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王阳明

00:00
03:42

很多朋友希望我介绍一下王阳明,今天就满足大家的愿望。


王阳明是儒家“最靓的仔”,是华夏文明的夜空中最闪耀的星星之一。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的一生,既有“自修、自证、自解脱”,也曾“出将入相”,世功显赫。


正因为这样,所以阳明先生,千百年来,一直担当着儒家的流量明星,海内外粉丝众多,前赴后继,连绵不绝。但很可惜,大部分的粉丝都拿阳明先生当作了一种现象和学问来研究。殊不知,阳明先生想要表达的,正是他实修实证的境界,哪里是抠语音文字可以企及的呀。放眼望去,人海茫茫,可是知音几何?


“无善无恶心之体”,这句话正是表明了阳明先生通达“易理”,真正“见道”之后的感悟。“心之体”,即生起“心”的这个本体,正是“道”,也即是万物的本源,佛家也称之为“自性”。而“大道”,是不存在善恶的。所以这句话表明的是,真正“见性”、“见道”之后的状态。


而“有善有恶意之动”,这个大家去结合我讲的《易经》,一起去理解就容易了。“大道”本来无一物,既无善亦无恶,但有了“一念”之后,也即是“道”无中生有,生了“一”,这个“一”它自带两面,也即是“阴阳”。也就是阳明先生说的,这个“意念一动”,就产生了“善恶”两个东西。所以叫“有善有恶意之动”。是因为意念动了,才产生了这个善恶两个东西。


那么“知善知恶是良知”,能分辨“善恶”的是什么样呀?是“心”灵明无昧的那一面,我们把心清明的那一面称为“良知”,把心污垢厚重的那一面称为“愚痴”。


那么“为善去恶是格物”,其实就是让心“光明”的那一面,照亮了黑暗的地方。“为善去恶”的这个行为是谁在做?还是那个“心”,而这个“心”是从哪里生起的?是从“道”生起的。那“道”为什么能生起这个“心”?是因为无名妄动。阳明说的很清楚,叫做“意之动”。


所以阳明先生这四句话,是先摆出“悟境”,然后再说明修证的过程。这个“为善去恶”是格物,又正好接上了《大学》所说的“格物、知至、意诚、心正”。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格物”,王阳明就清晰的告诉大家了。


阳明先生始终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也即是“实修实证”。光有理论是行不通的,唯有在事上也过得去,也即是“理事无碍”,才是真功夫,才能真正的“格物”。而“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各位细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琳儿叮当_48

    老师讲得太好了

  • 听友116973175

    老师讲的太好了,清晰明了!

  • 周涵雨禄艾灸法

    学习,感谢!

  • 1342602tqma

    老师讲的很好,背景音乐干扰了,关掉吧!让听者能更好的学习。

  • 1810708sfje

    老师博学多才,又博爱心善

  • 1513517atdl

    讲的太好了

  • 在悟者

    格物,是控制.作为人事物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