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集十景|竹塘村: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 与朱元璋的“一面之缘”(主播:文越)

桥头集十景|竹塘村: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 与朱元璋的“一面之缘”(主播:文越)

00:00
05:13

竹塘村: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 与朱元璋的“一面之缘”



肥东桥头集镇竹塘村位列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竹塘村挂面不仅有上百年的历史,据说,还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过一段“露水姻缘”。



据说朱元璋还没有称帝的时候,征战南北,有一次路过这里,肚子饿了,便来到一户百姓家中,想弄点吃的。朱元璋是北方人,对米饭不太感兴趣,于是,那户百姓下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在吃下后,朱元璋对面条的口味赞不绝口,他吃的就是挂面,当年也叫“龙须面”。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一直喜欢吃挂面,并且对于征战沙场有功的将军或大臣,他都会以挂面来作为赏赐。


桥头集镇竹塘村的挂面是既走心又走胃的美食,几百年来,村里的人坚持用最纯粹的手艺,打磨着手工面这种最普通的食材。也因此,竹塘村在低调多年之后,当之无愧地位列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


竹塘村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会做挂面,这项古老的传统在这个乡村已经延续传承了数百年。当和煦的暖阳照进桥头集镇竹塘村时,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会一齐上阵,制面晒面。当水量、时间、温度与面粉一次次相遇之后,当如细丝一样的美味可口的面条如瀑布般悬挂起来,是对天道酬勤最好的诠释。




竹塘村的挂面制作起来特别讲究。共计有淘麦、晒麦、磨粉、盐水、和面、揉面、醒面、滩开、划条、盘条、醒面、上竹、拉升、醒面、上架、拉面、晾晒、切面、包装、进箱等18道工序,晾晒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短,晒的太干,面容易断。而且,晒完的面不能马上放到筐里,要放在案板上个把小时,“让面回一回性”,不然面脆入筐容易断。


为了让竹塘挂面香飘更远,该村将“挂面”作为旅游商品,注册了商标,进行了品牌包装和重点扶持,统一了制作标准,指导一家一户的挂面生产。竹塘挂面参展了中国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已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非遗文化产品,带领当地人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竹塘村不仅制面历史十分悠久,而且还是典型的生态村。村里倾力打造了“三馆四堂一车间”,即乡风文明馆、竹塘挂面主题文化馆、村史村情馆,道德讲堂、文化礼堂、包公家宴大食堂、村民议事堂,挂面车间等移风易俗的“新去处”,群众文化新家园。


如今,有着“百年挂面村”美誉的竹塘村,已化身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山镇,成为桥头集镇众多美丽乡村中的一个亮点。


主播|文越

文字祁海群

策划、审听曹利芳、舒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