这一年,有许多外地进京赶考的学子,联名给光绪皇帝写了一封信,那么这些学子为什么要写联名信,光绪又看到这封信了吗?今天,伍老师就跟大家讲一个“公车上书”的故事。
这天,北京城风和日丽,跟往日相比,街头上多了许多读书人,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饱学之士,此次来京是参加科举考试的。
这些考生当中,有一位广东南海的人,叫康有为。
康有为小时候就学习了儒家经典学说,有着深厚的旧学基础。后来又走访了英国人治理下的香港,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道路,康有为内心非常震撼,他意识到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内心感叹道:“西方人有他们自己治理国家的办法,我们不能再按照古人的眼光,把他们视作蛮夷了!”
这以后,康有为阅读了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著作,渐渐地,康有为心中萌发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强敌为师资”,意思是把西方列强,当作自己的老师和学习对象,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让中国发展壮大。
在广州,康有为开了一个书院,叫作“万木草堂”,专门讲授如何利用西方的政治模式,实现中国的富强。教学过程中,康有为认识了一个弟子,就是梁启超,师徒二人意见一致,在一起写作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书籍,用来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
公元1875年,北京城举办科举考试,为了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康有为和梁启超一起来到北京。
在北京呆了几天,康有为收到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清政府准备和日本人签订《马关条约》。
原来,此前一年,清政府和日本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大家都认为日本是一个小国,不足挂齿,不曾想备受清政府歧视的日本,把中国打得落花流水,清朝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康有为他们痛定思痛,他们认为日本之所以能战胜清朝,是因为日本学习西方国家,推行了“明治维新”。康有为决心联合在京考试的学子,一起给朝廷上书,请求清政府拒签合约,变法图强。
在和梁启超商议后,康有为把在京的考生聚集到宣武门外的松筠庵,举行会议。
会上,学子们一致推选康有为起草奏书。康有为成竹在胸,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完成了一万多字的“请愿书”。书中康有为提出三条建议:拒签合约,迁都抗战,实行变法。
梁启超等人将“请愿书”誊抄过后,送给了各地的考生,征集大家的签名。很快,就有1300名考生在“请愿书”上签了字。
公元1895年5月2日,上千名学子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北京督察院,他们是想递交请愿书,由督察院上呈光绪皇帝御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之所以叫公车上书,是因为在汉朝,凡是进京考试的学子,都由政府派公家的马车接送,于是人们就把“公车”当作赴京应试考生的代称。
“公车上书”的消息被朝廷里的主和派官员听到了,他们派人秘密找到了署名的学子,对学子们威逼利诱,劝他们停止上书。
最终,督察院以《马关条约》已经签订为理由,拒绝代学子们将“请愿书”送给光绪皇帝。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可是,康有为的“万言书”被广泛传抄,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要求变法的呼声也一天比一天高。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 [hé]也听说了康有为的名声,多次接见康有为。可以说,“公车上书”虽然失败,却为清朝日后的变法营造了声势。
好啦,“公车上书”的故事今天就讲到这里啦,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清朝该不该实行变法呢?欢迎给伍老师留言哦!
"公车上书"失败,康有为并未放弃自己的变法主张,最终,光绪皇帝听到了康有为的学说,准备自上而下进行一场变法运动,这场变法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下一集,伍老师就来跟大家说一下这个故事。
芙瑞塔热二人
Jijiji
🦀🦀嘿嘿🤤🤤🤤🦅🦋🐛🐝🦄🦄🦄🦄🦄🦄🐴🐴🐴🐴🦅🦅🦅🦅🦅🦇🦇🐌🐢🐢🦐🦐🦎🦎🦟🦟🐜🐜🐍🐍🐉🐉🦈🦈🐊🐊🦏🦏🐪🐪🐆🦒🦓🦘🦍🐂🐘🐃🦛🐄🐋🐳🐬🐩🐇🐈🦝🐎🐎🐎🐈🦝🐓🦡🦃🐁🦃🐁🐁🦚🦚🦚🐀🦜🦜🦜🐿️🐿️🦢🦢🦢🕊️🕊️🕊️🕊️🦔🦔🐾🐾🐾🐾🐾🐂🐂🦓🦓🦒🦒🐕🐕🐄🐄
🚄🚃🚃🚃🚃🚃🚃🚃🚃🚃🚃🚃🚃🚃🚃🚃🚃 🚝🚟🚟🚟🚟🚟🚟🚟🚟🚟🚟🚟🚟🚟🚟🚟🚟
第二
第一
羽明_流光 回复 @德哈党的猫头鹰:
🗜🎥📹📽📻📺
鬼斧神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