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赏析版】《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唐诗三百首 赏析版】《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00:00
06:18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九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一诗充分显示了李贺诗作联想丰富,遣词造句精心锤炼的特点,是其代表作之一。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皇帝下诏,欲将汉武帝刘彻建造在汉宫神明台上的金铜仙人迁至洛阳。诗人借此段历史情节以及“金狄或泣”的传说,看似是仙人在倾诉对刘汉王朝衰亡的心痛,实则是诗人在倾诉对唐王朝日渐没落这一现实的担忧。

全诗共十二句,分为三个部分。

前四句以仙人的视角,用简洁的言语描述了汉宫的变迁。昔日威风凛凛的汉武帝早已似落叶被秋风带走般逝去,时间是转瞬即逝。夜里才听到马儿嘶鸣,拂晓时它便已到达天迹。画栏中的桂树繁花盛开,香气袭人,而三十六宫早已荒凉破败,满地青苔。诗人巧妙地运用拟物、夸张、对比的手法,烘托出一种悲凉景致,感叹韶华易逝。

五到八句为第二部分,描写仙人离开汉宫时凄婉的感受。魏官将仙人拆离汉宫运往洛阳。这一去路途遥远,恰逢寒风凛凛的季节,风如枪箭般吹得仙人眼眸发酸。离去时看到那熟悉的明月,回忆往昔,不禁潸然泪下。

最后四句描写出城后,仙人在去往洛阳途中的悲凉感受。咸阳道旁送客的只有枯萎的兰花。兰花的枯萎不仅是由于秋风的摧残,更是情之使然。如若有情之物皆会老去,那亘古不变的苍天若是有情也照样会衰老。在荒凉的月色中,仙人手捧巨盘只身离去,渐行渐远,传入耳中的渭城河水的流淌声越来越小了。尾联营造出绵延不绝的凄凉、孤寂感,把仙人恋恋不舍的悲凉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朱自清在《李贺年谱》中推断该诗大约作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当时李贺因病辞官前往洛阳。途中他兴感唐王朝藩镇叛乱不断,边陲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社会实景,再联想自己仕途的坎坷,李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铜人生命和情感,大胆而富有创想地描写了金铜仙人在被搬离汉宫过程中所看到的种种凄凉景象以及所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悲伤心情。全诗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秋风客”喻指落叶,比喻巧妙;“酸”、“射”二字巧妙地将客观的酸风与主观的眸子联系起来,不仅描写出寒风的凛冽,也映射铜人内心的酸楚,更为后文的“清泪如铅水”埋下伏笔。诗中的“铅水”将拟人化的铜人又物化还原。铅水是铜铸的仙人悲痛至极而流下的泪水,这泪水沉重且落地有声,悲伤之情溢于言表;“衰”字既描绘了兰花的外形同时更表达了一种愁苦的情感在其中;被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更展现了诗人设想的大胆狂野、无拘无束,因而广为流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